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孙维世出身于革命家庭,父亲孙炳文是中共早期党员,周恩来的挚友,在大革命时期被国民党杀害。当时孙维世才6岁。母亲任锐继承丈夫未竟的事业,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在家庭的熏陶下,孙维世思想进步,立志革命。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她小小年纪就先后隐蔽在党所领导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上海业余剧团”等进步文化团体,担负一些力所能及的革命工作。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邓颖超夫妇未曾生育,但他们有三个“女儿”——义女,有叶挺将军的嫡女叶扬眉,孙炳文先生的女儿孙维世,还有一位是谌曼里,就是周.恩来在天津时的革命挚友“石僧哥”——贵州人谌志笃的大女儿。  相似文献   

3.
《党史文苑》1997年第4期刘良的《林彪生活二题》一文,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家?我没有家。”孙维世有点奖名其妙。她母亲死后,家里已无亲人了,林彪这是知道的。这段文字是说,林彪在苏联与孙维世相遇时,孙维世的妈妈任锐已经去世了。这个史实有误。我因任锐的墓碑为周恩来书写,曾去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实地拍摄,该墓是1949年8月立的。后来我又多次走访了现已年逾七旬的孙维世的妹妹孙新世。据孙老讲,她的妈妈是lop年春在天津去世的。建国前夕,孙维世从北京万安公墓买了一块可供两人安葬的墓地,安葬了母亲,东侧的那块墓地打算找回…  相似文献   

4.
孙维世是周恩来的养女,其父孙炳文牺牲于上海龙华。“文革”期间,江青为了达到陷害周总理的目的,又因孙维世了解江青在上海的丑恶行径,江青为了杀人灭口,给孙维世编织了“苏联特务”的莫须有罪名,于1968年3月由江青批准逮捕入狱。孙维世在牢房里受了7个月惨无人道的精神和肉体的摧残,于1968年10月悲愤死时,年仅47岁。她在狱中遭毒打、戴镣铐,直到死去,手铐都没取下。据同狱人讲,她的尸体遍体鳞伤,让人目不忍睹,并被焚尸灭迹,骨灰也不允许保留。“四人帮”走卒监禁她,用重刑,焚尸灭迹……以此对抗周总理验尸的要求。她的丈夫金山于1967年12月被以“特嫌”的罪名逮捕,抄家时搜走了她(他)们与周总理的合影。在那人妖颠倒的时期,孙维世同一些无辜的革命志士横遭厄运,直到1975年沉冤才得以昭雪。  相似文献   

5.
丁帆 《党史纵横》2008,(3):26-28
记得在广西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周恩来》中有这样一组镜头:1968年10月,周总理在办公室里看阅公安部送来的有关孙维世的死亡报告书,“在押犯孙维世于10月12日晚11时送公安部医院,诊断系蜘蛛膜下腔出血,经治疗无效,于14日下午3时30分死亡。特此报告,王明苏修特务专案组。”周总理心情特别沉重地在孙维世死亡报告上批示并告诉秘书“马上送公安部,叮嘱他们要保护好孙维世的遗体,准备检验。”秘书奉命走后,周总理陷入回忆中……  相似文献   

6.
这张照片上,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俩互相挽着胳膊站在一起,一个穿玄色衣裤,表情庄重,一个着雪白旗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犹为令人惊异的是,每人胸前还挂着一朵花,而从年龄上看,两人显然都已过了中年,为啥要戴花拍照呢?笔者由于工作关系,曾找到那天目睹他们拍照的周恩来卫士长成元功,贴身卫士韩福裕和孙维世的妹妹孙新世等人,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做银婚纪念。1950年“八一”建军节刚过,时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何香凝老人就画了一幅《梅花》的国画,派人送到西花厅。当时住西花厅的孙维世看到这幅画…  相似文献   

7.
一个枫红草深的秋天,我如约敲响了北京一幢楼房居室的门,拜访大革命时期的革命先烈、我党早期党员之一的孙炳文同志最小的女儿孙新世.孙新世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她头发花白,饱经风霜,但精神饱满,身板结实,性格开朗,待人慈祥而又和善.老人听说我来自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十分兴奋,就像见到了久别的家里人一样,一趟又一趟地从房中拿出瓜子、广东月饼、新疆梨和开心果等食品,招待我这个第一次登门的客人.“青山处处埋忠骨”当我简单地汇报了周恩来家乡淮安有关纪念周恩来百年诞辰的情况后,就直率地告诉她:“孙老师,我曾去过北京西北郊的万安公墓,找到您妈妈的墓.因为那墓的碑文是周恩来生前题写的,所以还拍下了照片.”  相似文献   

8.
顾保孜 《湘潮》2004,(2):13-15
周恩来去苏联治病,飞机里多出了几个孩子;孙维世策马找毛泽东拿到“通行证”;连3岁的“小老虎”也用哭声赢得了出国的机会1939年9月,周恩来和邓颖超来到莫斯科。这次他们不是来开会,也不是来学习,而是来治病的,走下飞机的周恩来胳膊上吊着绷带。在延安时,周恩来和江青一次外出,  相似文献   

9.
越剧这个剧种擅长表现古典题材,所以我们演古装戏比较多,也考虑编些现代戏。为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编剧徐进就选了《红楼梦》这个题材。记得第一次演出是在共舞台,那是1958年的2月18日,正好春节期间,连演了54场,场场爆满,据说观众有8万6千多。到了1959年,我们团带了《红楼梦》《追鱼》和一台小戏到了北京,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夏衍、周扬和孙维世请我们吃饭时,夏衍说:“这次献礼的节目中,就你们的越剧和红线女的粤剧最受欢迎,好多人来问我要票子,我只能躲起来了。”孙维世说她看戏是很理性的,一般不会哭,但看了我们的《红楼梦》,还是禁不住眼泪盈眶。  相似文献   

10.
张大海 《世纪桥》2011,(15):26-27
孙维世编剧并导演的大庆话剧早期代表作品《初升的太阳》,是一部结合斯坦尼戏剧体系中"体验艺术"原则创作的话剧作品。这种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也应用在杨利民等大庆籍剧作家作品的舞台实践中。正因为有以现实主义和体验艺术为要求的大庆话剧实践,也才有新时期以来大庆话剧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3,(2):27-29
1939年8月,延安。周恩来伤臂缠着绷带,正在办公桌前与邓颖超、孙维世谈论去苏联莫斯科的事。孙维世说:“爸爸、妈妈,毛主席批准我跟你们一起去苏联了,可以见到斯大林,去莫斯科红场,瞻仰列宁墓,还要去莫斯科小剧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学校,可看好多好多戏……”  相似文献   

12.
阿成  苏比华 《廉政瞭望》2005,(11):19-21
一位女官员在一次老同学聚会时被翻出初恋“绯闻”,并且被广为传播甚至到了香港、加拿大的同学中。为了遏制“绯闻”的蔓延,女官员对与她相识30多年的好友痛下毒手…… 2005年9月20日,法院第二次开庭时,本案的女主角黄敏却突然“疯”了……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夫妇没有亲生子女,但却抚养过许许多多革命烈士子女,大革命时期著名共产党人孙炳文的女儿孙维世就是其中一个。她被周恩来夫妇认作义女,与他们相处时间长,感情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可孙维世的一生却命运坎坷,令人扼腕叹息。  相似文献   

14.
人生歧路多。当你在崎岖小道、荆丛林莽和急流险滩中挣扎,在三岔道上、十字路口犹豫、徘徊时能得到贤者的点拨,将是人生之大幸。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朱德,之所以能由一个纯朴热情的爱国主义者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是得益于孙炳文的帮助。正如孙炳文和朱德两人的生前好友房师亮在谈到这事时说,朱老总当年的思想转变,受到孙炳文的影响最大。他出国寻找救国拯民之道也是在孙炳文的影响下成行的。他们之间结下的革命友谊是中国人民的楷模。一、从相识到相知,共谋拯民救国大业孙炳文,字浚明,1885年(清光绪11…  相似文献   

15.
金戈 《党史博览》2013,(8):46-50
2010年9月28日,杨黄霖叔叔病故。那天正是先父金城的忌日,杨家人说杨黄霖是追随老首长西去了……确实,杨黄霖叔叔是爸爸在延安时的得力助手和战友。杨黄霖,在延安交际处工作时叫黄霖,我记事时就认识他。他的妈妈肖禹,人们尊称为杨老太太,1946年春携长媳及孙儿孙女来到延安,入住交际处。当时的烈军属住在交际处的还有孙炳文夫人任锐及其女儿孙维世,欧阳陶承,黄齐生夫人王守瑜老太太,郭沫若的岳母喻老太太,以及林彪之父林明卿、姐姐林宝珠……他们都是交际处的烈属  相似文献   

16.
在30多年乡镇妇联干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她40多次荣获省、地、市“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她的顽强与执著使很多很多的人为之感动: 1岁失母,12岁失父;38岁患上肝炎和甲状腺癌,两次手术后,继之又患上高血压、慢性心脏病……人生的坎坷、无情的打击都阻止不了她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她还大胆承包了100多亩荒山,六个春秋,全心付出,昔日荒芜的山岭地头如今已是满目青翠,那随风摇曳的板栗树,那漫山遍野的元竹林,正是她战胜苦难的生命赞歌。她,就是宁国市梅林镇原妇联主席、2004年安徽省政府绿化奖章获得者孙木兰。  相似文献   

17.
又见春天     
“众里寻‘她’千百度”,《共产党员》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致推荐的“好朋友”。这条信息反馈上来,使我们十分感兴趣。翻开近期的《共产党员》,细看目录,我茅塞顿开:原来,《共产党员》与我们贴得这么近!正是因为可读性强,“学”与“用”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她才会被众多党支部书记所青睐。我们平汝支线地处  相似文献   

18.
近媒体连续报道广西四兄弟悬赏三万元寻母事,在全国引起颇大的反响. 慈母失踪,儿子寻母,是人之常理.眼下都市,谁家养一只猫、一只狗,失踪了都要寻一寻,何况生身之母呢?如果连母失踪了,你仍无动于衷,不去寻找,那么母生你,不如生一只宠物了! 从这一报道,让笔者联想起我国伟人的孝道和博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朱德:越洋过海寻党记1922年9月初,朱德第一次穿上西装和他的好友孙炳文登上法国邮轮,前往欧洲。此时朱德已是36岁了。40多天之后,轮船到达法国马赛港,朱德和同伴们换车来到了巴黎,住在一位中国商人的家中。这个商人很年轻,也健谈。他告诉朱德,一些中国学生组织了一个叫共产党的团体,闹得很热火,还说这个组织的负责人叫周恩来,可他已去了德国柏林,恐怕一时回不来。商人很热情,从  相似文献   

20.
“众里寻‘她’千百度”,《共产党员》成为基层党支部书记一致推荐的“好朋友”。这条信息反馈上来,使我们十分感兴趣。翻开近期的《共产党员》,细看目录,我茅塞顿开:原来,《共产党员》与我们贴得这么近!正是因为可读性强,“学”与“用”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她才会被众多党支部书记所青睐。我们平汝支线地处宁夏贺兰山腹地,所辖1个党总支和9个党支部,一线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