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国家的强盛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为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让广大农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国家从2007年开始,从各级财政划拔经费,实施“农家书屋”公益性文化工程,“农家书屋”工程旨在通过建立农民自助读书组织,促进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2.
田圆  季卫斌 《学习月刊》2013,(13):36-37
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等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出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全国建立20万家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各行政村。然而,在"农家书屋"工程不断推进中,却面临着重重  相似文献   

3.
李国强 《党建》2012,(1):47-47
《民情观察员》栏目编辑同志:“农家书屋”工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但目前部分农家书屋存在图书更新速度慢、图书内容针对性不强、图书配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如何让农家书屋实实在在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从根本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希望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3,(1):53-53
截至2011年12月,广东省累计投入农家书屋资金约3亿元,按标准共建设农家书屋20106家,发放岭南流动书香车98台。广东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型平台,已成为农民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和科技致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鹿元飞 《党建》2012,(8):55-55
近年来,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地纷纷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受到广大农村群众的热烈欢迎。但是,经过初期热闹非凡的情形后,一些地区农家书屋逐步变得萧条冷落。经调查发现,农家书屋的建立的确使得农民看书更为方便,但就一个村而言,图书量还是十分有限,难以满足农民的读书需求。时间一长,农家书屋藏书旧、藏书少、更新难的问题便开始显现出来。笔者认为,如果每个农家书屋的藏书不交流,再新的书也会慢慢变成旧书,本村村民不愿看,其他村却又看不到,这是一种资源浪费。实行图书交流,让书有序流转,就可以把“死书”变“活”。如何把农家书屋的图书充分利用起来,激活每个村的藏书资源,是今后农家书屋建设探索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08,(4):48-48
农家书屋工程作为一项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自实施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农家书屋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农家书屋要做到有屋有书,有人有事,名副其实。◆只有满足当前农民群众科技致富的迫切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使用效能。  相似文献   

8.
刘洋  谷丰 《新长征》2011,(1):56-57
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是惠及广大农民、建设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保障和促进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民心工程,是推动全民阅读、营造读书氛围的书香工程。“农家书屋”不但是开展知识传播、科学普及、信息传递的重要基层文化阵地,更对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9.
《江淮》2008,(4)
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旨在解决农民群众"读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我省及时制定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目标:2007年启动,建成525个试点书屋;2008年在全省全面展开;到2010年底,全省建立8000个左右"农家书屋",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省行政村。2007年已经实现525个书屋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建》2012,(11):46-46
目前,甘肃省已建成农家书屋16860个,基本上解决了全省广大农民群众农民读书看报难的问题。在农家书屋出版物选配中,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增加了与农民生活密切联系的法律图书,充分发挥了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普法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几年来,甘肃省农家书屋法律类图书无论是品种、册数、码洋,还是信息量、实用性、通俗性,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为更好实现以农家书屋为载体,更加广泛地在农村地区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策划了"农家书屋文库法律系列"重点法律类图书。该系列丛书共60种,内容涉及农业生产经营、财产权、义务教育、税收、环境保护、婚姻、农民工权益保护等农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经过8年的农家书屋建设,以宪法为核心.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合同法、土地承包法等和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都得到广泛宣传,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自觉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1.
完备文化事业体系。全面推进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建成1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3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756个农家书屋;着力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坚持了10年、连续演出334场,“送文化下基层进社区”活动2010年演出1000余场,  相似文献   

12.
董维仁 《党建》2012,(9):39-39
随着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逐步铺开,吉林省新闻出版局开始思考如何高效发挥农家书屋作用,引导农民走进农家书屋。2009年,省新闻出版局提出了“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广泛宣传、活动引导、典型激励”的活动方针,决定组建专家读书辅导团开展读书辅导活动。通过专家读书辅导,培养农民阅读习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把农家书屋打造成农民发家致富的“黄金屋”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前沿阵地。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监利县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采取共建和自建等方式,按计划分步骤地建成了733家农家书屋,初步保证了广大农民群众阅读的基本文化权益,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然而,如何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就这一问题作一初步调查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单庆  黄武 《党建》2012,(8):53-54
近几年,农家书屋工程堪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点睛之笔。从2007年开始,5年时间,这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建设、全国统一推进、服务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惠民工程在全国全面铺开。农家书屋为农村、农民带来了什么变化,农家书屋发展的重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采访了农家书屋工程负责人。  相似文献   

15.
“不打麻将来看书,我的书屋我的家!”这是如今很多农民朋友挂在嘴上的一句顺口溜。随着“农家书屋”这项推动新农村文化基础阵地建设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农村有了图书室,农民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成了令人羡慕的“文化人”,不用出村,在家门口就能和自己需要的书籍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6.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农民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一是要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相似文献   

17.
李旭红 《党的建设》2011,(12):18-18
如何更好地丰富农民的精神世界,让农民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一直是各级政府积极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近年来,西和县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大院建设和农家书屋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为当地农民送上了一份厚重的民生文化“大礼包”。  相似文献   

18.
全省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有识之士: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些耳熟能详的格言,道出了知识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然而,在广大农村,由于各种原因,"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依然是农民群众普遍反映的一个难点问题。为此,国家从2007年开始,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原则,全面实施了农家书屋工程,计划在全国所有的行政村都建设农家书屋。  相似文献   

19.
据《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徐州市实施“农家书屋”工程,5年内全市2000多个行政村将实现“村村都有图书室”。笔者不禁为此叫好。近几年来,许多地方农村文化设施萎缩,农民读书求知欲望不能满足,农民富了口袋,穷了脑袋。一些进城打工的农民,由于缺乏知识和技能,只能靠卖苦力挣钱。“农家书屋”能够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有了“农家书屋”,农民可以从中学知识、学法律、学政策、学科技,提高自身素质。对“农家书屋”,城里有条件的部门和单位要给予热情关怀和大力支持,除了引导农民买一些有实用价值的“三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泛创建了以县图书馆为依托、乡镇文化站为支撑、行政村“农家书屋”为基础的农村基层公共图书室服务体系。“农家书屋”的建立,满足了广大农民朋友就近、便捷享受阅读乐趣的需求,为农民学习休闲、增长知识、致富信息的交流提供了良好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农村传播的途径,有效地帮助了农民提高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