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既引起自然界的变化,也引起了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①并且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②。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且也促进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邓小平科学技术与社会进步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理解和学习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将使我们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一、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2.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愈益成为现代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因此,发展科学技术,特别是加快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和转化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已成为共同经验而被世界各国所重视。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当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及新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全面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握其丰富的内涵,对于我们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实现四个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及现实意义。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当我们运用科学技术的武器,发挥科学技术的威力,一次又一次迎战长江洪峰,一次又一次把滔滔洪水送向东去,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以上论述的真理性。战胜洪魔,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抗洪军民奋勇拼搏、科学技术运用等要素“合力”的结果,在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又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是生产力,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蓬勃兴起,空前地改变着人类生活的事实,进一步强有力地证实了马克思主义的论断。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衡量综合国力强弱的极其重要的标志。邓小平同志密切注视并洞察这场震撼世界的新科技革命潮流,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着平衡与非平衡两种状况,其表现及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揭示这种关系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之间呈现着同步性。这种同步现象实际上是二者的平衡。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575页)这种推动作用的力量,就是导致科学技术发展与社会进步二者关系平衡性的基础。具体说,二者的平衡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加速科技进步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理论。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总结近代第一次技术革命和19世纪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就明确指出:“生产力当然包括科学在内”。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演说中有一句名言:“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多次论述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早在1940年边区自然科学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讲话…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上,存在着市场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两种基本调节力量。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其实,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上,还存着第三种调节力量——道德调节。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都起作用的场合,在法律产生并执行的场合,道德调节不仅存在着,而且它的作用是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所代替不了的,也是法律所代替不了的。”市场经济中的道德调节对经济发展起着导向、保证、动力和协调四种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高科技革命突飞猛进,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了这种新潮流新趋势,多次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明确提出了我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思想,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理论,成为我们实行科教兴国的重要理论基础。一、邓小平高科技思想的哲学墓础。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通过考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内,而目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从而得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  相似文献   

10.
“科学是一种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完全证实了这一论断。当今世界上,新的科学革命正在引起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技术革命正在引起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和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剧烈变革。今天,发达国  相似文献   

11.
正互联网的革命性发展与高速普及,使人类的生活不断的被革新。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现代通讯乃至现代生活方式都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思想影响更深刻、更广泛。新媒体具有庞大的用户群,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学习途径和新的社会力量。共青团十七大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新媒体的发展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当代青年是"网络的一代",如  相似文献   

12.
历史巨人毛泽东一生,不仅对马列理论等社会科学知识的钻研孜孜矻矻、勤学不辍,而且对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同样苦心孤诣、广泛涉猎,提出了不少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与观点。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日益成为人们之共识的今天,深入探究毛泽东赋予我们的这一宝贵遗产,其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都是显见的。“多向自然科学学习”毛泽东的自然科学素养不能说是相当高的。然综其一生而言,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系统发展的核心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地指出,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历史,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形态的演进,社会制度的更迭,社会文明的进步, 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的。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渗透,无不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其坚强的后盾,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现代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社  相似文献   

14.
六十年代初期关于发展科学技术的文献选载(一九六○年七月──一九六四年三月)编者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敏锐地洞察这一历史大趋势,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能否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这一高度来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本文围绕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如何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中还指出:“所谓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1988年,邓小平更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那么,应如何认识和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问题呢?我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法是针对科学技术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马克思还说过,科学技术“既是观念的财富同时又是实际的财富”。这里指的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作为一种知识的成果,在它未加入生产过程之  相似文献   

16.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单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大幅度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取得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团队的力量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谈了几点体会:一是论断是对知识经济本质最深刻的理解,它包含着意义深远的预见,即人类必将走向以科技发展为动力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知识经济时代,为我们迈向科技进步的知识经济时代作了思想准备;二是论断中的“科学技术”侧重指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高技术,“发展高技术,实现产业化”是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基本途径,是走向知识经济的必然要求;三是科学技术的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廖清胜 《唯实》2002,2(4):68-71
面对全球性科技革命所引起的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江泽民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准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等五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从而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创新策划与创新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名驹 《新视野》2001,(4):20-22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争夺国家竞争优势的斗争空前激烈。就中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企业面临“入世”后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别无选择,只有持续不断地推进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在内的企业全面创新,才是唯一出路。创新成为当今我国企业经营管理的主题,成为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克服各种困难,求得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创新活动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最富于活力的推动力量。一、创新战略: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战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  相似文献   

20.
黎里 《前线》1994,(17)
俗谚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话既生动又形象、既通俗又深刻地说明了重点突破之要义。打仗如此,学习如此,抓工作亦如此。在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年代,工作多、任务重是善遍现象。面对这一现实,有两种态度:一种是平均使用力量,“眉毛胡子一把抓,茄子黄瓜一起数。”满足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