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将科学理论与群众需要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将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从事的事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解释、给予指导,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结合起来的重要机制,是贯通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最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几十年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取得的。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就不可能有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也不会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但是,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些人却认为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失误。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进行一番历史考察,无论对于纠正这种错误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或者对于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杨金海 《前线》2013,(8):29-32
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其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十分重要,只有抓好这一环节,才能使科学理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继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提高大众的理论学习能力、坚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坚持培养专业的理论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5.
涂小雨 《唯实》2012,(11):18-21
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迎来了新的时代机遇。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出发,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立足点,努力创造出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放性不断拓展、时代性不断延伸、实践性不断提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全体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使命和历史责任。深入总结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认识和把握江泽民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但是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7.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整个发展进程中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其基本内涵,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到群众中去”,也包括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两者相互联结的无限循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我国改革开放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掌握的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又要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  相似文献   

8.
柯健 《理论研究》2010,(1):58-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向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为了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从创立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了,在这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中,马克思主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对世界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除了因为马克思主义正确、科学、富于真理性之外,还由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积极运用和成功实践。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率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政治勇气和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创立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适应中国国情的特点和形式.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出发点和重要内容。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认真研究总结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第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在于它是科学的理论。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才赢得了越来越多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认同;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真理力量,列宁和布尔什维克才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样地,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真理力量,中国人民才在其指导下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真理力量,中国人民才创造性地开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阐述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一观点,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理解和把握。从理论上看,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人民实践、捍卫人民利益的科学理论体系,人民性贯通其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从历史上看,无产阶级革命由弱到强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曲折发展的历史表明,人民性是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须走坚持人民立场、在满足人民要求中维护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的絜矩之道。从政党方面看,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必然要把握和反映人民要求、带领人民实现自身根本利益,而脱离人民群众、背离人民立场必然会导致失败。从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看,党百余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性贯穿于党的奋斗历程之中,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和开辟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历史必由之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坚持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个精辟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中国化的一个重要新成就。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关于党的领导的理论,为开创政治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局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本土化与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实际上是指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或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这需要根据各国国情与各国国情的发展和变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察当今世界、观察当今各国,不断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生命力在于与各国具体实践的结合,即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新世纪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结晶和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历史雄辩地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治党治国之本,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系统总结和多维审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有利于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及发展趋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这些基本经验启示主要概括为: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起点;准确把握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基础;建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的有效机制,找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切入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路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17.
信仰具有强大的协调力、凝聚力和激励力,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科学的信仰,具有其他任何信仰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确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全面实现及其成果的巩固,要求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作为一项根本任务。理论途径、政治途径和实践途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确立和稳固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和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典范。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杠杆和支点,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不竭动力.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使命和执着追求。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世纪新阶段,在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时期,各种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所产生的冲击,科学地看待西方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和发达所带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所谓“危机”,回应各种对马克思主义的挑战,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最首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大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概念。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面对新的时代课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过程中的新问题,根据新的实践推出的新理论。是理论逻辑与具体实践的统一。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具有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本文将从实践性、开放性和人民性三个视角论述这一思想理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