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曾对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看中国有两样东西对世界是有贡献的,一个是中医中药,一个是中国饭菜。饮食也是文化。”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特征都在饮食文化中有所反映,如“天人合一”说,“阴阳五行”说,“中和为美”说,以及重“道”轻“器”、注重领悟、忽视实证、不确定性等等,都渗透在饮食心态、进食习俗、烹饪原则之中。一个异质文化的人通过饮食、甚至通过与中国人一起进食,持之日久都会对中国文化有些感悟。  相似文献   

2.
赵谦  车凤 《前线》2014,(3):106-111
说到“忠”字,中国人都非常熟悉。在评价一个人时,如果说他是“忠臣”、“忠诚”、“忠孝之人”,这就是很高的褒奖了。在古代儒家思想看来,“忠”和“孝”是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道德。对长辈尽孝,对君王、国家尽忠,是几千年传统文化一直强调的为人、为官之道。  相似文献   

3.
乔粱 《奋斗》2008,(8):17-18
一个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的小学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怎么看人类文化”。让一个小学生完成这样一个宽泛深邃的题目似乎不着边际。然而,这个孩子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反反复复的折腾之后,煞有介事的告诉他的父亲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文化,书上定义为“是一切物质和精神的总和”。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人》2009,(8):4-5
一、宁夏有没有文化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民族,是短视的民族;一个没有历史文化积淀的地区,经济发展绝对缺少活力。有很多人说宁夏没什么文化,有些同志说宁夏有蒙古文化、西夏文化,介绍到最后才说到我们有浓郁的回乡风情,让人感觉很羞怯。按照区党委、区政府关于“小省区要办大文化的要求”,通过不断地学习、调研和同志们的帮助,使我对宁夏厚重的历史文化有了很多了解。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抓住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中文“文化”二字最初的含义与人的文明教养道德知识相关。“文”,《说文》释为“错画也”。其篆文字彤行,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叉,象征人相交流,可以理解为人互相交流(交错)有文。  相似文献   

6.
先进文化论     
庄琨  井洋  王德江 《奋斗》2005,(8):35-36
一、先进文化的含义界定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明的表征,人们对其含义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科学的认识毕竟不是常识,而是理性。真正对文化有确凿概括也并非易事。至少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对文化各持异说。见仁见智。据悉,近代第一个在人类文化学中引用“文化”概念的是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初民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地说:“文化乃是当代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  相似文献   

7.
陆洋 《党建文汇》2005,(10):41-41
与中国分道扬镳 至今,对于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唐朝学来的,日本人从不讳言。他们甚至说,日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分支。然而,历史的车轮滚到19世纪中叶,“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国和日本封建王朝,被西方列强的炮火“炸开了眼”。它们在反抗与反思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赵明华 《学习导报》2013,(14):21-22
我从小深受原生态瑶族文化的熏陶和洗礼,那时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长鼓文化。我是第三代长鼓舞传承人,大伙都叫我“长鼓王”。在全国上下都在探讨各自梦想的时候,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也想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说出自己的梦想。  相似文献   

9.
王殿明  李海玲 《唯实》2012,(8):54-56
中国人的信仰特征可以概括为“和”的精神。“和”的精神就是对任何一种宗教、文化来说都是扬弃的精神。扬弃的标准是“和”。当代中国,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儒释道为主干,各种地方文化与国外文化,包括西方文化为补充的有骨头有肉的马克思主义化的中国“和”文化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也在中国化过程中不断和学化。和学与马克思主义在根本观点、远大目标、人类利益、科学性上高度一致。和学马克思主义化、马克思主义和学化在当代中国并轨共进,是历史发展偶然中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感悟和谐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两字原是指音乐的合拍与禾苗的成长,后引申表示为各种事物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协调,即《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中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可以这样说,和谐二字简洁、生动而又朴实无华地反映了中国人心灵深处对于人、社会与自然最深刻的理解,是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精神最精辟的诠释。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是指文化建设主体对待文化发展的理性思维和实践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初步形成,是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整合的结果。新世纪新阶段,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要做到对自身传统文化“批判继承”之自觉,对外来文化“博采众长”之自觉和对未来文化“建设创新”之自觉。  相似文献   

12.
张颐武 《新湘评论》2013,(24):49-49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  相似文献   

13.
包春晖 《新长征》2006,(6):50-51
一、农村文化大院的形成 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年来,我们乾安县不断地进行探索与实践,先后在10个乡(镇)举办了农民文化艺术节20余场(次)。但这种“赶集式”的文艺形式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经常性的文化需求。一些农民“文化人”便凑在一起,自发地办起了大秧歌,组织农民茶余饭后扭一扭。发展至今,活动形式逐渐地由扭到说,由说到唱,参与的农民也由几人逐步发展到十几人、几十人,而且由“间歇”型变成了“经常”型,成了扎根于村屯的不流动的宣传文化阵地,这便有了农村文化大院的雏形。这种农民自发形成的文化组织,由农民自办、自管、自娱、自乐,而且说的都是本村事,唱的都是本屯人,摸得着、看得见,深受农民欢迎。发展农村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就应是这样的文化,建设的就应是这样的新农村。对此,乾安县委高度重视,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已发展命名各类文化大院18家,虽然设备器材简陋,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但已初具雏形,发挥着官办文化所替代不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有两句名言:一是“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二是“文化从哪里来?由人化文。文化有何作用?以文化人”。 孙家正在文化外交中流露出来的自信,来自于令他足以挺直腰板的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来自当代中国生气盎然的创新发展。孙家正说:“我古老的祖国真像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  相似文献   

15.
屈炳祥 《学习论坛》2010,26(2):24-28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早就与我们说了“再见”,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已经基本建立。但是,我们的改革还没有完,还要继续下去。那么改革的下一步该如何深入?对此众说纷纭,都有道理,但是有一个重要问题被大家忽略了,这就是在我们初步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如何加大中国文化的融入,使之真正富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因此,我们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在“中国特色”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6.
据《解放日报》刊登的葛兆光的文章说,作为传统的“中国文化”有5个特征非常明显,这些文化构成了中国,尤其是汉族中国文化的特征,使汉族中国文化跟其他的文化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7.
张丽 《求贤》2007,(3):36-37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每个单位也有自己单位的文化特色,作为法院文化内涵是什么,功能是什么,如何营造文化氛围,如何通过法院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  相似文献   

18.
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背景之下,有学者提出“中国需要一场文艺复兴”的主张,理由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运动显然并未达到文艺复兴的目标,未竞的事业必须要完成,中国今天仍然需要有场成功的文艺复兴,“这样才能对今天的和未来的每个中国人有个交代,对历史上那些致力于张扬个人价值的人有所交代,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所交代。”  相似文献   

19.
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关键一环,是治边稳疆的长远之策和固本之举,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实践。文化润疆就是在“文化共同体”语境下,突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励”人功能,实现从对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体认上升到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体认,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有形、有感、有效。新时代,文化润疆需要打好组合拳,既要“润物无声”,又要“掷地有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和塑造力,通过讲好新疆故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各民族间的交流交往交融,厚植爱国爱疆的情怀,形成文化合力。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24):27-34
文化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文化产业发生了什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如何齐头并进?政府、资本、文化资源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如何萌生、如何发展、如何实现?中国的崛起不应当只是一个普通国家的崛起,而应当是一个文明国家的崛起。中国贡献给世界的不能只是商品,也应当有文化。只有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和平崛起”才有可能开创一条新的大国崛起之路,带给全世界一个新的国际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