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学校德育,我们不仅要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更要引导学生从小了解和感悟良好的行为习惯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八荣八耻”不但从社会舆论上,而且从社会风气上都为学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们的道德教育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使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真正内化到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人格结构之中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一方面通过学校自身的德育工作创新,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建设,开展家长培训,运用社会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共促青少年健康成长。一、深…  相似文献   

2.
家风是折射作风的一面镜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风俗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自先人至今延续下来的风气。家庭是人的第一环境,也是社会的组成细胞,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家庭开始的。人的进步与发展、健康与幸福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家风。对于领导干部而言,由于身份特殊,地位重要,社会关注度较高,群众往往也会从他的家风判断其作风。  相似文献   

3.
今年2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就教育问题发表了重要的谈话。他指出:“要把家长希望子女成长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在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家庭的素质教育尤为重要。健全的家庭、健康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的素质教育,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辅相成,不可或缺。本文就在家庭中如何对子女进行素质教育问题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孩子健全人格是家庭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因而…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青少年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此环境下迅速发展起来。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以深人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特点为前提的。因此学生的心理档案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5.
温倩 《理论导报》2011,(5):55-56
学生出走有社会、家庭、学校、学生本人四个方面的原因,从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角度预防学生出走,要做到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与引导,加大对学生安全、健康、责任教育的宣传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完善信息员制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家庭、学校要形成一种教育合力,从根本上预防学生出走。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治理是社会治理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从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个环境维度入手,重点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治理生态系统的构建和实现路径,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治理,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刘建明 《学习月刊》2009,(10):79-79
一、班主任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 就学生人格的形成而言.学校的作用超过家庭的作用。学生存学校中不仅要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政治观点和道德标准.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人格特征。在学校的各种影响学生人格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流行文化是一种被大众普遍热爱并热情追随的娱乐文化,它具有文化阶层消解性、审美多元性、商业消费性、娱乐消遣性、生存周期性等特征。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既有积极作用,也有负面影响。因此,应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阵地,营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共同消除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使青少年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小学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逐渐使他们学会做一个现代公民,学会用数学及数学的思维,去解决问题。这对于个人乃至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数学教学的功能,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0.
快乐,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心情,尤其是少年儿童的成长更不能离开快乐。在快乐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良好的心态、奋发向上的精神、开朗的性格和善于接纳别人的长处,这样的孩子最受人欢迎。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是我治理班级的宗旨。那么,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在快乐中成长呢?我从实践中总结出了六个字:爱心、耐心、激励。  相似文献   

11.
社团活动是我国现代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尤其是在大学和中学,受社团活动影响的人越来越多。而社团活动强调自愿自主、遵循民主法则、突出个体发展和群体合作等特点,决定了社团活动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加强在校学生的民主素质培养,提高其民主素养,既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社会的需要。所以,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利用社团活动培养学生民主素质的重要意义,努力在学校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加强对社团的管理,突出社团的民主议事规则,搞好社团负责人的民主选拔和培养,充分利用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民主素质。  相似文献   

12.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顺应人民群众愿望、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从赢得青少年、赢得未来的高度,切实做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确保广大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3.
陈晓琳 《山西青年》2022,(3):178-180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会对自身人格塑造和身心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进而给家庭、社会造成困扰,演化为道德品质、精神等方面的问题,走上一条不归路.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必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予以重视,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将围绕着高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主要变现、诱因、应对策略,以期能...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学习导报》2011,(20):47-47
人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种环境的影响,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很大程度上,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典型的血缘文化,在圣贤先哲们看来,治家是治国的基础,个人的荣辱兴衰功名祸福几乎系于整个家庭之上。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就很重视家庭教育,有“居身务期质朴,训子要有义方”的良好传统。  相似文献   

15.
于淑娟 《奋斗》2004,(12):42-4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的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我们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注重加强教育的实效性,突出社会实践,注重活动育人,突出创新载体,注重社  相似文献   

16.
未来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需要我们从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传统教育的一个模式、一个标准、一个要求的弊端,导致人的个性的泯灭和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我校在新课程改革试验中,从社会需求和人的发展规律出发,努力探索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途径和管理机制,用个性化教育评价,促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对浙江省全省中学生进行的分地域抽查结果来看,青少年从初 中阶段就对青春期知识具有较强的需求,但当前学校和家庭对此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今后,学校应更多地开设相关课程并采取 相应措施提高青春期知识的教育质量,家庭则须增加与青少年的 沟通,只有两者共同结合起来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 之安全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中小学生往往被网络游戏所吸引,沉缅于其间,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如何让青少年学生在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不受其负面的影响呢?要做到这一点,学校一方面要正面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对网络游戏侵蚀的免疫能力;另一方面学校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所谓干部人才,应该是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具有组织和领导能力,善于打开工作局面的人才。理想的干部人才也应当是理想的领导干部人才。影响干部人才成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客观方面讲:有家庭、学校、社会环境、政治运动等。主观方面讲:有个人性格、品德、文化修养、工作经验、机遇的把握等等。家庭是一个人最早的启蒙老师。一般来说,家庭环境主要影响人的青少年时期。人才科学研究证明,这一时期正是人的才能萌发和增长的关键时期。所以家庭的政治背景、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结构、家庭成员间的耳濡目染,对一个人日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的公民意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的基础。网络游戏日益成为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主要娱乐形式,对青少年公民意识的影响具有正负双重性,应最大限度遏制其负面影响,发挥正面效应。学校应确立明确的网络伦理教育目标、加强对青少年的网络伦理教育,社会、家庭要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健康网络环境,家庭应积极承担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规制和引领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