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廉政建设莫当“叶公”梁文渊,赵宇“叶公好龙”是大家熟悉的故事,传说中的叶公非常喜欢龙,家中器物上画着龙,房梁屋柱上刻着龙,然而当真龙真地来到叶公家时,叶公却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值得注意的是,在廉政建设中,“叶公好龙”现象也不少见。有些人提及社会...  相似文献   

2.
《支部生活》2005,(9):19-19
湖北省十堰市人事局李名志撰文提出,使用人才关键在用当其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忽视人才“保值期”而导致“积压”人才、浪费人才的现象却比比皆是:在一些地方,人才使用习惯于搞“平衡”、论资历、排辈分、讲台阶、看文凭,从人才发现到人才启用,要经过无数道“门槛”,以至于把人才的棱角磨光、雄心磨掉、创造力磨没,最后,黑发熬成了白发,“千里马”蜕变为“老病牛”。事实上,人的才能并不是直线发展的,而是一个抛物线过程:才能萌发——才能发展——才能鼎盛——才能薄暮。一个人,即使很有才能,但如果长期闲置不用,其知识就会“过时”,能力就会“氧化”,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就会下降。把握人才使用时机,首先要采取一些确保人才能上得来的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们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一方面埋怨人才难得,人才太少,另一方面又在浪费人才。一是用非所学,南辕北辙,许多专业人才难以做到学以致用,专业对口。二是厚此薄彼,另眼相待。使用人才不是凭真才实学,而是凭个人好恶,顺我者“用”,逆我者“凉”。三是叶公好龙,哗众取宠。引进人才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往单位和领导脸上贴金。凡此种种浪费人才的现象实属不可取,给人才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危害。我国经济发展最缺少的是人才,最需要且最浪费不起的也是人才,因此,决不能打着重视人才的幌子,做浪费人才的蠢事。在人才使用上,首先要做…  相似文献   

4.
陈国栋 《求贤》2011,(3):1-1
随着人才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各地兴起了“人才热”。但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注意,有的重视引进人才,对现有人才关注不够;有的重引进、轻使用,甚至把人才当招牌、作摆设,没有很好地发挥人才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公好龙的故事,妇懦皆知,传为笑谈。“叶公好龙而非龙”,却能使堪称万物精灵的龙为之感动,并虔诚地来到人间,空受一场戏耍。从这个意义上讲,把叶公好龙称为叶公“戏”龙,倒是很恰当的。 叶公“好龙而非龙”,与其说是兴趣爱好,毋宁说是别有所求。或者说,“好龙而非龙”,正是其潜心钻研、猎取虚名借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学问”。遗憾的是,龙却不辨真伪,为表面现象所迷惑,轻信而导致盲动,盲动而招致失落。这实在是一种教训。 叶公之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受其迷惑,被其  相似文献   

6.
留人的策略     
世上的事情总是由人来干的。就算科技再发达,自动化、机械化程度再高,也离不开人的作用,只是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如今哪个单位都重视延揽人才。对于单位的领导而言,揽到人才并不就万事大吉了,还有如何待人、用人的问题。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若只拜其为相,却时时戒备而不予完全的信任,处处掣肘而不肯充分地放手,恐怕孔明先生也不会久留蜀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一则报道,说的是江苏省响水中学负责人“爱才”的“事迹”,读来颇耐人寻味。这所学校的一些高中教师纷纷离去,犹如席未终人却散,树没倒猴已跑…  相似文献   

7.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对。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  相似文献   

8.
人才一直是个褒义词,而奴才则是封建制度下的产物,起初不过是封建官场上下人的一种谦词,只是到了近代才嬗变为贬损的意味。时代的车轮滚到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实生活中本不应该再有“奴才”,但也不尽然。君不见,在任何一片天地里只要有职权、有头脸的人在,那么在他的周围就总会有甘心供其役使的人。这些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跟得紧、贴得近,领导者该干也能干的事他主动代劳,不该或不宜出面干的事,他照样能心神领会地把“意图”化为行为;领导者的观点正确他点头,不正确也同样去贯彻。尽管局外人有千万个不屑…  相似文献   

9.
据汉代刘向《新序·杂事》 记载,古时候有个叶公,非常喜 欢龙,在家里的器物上画着龙, 房屋上刻着龙。真龙被感动,就 来到叶公家,把头探进窗户。叶 公一见,吓得面如土色,拔腿就 跑。这就是成语“叶公好龙”的 由来。 从近几年反腐败斗争中揭露 出的一桩桩案件看,有些贪官落 马前,口讲“廉语”,行作“廉状”,究其“好廉”的实质,则与叶公好龙如出一辙。现举其要。一曰口廉行贪。这类人作报告,搞演说。讲得头头是道,满嘴的“清正廉洁”,实际上却 “一肚子以权谋私”。原安徽省阜 阳市市长肖作新,在当选市长后接受记者采访时慷…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力促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 《党建文汇》2009,(7):52-52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是在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他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在人才培养上要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材施教。田文江指出,小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汉代刘向在《新序·杂事》中叶公好龙的故事人人尽知。叶公成天写龙、画龙、言必称龙。可当真龙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吓得魂飞魄散,逃之夭夭。这很简单,实际上叶公好龙并不是真心实意的。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叶公”式的人物和事情到处可见。说起改革开放,口若悬河;谈起解放思想,滔滔不绝;讲起敢闯敢冒,长篇大论。给人的印象是,他们比谁都“解放”。但一旦来到他所在的部门、单位、个人头上则是另一码事了。有个部门的领导,上午在台上讲三项制度改革,从目的意义,讲到办法措施,强调领导带头,为职工树立榜样,头头是道。可他下午就打电话给某矿,…  相似文献   

12.
组织部门要想真正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度,必须在选人上避免“五失”,在用人上要遵循“五个坚持”。避免“五失”是:识人上的失全。有的人文章写得好,大家称他为“秀才”,流行的看法是“秀才”等于“帅才”;有的人能说会道,很多人又把口才同人才划上了等号;有的人理...  相似文献   

13.
是否人才,人才的优劣,都是相对的。不同的工作,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人在这个岗位上出类拔萃,而在另一个岗位上也许无所作为。如果不顾实际要求,盲目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势必造成人才浪费,也无法真正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斯大林指出:“要了解干部,细心考查每个干部的优点和缺点,了解究竟在什么岗位上他们才最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安排工作人员的岗位时要做到使每个工作人员都感到自己是在适当的位置上,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给我们的共同事业最大限度地贡献出他个人所有的能力,使干部配备工作的总方针完全…  相似文献   

14.
用好人才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邓小平人才思想的核心。本文着重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探讨邓小平的用才思想。一、重视人才的使用邓小平在1982年10月14日,同国家计委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你们还提出把科学技术工作和人才培养使用工作做好,我看最难的是这一条。没有一套办法,怎么能把几百万知识分子骨干用起来?‘文化大革命’前大专学校毕业的和自学成才达到同等水平的知识分子,总有几百万吧。用好这些人,是很顶事的。”而且他明确地认为“我们不是没有人才,问题是能不能很好地把他们组织和使用起来,把他们…  相似文献   

15.
松下幸之助是日本乃至世界著名的企业家,被称为“经营之神”。在用人上,松下也有他的独到之处。自己培养人才松下幸之助认为,优秀的人才很难“捡到”,也很难“控制”,最好自己用心去培养。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训练,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譬如在运动场上驰骋的健将们,一个个大显身手,但他们之所以有惊人的体能和技术,并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严格训练的成果。不只是生理上,甚至在精神方面也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又如,禅宗的戒律非常严格,一般人都吃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人才战略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如何对待并使用好那些所谓的"个性"人才,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所谓"个性"人才,就是整体看起来不算十分优秀,但在特定方面兴趣浓厚,才能超人,能够在所在领域独树一帜的人.他们大多个性与才情并存,特点与缺点同在,似乎不那么好管,也不那么容易合群.  相似文献   

17.
“党管人才”的提出,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认为,党管人才原则的提出,意义十分重大,感到非常振奋和鼓舞。但是也有少数同志还存在一些疑虑和误解。有的担心像管干部那样管人才,一管就死;有的担心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包揽了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影响政府部门职能作用的  相似文献   

18.
据某报载,时下,“明星族”加进文坛的越来越多,有的充当了某报特约记者,有的在一些报纸上开辟了专栏,成了“专栏作家”,有的进了作家班,有的因写了自己的从艺经历被吸收入了中国作协、因而有的“星”也步其后尘写起了“自传”……看来,寂寞、冷淡的文坛,是要红火一阵子了。 可是。这事儿越想越让人感到有些邪乎。能进文坛,照理说应是在文学创作上有一定的实力和成就,可为什么总没看见这些“星”们有什么作品问世呢?除了个别人尚算得上有点作为外,其余的一串名单何曾见过有什么大作?当然,我不否认他们是明星,但也只是他们”那一  相似文献   

19.
西部的许多地区在大张旗鼓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邓小平理论及市场经济知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同时,还制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以期引进所需专业技术人才。然而,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方面,怎么样才能算是思想解放了、观念转变了,落实到实际中又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方面,许多地方也收效甚微。少数地方不但没有引进多少外地人才,反而连当地现有人才也没能好好地“保住”。缺乏必要的科研条件,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是问题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一些领导缺少对他们的关心、支持,没有提供必要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养廉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位廉洁的县委书记一直奉行“不送礼、不收礼”的为官之道。逢年过节就举家外出躲礼,平时难以拒收的礼也一律上交纪委。然而他的这一举动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和挤兑。有的说他沽名钓誉,有的认为这样的书记不会“团结”人,干不出啥大事来,一些同僚也明显疏远他。在一次干部民主测评中,这位廉洁书记得分竟然排名靠后。他无奈地感叹道:“腐败易,不腐败太难。”想当清官竟遭到孤立、排挤,一些正常事变得不正常,不正常的事反倒习以为常。这是我们不可小视的生存环境。某县长因病住院,为了躲避送礼者,偷偷地住进了医院的妇产科。廉洁竟然不敢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