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冠球 《世纪桥》2011,(11):84-85
邓小平认为中国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这是由中国改革的特殊性质、社会环境及其开创性决定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变迁过程与体制改革的路径是紧密关联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创新道路——渐进式政治制度创新,从而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更新和完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改革是始终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是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有机结合,采取了渐进式改革方式,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是我国发展的动力,将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路径选择关乎国家改革成败。渐进式改革是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中国改革发展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推行渐进式改革,才能在中国有效实现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4.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5.
马雅伦 《党史博采》2006,2(12):54-55
改革的性质是改革观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改革的性质是由本国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基于对当代中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普遍偏低的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邓小平以理论家和政治家特有的胆识、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创新了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即"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改革方式与和平手段,把中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由这一崭新的社会性质决定的邓小平关于改革的性质,毫无疑问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由此改革性质决定的邓小平的改革观,毫无疑问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新阶段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由当代中国社会形态性质、改革开放的目的性及其复杂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决定的。只有立足改革开放新实践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特点、实践性质和实践规律决定的。在新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决定中国未来命运的历史结论。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改革的巨大成功,得益于对渐进式改革道路的选择在谈及渐进式改革的特点时,人们往往罗列出先易后难、先体制外再体制内、先增量后存量、先局部后整体等基本特征。实际上,我们更应看到,这一战略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与前苏联东欧国家不同,前苏联东欧国家实行的是激进式改革方式,它试图通过政治上的剧变,经济上全面推进私有化,在短期内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这种改革产生了许多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而中国是一种渐进式改革,即在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按渐进的方式推进改革,实施结果成效很大.本文力求依据政治学、经济学和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来探讨中国为什么选择渐进式改革的方式,以及渐进式改革的经验和成效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采用渐进式改革方式,是基于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全面了解、对社会主义改革的理性思考及总结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后得出的正确结论。渐进式改革包括整体改革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社会其它方面改革的渐进式。渐进式改革有着强有力的保障系统,从而使改革取得了成功。邓小平渐进式改革的成功,其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部署。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这个极其重要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三十年的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相对于实行激进式改革而造成经济严重衰退的国家而言,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在理论上形成了"北京共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上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并为其它处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的国家积累了经验,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来自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一些专家,目前对中国、越南、缅甸、蒙古等5个原实行计划经济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经济改革和非集中化状况进行了比较研究。与早些时候国际舆论批评中国太慢、赞赏苏联、东欧“突变”或“大爆炸”的观点不同,这些专家几乎普遍认为,从目前来看中国采取的渐进式的改革比较成功。在这5个亚洲国家中,中、越、缅倾向于渐进式的改革因而问题很小,蒙古采取“大爆炸”,老挝采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的长期性,曲折性和复杂性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起点决定的,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所要完成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决定的,是由社会历史规律决定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资本主义的历史联系在一起的,是与资本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而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合法值”与价值“合理性”就在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4.
●学习要点● (一)为了加快和深化改革,必须从三个方面加深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性质的理解。一是我们采取的有些改革措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决定的,是促进现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二是改革中采取的一些措施,尽管资本主义也有过,但与社会制度并无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改革和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两大主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成为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可以说,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进程。正如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总结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前进的方向,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前进.  相似文献   

17.
胡言 《新湘评论》2002,(8):33-33
一、只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才能保证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自身质的规定性,即具有一定的性质。对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来说,最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就是要始终保持它的社会主义性质,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涉及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来教育人、培养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公共政策创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推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就是政策主导发展的渐进式改革史。"政策主导发展渐进式改革"的中国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进行公共政策创新的动力机制、协调机制、规划机制、保障机制以及逐步实现政策法律化的内在机理,也阐释了中国利用公共政策创新来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现代化建设、创造历史奇迹的重要机理。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起点上,中国公共政策创新将会在创新的性质、目标、内容、结果、重点以及技术等方面体现中国自己的特色,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重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更加重视政策执行力和公信力;更加重视体制机制优化;更加注重现代技术,促进政策体系和能力的双重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杨勇民 《探索》2012,(2):4-7
在形态学视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表现形态,需要从形态学的角度揭示其结构和性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是系统,具有层次性,从不同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不同的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的结构具有时空性。在性能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是具有结构性和整体性的有机统一体,其性质是由其中的最高级形态的性质决定的。要从结构和性能两个方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态。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关键在于实行了渐进式改革。实行渐进式改革是由改革的自我完善性质决定的,和改革的全方位目标吻合,体现了改革的实践经验诉求、强政府自主性改革诉求、利益协调诉求。具有符合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转型期的需要等明显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受客观环境制约等弊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将渐进式改革和快速变革相结合,和自主化改革相结合,注重以增量改革促进存量改革,使体制外改革不断推进体制内改革,促进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结合,从而促使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