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细亚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直接联系的两个特点 ,是我们关于中国社会发展道路思考的基本点。正是亚细亚方式的影响 ,使中国形成了一个以血缘亲情为纽带、以农业和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分散的经济为基础、以专制集权政治为特点的缓慢发展的宗法等级社会。从中国曾经存在并至今仍深受亚细亚方式影响这个国情出发可以看到 ,不能因为公有制与中国较深的渊源以及未来社会将是公有制在更高程度上的复现而在现阶段从形式上固守公有制 ,市场经济是不可跨越的峡谷。但亚细亚方式的特点使中国不必完全重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 ,迅速私有化不能解决中国问题。在这个意义上 ,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存在着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高金祥 《新长征》2011,(3):34-35
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部署,同时也对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当前形势看,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哪里软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其经济活动就出活力、出效益。因此,软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发展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软环境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牵引作用和基础作用。实践证明,软环境不过硬,发展这个硬道理就硬不起来;软环境不好,外来投资就少,经济建设就难有较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抓软环境就是抓生产力,就是抓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结构调整的核心是实现“两个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林远  赵周贤 《前线》2010,(4):33-34
<正>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笔谈20世纪以来的经济发展史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金融危机,都会导致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都会引发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从这个意义上讲,危机是"创造性破坏过程",是对传统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经济结构的刚性调整,也是新方式、新结构创造性发展的良机。在应对危机过程中,哪个  相似文献   

4.
王爱明 《新长征》2011,(12):26-27
近年来,集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三化”统筹和“三动”战略,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突出抓好工业化这个重点,做好城镇化这篇文章,打牢农业现代化这个基础,走出了一条符合集安实际、具有集安特色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顾杰善 《奋斗》2007,(12):56-57
如何稳步推进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既是个理论课题.也是个实践课题。现阶段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受经济、政治、资源、环境和社会矛盾等诸多条件制约的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中,稳步推进文化产业的科学发展.必须研究新的发展理论.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开拓新的有序竞争方式,探讨新的科学发展路径.才能实现文化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7.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求是杂志社调研组围绕"藏区发展旅游业对群众思想观念的影响"这个题目,赴四川省阿坝藏区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松潘县山巴乡上磨村,川主寺镇牧场村、传子沟村,九寨沟县漳扎镇永竹村,九寨沟管理局树正寨,走村入户,与农牧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促膝交谈,了解旅游业发展情况,实地感受藏区群众思想观  相似文献   

8.
岳振 《当代贵州》2015,(3):16-17
<正>立足贵州正处于后发赶超、全面小康重要阶段这个基本省情,新常态下的贵州经济,有两个关键特征,一是确保增长要适当快、不失速,二是保持动力、活力不衰退。以增长减速、结构调整、创新驱动为主要特征的趋势性变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粗放发展方式支撑的高速增长旧常态不可逆回。新常态包含着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反思,以及在经济预期中的忧患意识。其所蕴含的政策建议是,摒弃许多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传统观念、措施,发展策略更能体现市场规律、符合人类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1,(9):8-9
推动“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需要广泛深入宣传动员。要突出宣传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保障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落脚点,宣传“十二五”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引导干部群众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1,(1):13-14
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以“创先争优”和“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十大民生工程”为重要抓手,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提供坚强保证。  相似文献   

11.
要闻     
《先锋队》2011,(13):4
胡锦涛:要把全党的注意力集中到抓落实上来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湖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牢牢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振奋精神、凝聚力量,锐意进取、扎实奋斗,做好改革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12.
许经勇 《学习论坛》2010,26(3):31-34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许多新亮点。其中一个就是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之一,放在稳步推进城镇化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提高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既可以带动投资的增长,又可以拉动居民的消费。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相联系,国有经济将逐步退出一般的竞争性领域,让位于非公有制经济,并将资金重点投向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领域,以及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消费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阐述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和具体要求,指出福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转变工业发展方式、推动福建跨越发展提出可操作性的对策举措.  相似文献   

14.
看邻人火烧     
萨苏 《廉政瞭望》2014,(5):77-77
上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金圣叹有《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其中之一是隔江看邻人火烧。这种完全不符合社会道德的思维方式让一众学生目瞪口呆.看日本在大发展时代的种种纠结,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金先生这个古怪的爱好。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世界各国围绕世界发展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增长点的激烈国际竞争,既加快了资本全球化重组和生产国际转移,深刻改变着世界发展格局与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又加剧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国际生产与国际消费、经济发展与国际收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格局与国际秩序的五大结构性失衡矛盾。这双重结果不仅再一次凸显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是一切文明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重大历史课题,而且迸一步凸显了粗放型现代化和全球化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重大矛盾,凸显了改革国际秩序规划和全球治理结构重大任务的紧迫性。当代世界经济结构的新变革新趋势与和平发展时代的新内容新形式,迫切要求我们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世界现代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和运行机理,系统建立与时俱进的时代发展新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李勇 《世纪桥》2011,(15):12-13
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悉心思考"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重大课题,认知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探求发展的科学性,提出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历史发展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党的发展理论的科学化进程。把握这个进程,用辩证的、实践的观点,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发展,对于不断提升发展观的科学性和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努力奋斗.新时期福建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双重任务,必须实现好“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变”双重目标任务。当前特别要注重解决好转变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从制度性安排的高度,建立有利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确保福建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突破性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王宁 《前线》2012,(Z1):48-49
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抓住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紧扣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这个主题,突出了民生保障这个关键,是一个非常鼓舞人心、凝聚人心的报告,是一个引领首都迈向科学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西城区委、区政府坚决拥护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新型现代化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型与多元集成型资本全球化经济结构的升级重组,是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中心和主线。2008-2009年以美国为中心和发达国家国为主体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危机,再一次以"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是一切文明民族生死攸关的问题",凸显了构建世界可持续发展新道路和新模式重大任务的紧迫性;以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国际生产与国际消费、经济发展与国际收益、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格局与国际秩序的五大结构性失衡的重大矛盾冲突,凸显了改革国际秩序规则和全球治理结构重大任务的紧迫性。因此,顺应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加快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新道路和新模式的创新建设,以科技创新塑发展、以持久和平保发展、以科学发展促增长、以国际合作抗风险,既是破解后危机时期世界各国发展新问题新矛盾的科学方法,又是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必由之路。从世界体系与全球战略的有机结合上科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通过改革开放与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性创新,以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不断推进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这就是当代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新道路和新模式的时代内涵和科学本质,也是中国发展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时代作用和世界价值的根本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张晓晶 《学习月刊》2010,(23):12-12,2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认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对这个判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如果说发展方式转型是中国经济的主题.那么“十二五”将是实现转型的关键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