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法治的完善程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完善地方法治环境将对区域吸引投资、促进产业发展、提高政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法治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法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和目前我国大多区域的法律缺失问题,得出如何进行区域法治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环渤海区域基层法治建设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基层法治建设合作应坚持主体平等、安全保障及循序渐进原则,并可设立长期的基层法治建设合作机制,以立法协作推动法治合作,以执法协作优化发展环境,以司法合作推动公平公正,以法治宣传合作促进区域社会和谐稳定,为环渤海区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合作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新刚 《唯实》2011,(11):59-61
把民生理念融入法治之中,构建民生法治,既为法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确保民生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平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为改善民生提供切实保障;司法机关应当从保护民生权利、救济民生利益的角度进行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司法保障民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应当说,我国森林公园资源保护的法治水平已得到较大提高,但从森林公园资源保护立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诸多的阻碍森林公园建设与管理法治化进程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森林公园资源保护立法,将森林生态伦理作为立法之思想源泉,建立起完善的森林公园资源保护立法体系是解决现存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王玉 《世纪桥》2014,(11):61-63
地方立法是国家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地方立法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地方立法的数量逐年增加,以宪法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仅从数量上看立法工作基本上满足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此时地方立法质量的保障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有利于制定体现地方特色的法规规章,使地方性法规规章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在最大限度内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立法质量是法治建设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又是现阶段我国厉行法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特殊问题。文章首先指出了立法数量与立法质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而对评价立法质量的实质与形式标准及其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立法质量的一系列对策措施和原则,以期对立法实践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农村的稳定发展决定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背景下,加强农村的民主法治建设任重而道远。为此,要选准农村普法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巩固农村法治建设的根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让民主和法治精神在农村生根;加快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促进农村法律文化传播;提高乡村两级干部依法行政水平,确保依法管理乡村事务。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环保法实现了从无到有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对环境保护问题的世界认同感、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趋势以及环保法立法观念、立法制度的趋同化是促使我国环保法立法的外在动力。而促进我国环保法立法的内生动力主要包括:宏观性的经济因素及微观性的法治建设、公民意识等因素。在内外动力的交促下,我国环保法立法经历了起步、发展充实、完善三个阶段,立法理念由被动针对性立法向主动前瞻性立法演进,立法技术由模糊性向精准化演进,立法内容由宏观性向微观性演进。未来我国环保法立法应全面适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主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化、标准化、协商制的立法发展方向,不断推进环保法立法的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9.
红色遗址是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对红色遗址保护地方立法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红色遗址保护地方立法基于深化改革、完善法制、德法并进的理念也成为支持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红色遗址保护地方立法仍然存在法治意识滞后、权责划分混乱、保护方式粗放等问题。因此,应当从强化法治理念、明确各方权责、规范保护方式三方面入手完善红色遗址保护地方立法工作,加快推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16字法治建设方针,实现了法律文化向法治文化的转变。我国当前已经具有非常多的法律法规,但是法治观念还没有真正的深入人心,法治建设任务任重道远。地区经济发展与法治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如何使法治发展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使法治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就成为我们所须深思与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地方法治建设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节点和有效路径。法治环境是关键的软环境,抓法治建设,也是抓科学发展。加强法治建设,是山东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保障。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相比,山东法治软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应当尽快制定规划,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法治建设等方面,明确法治山东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坚持依法执政,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执法、司法、普法工作,进一步提高法治山东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对于提高行政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相关法律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笼统和抽象、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化水平不高、政府信息公开不足、公众不具有对行政立法的动议权等,完善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必须健全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救济制度,加快行政立法的听证制度建设,以法律形式对公众的动议权作出明确规定,以促进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我省人大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可谓一语中的。全面振兴经济,需要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工作部门深入推进法治黑龙江建设,从地方立法、执法、公共服务、市场建设和领导干部法治素养等各方面打造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一是要在国家法律的整体框架内,根据省情,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区域立法上推动市场化改革步伐,优化  相似文献   

1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立法高潮迭起。各种经济立法、法规和规章纷纷出台,并伴随着法治建设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完善。新中国的经济法经历了起步时期、发展时期和完善时期,但目前经济法的发展已很难单兵突进,必须以重构利益格局为重点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淮》2010,(7)
<正>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夯实"法治安徽"建设的基础,切实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改进地方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努力建立起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建设"法治安徽"相适应的地方法规和规章体系。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推进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结合社会矛盾化  相似文献   

16.
地方立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地方政治安定和社会稳定、促进地方法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成都地方立法及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实现了有法可依,为保证宪法和法律在成都有效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从总体上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应进一步强化地方立法在法治成都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主动发挥引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启富 《学习月刊》2012,(22):49-50
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和廉洁政府的本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之一,加强执行力建设关系到党委政府各项财政经济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进程与法治发展的进程紧密相连:改革开放推动着法治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则指导和保障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法治进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阶段。新时代的法治特色主要体现在:更加重视党对法治的领导和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更加重视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保障人权,更加重视控制公权力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加重视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更加重视法治政府建设,更加重视促进公正司法,更加重视反腐败和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9,(3)
<正>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法治建设是中国气象局四项重点任务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是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驱动。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气象局在法治建设与防雷减灾体制改革融合发展上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气象法治建设与气象改革紧密结合,首先要从立法上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0.
张胜全 《唯实》2012,(4):72-74
区域法治是指地理位置毗邻、文化传统接近的两个以上的行政区域,在国家法治的基本框架内,为了治理区域合作中产生的公共事务和解决某些共性问题所作出的制度安排以及达到的有序状态。区域法治在主体、内容、机制等方面不同于地方法治。实行区域法治,符合我国宪法精神。加强区域立法、执法、司法、法律服务领域的协作与合作,能够为区域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