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弊大于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人民币升值会带来许多好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刺激进口增加。人民币升值,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更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二是人民币汇率升值将吸引大量外资进入中国的资本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将进一步增加。三是有利于减轻外债还本付息压力。人民币汇率的上升,未偿还债务还本付息所需本币的数量相应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外债压力。然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则更为突出。我们不应该被这局部的利益冲昏头脑,而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  相似文献   

2.
浩洋 《唯实》2011,(12):58-61
人民币升值问题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汇率变动与本国和相关贸易体的利益息息相关。分析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和影响,提出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宏微观对策建议,以利于抓住升值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从而避免中国经济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期,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的问题一直是宏观调控政策争论中的重大问题,尤其是近期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向中国施加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此问题上升到“白热化”程度,使得不少学者也卷入政策争论与政治选择的漩涡之中。必须对读者说明的是,我国人民币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即美元数额保持不变,而以与之兑换的变化着的人民币数额来表示汇率的一种方法。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8.2767元人民币/1美元。现假定人民币升值10%,其汇率则变为8.2767(1-10%)元人民币/1美元,即7.44903元人民币/1美元。汇率作为两种货币之间兑换的比率,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美元贬值10%。这样会对我国和世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人民币是否被严重低估?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中国承受着什么样的外来压力和威胁?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与金融环境背景下,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升值的主要利弊有哪些?如果确定要升值的话,升值的幅度和时机应当怎样把握?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学者的分析判断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环境条件下,人民币升值预期将长期存在.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是有好处的.我们必须利用人民币升值,国内财富爆发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避免在升值期间重蹈日本泡沫经济的覆辙,我相信是可以的,关键是政策不犯重大错误,包括升值不要太快,幅度不能太高,管制投机资本流动,控制房地产价格等.  相似文献   

5.
云组 《党建文汇》2008,(8):15-15
“外汇理财利息越来越高,可没想到人民币升值更快!”张先生去银行结清了外币理财账户。由于人民币升值影响,许多投资者开始“疏远”外汇理财,去银行结汇的人也越来越多。淮南中行个金部业务经理吕实介绍说,今年初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确实在加快。仅2008年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超过了4%,这不仅立刻刷新了去年四季度刚刚创下的季升幅2.77%的记录,也是1994年中国外汇市场建立以来,人民币升值幅度最大的一个季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汇改之后,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人民币升值速度加快。受汇率改革影响最大的是进出口贸易。一般而言,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外国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之争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币汇率之争归根结底是一场关于国际政治的角逐."坚持人民币不升值"是目前学界与政界主流的看法,但中国为此也付出不菲代价.本文用博弈理论对人民币汇率之争进行分析,认为人民币升值既存在现实可能性,也有其客观必要性.人民币汇率进行调整至少存在短期与长期两方面的好处,我们应从各个方面积极应对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8.
汇率问题说到底就是国家的根本利益问题,大量的事实表明,人民币升值无助于解决美、日、欧等国家的外贸逆差,人民币目前的汇率是适合的,既不要升值也不要贬值.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是否升值,近年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和外汇市场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说最早由日本政府提出。由于受中国出口产品冲击,一些东南亚国家近两年来也公开加入了这一阵营。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由即日起,人民币升值约2.1%,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有管理浮动,不再盯住美元.由晚上7时起,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1美元原兑人民币8.28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即时升值2.1%.人民币升值后,对于普通老百姓的家庭理财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呢?……  相似文献   

11.
宋继红  郑良国 《新长征》2011,(11):63-63
2011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再创新高。为了解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居民及银行带来的影响,我们在抚松县开展了一次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人民币升值对县级基层银行和居民影响不大,反映也较为平淡。但是,人民币的升值对全县出口企业影响较大。为此,我们采取抽样的形式,对县域2户地板出口龙头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总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2.
1、问题的由来。人民币升值的话题最早是由日本提出来的。2002年12月初,日本财务大臣盐川正十朗发表公开讲话:根据购买力平均理论,人民币币值目前被严重低估。他要求中国政府提高人民币汇率。当年底美国一些专家也发表“中国正在输出通货紧缩”的观点,要求人民币升值。在2003年2  相似文献   

13.
一 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最早是由英、日开始炒作的.2001年夏,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中国廉价货币"、<日本经济新闻>发表"期盼人民币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开始散布人民币升值的论调.以此为铺垫,掀起了一场发端于2002年10月,以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史蒂芬·罗奇的<中国因素>报告为引子,以"中国是否输出了通货紧缩"为主题的大辩论.  相似文献   

14.
自去年年底以来,以美国为主导、日本为急先锋,美、日等国大力鼓噪人民币升值,使人民币“承受了历史上最大的升值压力”。美日之所以大张旗鼓地在人民币汇率上做文章,自有其“醉翁之意”。一、美日力促人民币升值的表面理由美国、日本力促人民币升值的表面理由是“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这种观点认为,人民币的汇率过低,使中国的廉价商品大量出口,对输入国商品价格产生打压效果,造成美、日乃至整个世界的通货紧缩。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实在荒谬。从出口总额看,2002年的中国出口总额是3255.7亿美元,仅占世界货物出口总额的5.1%;2002年中国对美…  相似文献   

15.
自2000年,日本国内出现“人民币升值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的言论之后,这种声音日渐放大,至2003年初,终于喧嚣四起,形成了一场国际性的对人民币汇率的声讨。但中国政府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以应对世界局势的能力,顶住各方压力,坚持人民币在现阶段不升值,维护了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撰文指出,美国希望人民币升值,说来说去,摆得上桌的理由就是美中贸易持续逆差。不否认,美国是有逆差,但减少逆差,难道就得要人民币升值?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是贸易问题之争近年来,西方学者经常提出人民币汇率低估的观点,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不断提出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要求。“人民币汇率低估论”从学术界走向商界、政界,从学术观点之争演变成国家利益的博弈。人民币汇率之争本质上是贸易问题之争,升值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近年来中国不断增长的贸易顺差,尤其是对美贸易顺差。在此背景下,2005年7月21日,我国除一次性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2%外,还开始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新制度运行一年多以来,人民币汇率累计升值已…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经济稍有好转,炒作人民币升值和诽议中国汇率的噪音又甚嚣尘上。从美国总统奥巴马、参众两院议员;到缺乏良知的御用经济学家,接二连三抛出要求人民币升值言论和文章。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其真实目的一是为了推卸美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的责任:二是想以此迫使中国为金融危机买单;三是通过美元贬值减轻美国的巨额债务负担;网是遏制中国的发展。中国应汲取日本“广场协议”的沉痛教训。擦亮眼睛,认清美国炒作人民币汇率、逼迫人民币升值的真实目的,坚定地实行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和有序升值,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峰 《学习月刊》2014,(15):36-36
2009年以来,美国多次采取各种措施,力图弱化、淡化、遏制人民币在东盟成为区域性货币,进而上升为国际性货币,主要采取了六种手段。手段一:“人民币升值”+“购买东盟”论。美国多次在不同场合释放“人民币升值”+“购买东盟”论.“妖魔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扩张效应”主导者。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以来,伴随着美元贬值以及中国出口与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人民币升值论”在国际上甚嚣尘上。国内外关于人民币是否应当升值的讨论又趋热化。事实上,关于人民币应当升值的说法源于自去年年底以来美元对欧元、日元等国际主要货币的持续贬值,认为人民币汇率基本随美元汇率变动而进行调整,美元贬值人民币也跟着贬值;而中国的出口和外汇储备一直在迅速增长,因此人民币应当升值。更有甚者,据此指责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言外之意是中国要对有关国家的经济困难负责任。然而,汇率政策是一个国家经济主权中的核心部分,汇率政策的制定、实施、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