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员大视野     
《实践》2021,(2):50-51
崛起的“萌经济”呼唤更多创意IP从手机外壳到零食包装,从玩具玩偶到猫爪杯,以这些物品为代表的“萌经济”已悄然崛起,成为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光明日报》发文指出,随着“Z世代”(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崛起,有关“Z世代”消费浪潮的话题也引发关注,这一群体呈现出与父辈截然不同的消费倾向:追求消费过程的快乐、个性化等精神回报,需要企业为其提供相匹配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在满足年轻人的“萌经济”需求中,也要注重对于他们精神价值需求的满足:以更丰富的“萌经济”产品,给消费者更多的惊喜,从而提高他们的获得感。这考验着我国相关企业及产业的创意及内容原创能力。一方面,企业可以充分挖掘现存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与“萌经济”对口的内容及IP,比如《西游记》的师徒四人,能否以“萌萌哒”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比如葫芦娃、黑猫警长这些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动画形象,能否进行更加现代化、潮流化的形象改造?这方面的文化资源数量不少,是值得重视的IP宝藏。  相似文献   

2.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的崛起和移动自媒体的普及,作为“数字原住民”的Z世代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Z世代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消费景观都呈现出明显的代际特征,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衍生出独特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Z世代重视符号消费、谋求社交属性、追求体验式消费,价值理念的另类表达、泛娱乐化造成大众沉迷、宣泄情绪压力是Z世代消费的主要动机。从引导路径看,应通过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促进消费品升级、宣传科学消费观等方面入手,引导Z世代理性消费。  相似文献   

3.
作为正在迅速崛起的绿色朝阳产业,文创产业已经成为满足社会各界文化需要和广大民众精神需求的新兴业态,成为新时代突出的人文亮点和重要经济动能。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经历了从引进学习到探索创新的发展阶段,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使命,特别是在以互联网为背景的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语境下,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注重产学研的融合,更加专注于探索优质文化产品的生成和推进新型文化业态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消费需求通常被看作评价一国经济态势的重要依据之一。虽然在一国的总需求中,消费需求所占比重并不是最大,它的数额一般都远在投资品需求之下,但是,只有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只有消费需求的水平及其满足程度,才能真正代表该国居民达到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各个个别企业或行业的经济活动,可以单纯地表现为与消费活动无关的价值运动,直接生产目的也表现为价值增殖。国民经济的运行结果也主要是以  相似文献   

5.
正学界称"投资、消费、出口"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毫无疑问,若从某个时点看,"三驾马车"皆能拉动经济。凯恩斯当年说,经济萧条是源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判断是对的,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后没人买,产品压库,资金不能回流再生产便难以为继。凯恩斯又说,在这种情况下若政府去刺激投资或消费,能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消费──知识消费正在向我们走来,在人们处于温饱阶段,物质还不够丰富时,人们的消费主要是以产品的实用为主。随着物质的逐渐丰富,人们的生活逐渐富裕后,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就不仅仅局限于“实用”上了,而是扩大到了要求产品美观、舒适、方便等多方面。相应地,产品和服务中的知识含量也就在不断地增加。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本身就是为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知识消费自然也就成为了一种新的消费热点,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目前,知识消费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踊跃参加各类培训。这几年,人们通过各类培训…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学意义上看,社会宏观经济的增长主要来自两种力量推动:一种是生产或投资的推动即供给推动,另一种就是最终消费需求拉动即消费推动。根据经济学意义上的“短边原则”,在短缺经济时代,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决定于投资的增加和产品供给的增加,因而经济增长源于生产或者说供给的推动;而在买方市场时期,由于消费需求成为产品价值实现和厂商投资需求的最终决定因素,因而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也转而由消费需求推动。  相似文献   

8.
在启动社会需求,扩大市场消费中,人们比较重视”物质消费经济”领域的产品创新,而对“精神消费经济”发展与创新还认识不够,这是有失偏颇的。随着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精神消费经济”迅猛发展,在人类消费起支配作用的生存、享受、发展三大层次消费动因中,“精神消费”在温饱之后往往处于三大层次消费的驱动地位。当今经济时代,追求精神满足,带动消费经济增长,已成为新兴的消费领域。对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及早启动,加快市场创新。经对“精神消费经济”的展现与发展趋势研究,主要有以下八大类型,呼唤不断进行市场创新与开发。  相似文献   

9.
"文化工业"理论认为经济力的提高为人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同时又使得人的自由为之所限;"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认为,消费社会创造了一种图式,将人囊括其中,使人成为它的奴隶。二者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的两端进行文化批判,力图将"人"从中解救出来,但又斥大众为"群氓",并对之抱以失望的心态。"奴役"的现实毋庸置疑,然而,他们的情绪过于悲观。社会大众并非纯粹的产品的奴隶,也并非消费牢笼的囚徒,他们之中蕴藏着自由意志,蕴藏着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10.
现代营销理论中的人文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近一个世纪以来营销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有一个脉络越来越清晰 ,即人在企业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现。无论是风靡全球的整合营销、数据库营销 ,还是一对一营销和关系营销 ,从其深层次剖析则是人文价值提升的结果。因为当我们进入到网络时代 ,不仅人的价值的实现变得更加快捷 ,人的需求的满足也从纯粹的物质产品的需求转变到精神和心理需求方面 ,而且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使得全方位满足客户的这些需求变成现实。可以说 ,当代营销竞争的焦点是围绕如何去挖掘人的潜在需求价值 ,如何体现人的精神需求的人文价值的竞争。一、市场营销理论…  相似文献   

11.
《奋斗》2021,(6)
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明显增强的重要阶段,消费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主引擎。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全面落实扩大内需这一基本战略,要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以消费环境改善和市场秩序规范释放新空间,以扩大有效供给和品质提升满足新需求,探索消费升级、有效投资、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有机结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异军突起。是大众文化消费健康、合理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众文化消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大众文化消费是指普通民意使用大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它与高雅文化消费一起构成精神文化消费的整体。它区别于高雅文化消费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消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娱乐导消遣。大众文化消费的勃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折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直接相关。伴随着经济上个人自主性、…  相似文献   

13.
热词     
<正>萌经济是指通过萌系列产品而催生的经济行为,厂商为促进销售,印刷卡通形象,吸引消费者购买。由"卖萌"变卖"萌","萌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小到超市大妈卖的"龙猫柚子"、长"耳朵"的手机外壳,大到笑容可掬的大黄鸭、城市旅游推介,伦敦奥运会前夕大街上打太极、玩快闪熊抱的"大熊猫"……这些都有卖"萌"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从 80年代就已引入国外营销理论,此后,现代营销观念得到广泛的传播,但是掌握正确营销观念的企业并不多,真正把现代营销观念贯彻到实践中去的则更少。许多企业仍在以厂商为中心的封闭式的生产观念或推销观念支配下行动,满足于把产品生产出来推销出去,缺乏用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及超前引导、创造以需求为中心的现代营销观念去变革自己的营销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结果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感到不适应。因此,从整体上说,我国企业行为必须变革,营销观念极待更新。  (一 )树立整合营销观念,加强企业与消费者的双…  相似文献   

15.
付秀荣 《求实》2014,(4):76-7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文化话语体系从方式到内容以及模式的转换。在话语方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革命文化"到"建设文化"的转换,这一转换是通过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方式实现的。在话语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话语体系需要实现从"汉话西说"到"会说汉话"的转换,这一转换需要依靠文化的"中国创造"。在话语模式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话语模式要实现"以经济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换,这一转换的实现必须立足于满足中国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中国人民,才能增强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张新华 《唯实》2000,(11):11-18
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最终目的来说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然而目前我国普遍存在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 ,这已成为国民经济与市场发展的瓶颈。消费需求不足已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下岗、失业职工增加 ,投资者信心降低 ,制约了国民经济发展速度。为应对消费需求不足 ,避免可能出现的经济下滑 ,中央果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 ,把促进消费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项重大措施 ,以扩大国内需求 ,加快经济发展。扩大国内需求最主要的是扩大消费需求 ,因为消费需求所占的比…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要提高自己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需要和谐的企业文化作为精神支撑。一个企业仅靠业绩来凝聚职工是不够的,业绩是波动的,而且只能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有和谐的企业文化来作为推动企业稳步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目前文化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本文化消费供给过剩且质量不高,既无益于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也有碍文化消费市场的有序运行;二是启迪心智、陶冶心性、满足消费者较高层次精神追求和情感体验的发展型文化消费品,供给数量和质量都明显不足;三是享受型文化消费品质量参差不齐但价格高企,抑制了消费意愿和市场的健康发展,供给质量标准与价格体系有待完善。真正能够满足文化消费需求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质量;能够激发消费者持续文化消  相似文献   

19.
李德阳 《求实》2000,3(1):9-10
现代人的消费行为,已构成对后代消费的直接威胁和侵害。如何规范人自身的消费行为,选择何种消费方式,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最终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消费思想对我们不无裨益。一邓小平消费思想的内容丰富博深,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⑴发展生产力和满足人的消费需求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首先,发展生产力是满足人的消费需求的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消费总得有一定的物质指向,人的消费需求的满足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即使是精神消费也必须借助于一定物质手段,如从网上获取信息就需依赖电脑这一载体。人的消费…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大力推进文化大市的建设。发展文化产业,不是对现有文化进行简单的包装就推上市场,而是通过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如何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来运作的方式,推动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引导文化单位进行产业经营,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和文化市场,使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在经济平台和文化平台得以充分的发挥,促进文化经济和经济文化的融合,实现文化经济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