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造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丽霞  赵业福 《理论学刊》2007,(11):100-102
法律信仰构成法治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公民对法律的信仰程度决定了法治社会的成熟度,法治社会要求公民树立起坚定的法律信仰。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表明我国公民法律信仰严重缺失,这也成为制约我国法治建设的深层次原因。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现状,笔者认为,塑造公民法律信仰的途径主要有: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完善立法,加强立法的亲和力;增强公民权利意识;构建公正的司法体制;降低诉讼成本;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受历史传统及一些"左"的思想影响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公民教育发展迟缓。在当前党和政府努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应采取一系列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措施来培养和提升公民的法治观念,并以此助力我国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3.
孙昌乾 《世纪桥》2009,(3):85-86
新农村建设必须以法治为保障,当前农村法治建设中存在着农村干群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农村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落后制约农村法治的发展等现实问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必须提升农村干群法律意识和法治素质,完善和有效落实关于农村的法律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社会文化事业。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法治是当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途径。具体来说,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必须大力培育现代法治观念。社会主义现代法治观念的核心就是宪法和法律至高无上,民主精神,社会主体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利益的实现。在法治状态下,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唯一依据,社会全体成员的所有行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一切权力必须依法行使,所有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利益在法律上得到普遍实现而不受侵犯。培养公民确立现代法治观念,这是…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设计蓝图;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会对推进依法治疆进行了全面部署,开启了法治新疆建设的新征程。然而法治新疆的建设与公民现代法治意识的强弱密切相关,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法治观念、新疆特殊区情等因素的影响,公民现有的法治意识还远远不能适应法治新疆建设的需要。因而要在现有公民法治意识培养的基础上寻求适合新疆区情的公民法治意识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法治意识是公民守法的思想基础,我国当前亟需在全社会树立的法治意识是公民的权利意识、诚信观念和规则意识。必须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特别是加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等措施推动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法治意识是一种基于所处的社会环境的特殊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运行制度的主观把握。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萌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在新时代呈现出两个问题:法治意识淡薄、缺乏法律认同与西方思潮影响下的法治意识"异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公民的法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入规为契机,通过立法主旨条款、具体的法律原则、法律规则条款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市域立法,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好普法宣传、树立先进典型、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等工作,以此提升公民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福州基层干部的法治思维总体向好,运用法治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愿较强,但也存在法治信仰不够强、法治思维能力欠缺、"唯上思维"等问题.影响和制约基层干部法治思维提升的因素主要是其自身法治素质状况和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基层干部法治思维的提升,需要增强其自身法律素养,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营造依法办事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腐败治理。伴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民主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公民参与意识日益增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当前形势下,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和水平,拓展公民参与渠道,充分发挥公民的参与热情,形成官民良性互动的"反腐合力",对于推进我国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公民法治意识培育迎来了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平台的开放性与公民涉法信息鉴别力不高、互联网交往的匿名性与公民理性表达意愿缺失、互联网技术的更迭性与法治意识培育方式落后三对矛盾关系上。当前,公民法治意识培育的最佳方式,即在国家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法治建设大环境的基础上,让公民通过参与法治实践,切身感受法治焕发出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从而发自内心地认同法治、相信法治、理解法治、践行法治,进而自然地形成法治意识。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国家可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这四个法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来综合施策,形成全面化解新矛盾、借势突围发展、更高效地培育公民法治意识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魏春明  罗志坚 《求实》2002,(1):39-42
依法治国 ,从根本上说是依宪治国。宪法观念是依法治国的灵魂。新中国半个世纪的宪政实践 ,大大提高了公民的宪政观念 ,但相对现代法治国家的要求而言 ,公民宪法观念的缺失 ,仍然是中国宪政建设的历史障碍。因此 ,加快培育公民的宪法观念 ,是依法治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亟待解决的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优化执法环境,但当前在执法人员素质,执法观念,执法监督,公民法律意识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只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树立法律至上观念,健全执法监督机制,才能优化执法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封建思想浓厚的国家,法治观念淡薄,人治传统根深蒂固。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就要从"管"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从管人的"官"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培养法治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破除人治传统,建立法治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缺少的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徐光超 《湘潮》2013,(6):7-8
党员领导干部道德是关乎党风建设的重要问题,新时期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党员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理想信念缺失、官本位思想严重、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必须从实现"一个价值",把握"两个尺度",弘扬"三种观念"以及贯彻"四个统一"上大力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5.
法治信仰是依法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因素之一。公民作为社会的主体,其法治信仰如何对社会法治环境的形成、国家法治战略的实施都具有较强的影响作用。从必要性来讲,法治信仰是公民自身综合素养的基础和前提;从战略性来讲,公民法治信仰的提升是国家法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法治信仰赋予法律强大的生命力,对社会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培养公民法治信仰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嵇蕴洁 《求实》2007,(7):58-60
长期以来,我国受到传统的“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程序公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程序意识淡薄已直接影响到行政行为的正义性。随着依法行政的不断推进,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以追求正义为己任,以实现公平、公正为目标的行政程序法治建设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然而,我国的行政程序建设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缺失,如何规范行政程序,使其在法治化过程中有效控制行政权力,是我国行政程序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的养成是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农民公民意识相对薄弱,有待提高。进行农民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农民的责任义务观念、民主法治观念和自由平等观念。为此,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农村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完善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制度建设,以唤醒农民的权利自觉和主体意识。这必将有利于新农村文化建设,维护农村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推进中国法治化进程,必须高度重视公民参与制度的法治地位,正确认识公民参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断建立和健全法治化、规范化的公民参与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确保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迫切需要加快推进新疆法治文化建设。本文谈及法治文化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及促进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分析了新疆法治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从加强地方立法、强化依法行政观念、搭建法治平台和强化公民主体意识四个方面弘扬法治文化,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20.
法治的基础观念是法治观念的前提。大力培植和增强法治的基础观念,才能更具深度和广度地增强法治观念。立足我国国情,法治的基础观念包括公民主体观念、尊重人的观念、平等观念、抗争维权观念、法律限制权力的观念、遵守日常规范的观念、吐故纳新观念、现代公共观念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