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之一.在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几年里,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提供了“千担纸,万担粮“等有力的后勤保障,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  相似文献   

2.
1927年4月中旬,国民党广东当局追随蒋介石集团,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广东实行了白色恐怖政策和反革命统治。广东东江地区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政策,建立人民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创建和发展东江革命根据地②,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个时期东江地区进行的工人运动,正是东江苏维埃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入了解东江苏维埃的工人运动的战斗历程,有助于更全面认识东江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及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大革命失败后,东江地区工人阶级面临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正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遭遇挫折之后,毛泽东引兵井冈,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敌军的"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出击赣南。至1934年10月开始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毛泽东一直在赣南、闽西征  相似文献   

4.
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和广东东北部游击,开展武装割据的基础上,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习近平2011年11月4日《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  相似文献   

5.
正仁化县位于粤赣湘边界,是广东省革命老区县。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仁化是广东北江农民暴动的中心,与南雄、始兴、曲江、乐昌的一部形成割据的局面,被誉为"海陆丰第二";是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仁化打响粤北、湘南暴动第一枪,支援广州起义、发动湘南起义的红土地;是井冈山苏区、中央苏区时期的根据地,是中央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战场。今年是仁化暴动87周年、中央红军长征过境仁化80周年。为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仁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韶关市委  相似文献   

6.
东江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她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的指示,在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中艰苦创立起来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祖国南疆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先后发展成立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使东江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叶剑英曾这样高度评价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他指出:“没有民主的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这样残酷、严重与广大的敌后战场是不可能坚持的.”  相似文献   

7.
《广东党史》2010,(10):51-51
大南山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江特委机关两次驻留在这里,潮汕抗日游击队司令部、韩纵二支队司令部及边纵二支队司令部等曾设于此。中共领导人彭湃、徐向前、李富春、邓发、古大存、方方等曾直接参与大南山的革命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央苏区的重要起点,是红四军的"加油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苏区之间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两块根据地建立的时间也几乎相同,所以,对这两块根据地进行比较研究也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黄道是"东南半壁江山"著名人物,曾镜冰是"东南一旗帜"著名人物,他们在闽赣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情怀,生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了闽赣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黄道和曾镜冰于1933年4月,分别从中央苏区和闽北苏区调到隶属中央苏区的闽赣省工作。黄道任闽赣省委宣传部长,曾镜冰任闽赣省团委宣传部长。从此,他们就在一起共事。这年10月,闽赣省委驻地黎川失守,此时闽北苏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被敌军切断。1934年2月,黄道和曾镜冰  相似文献   

10.
正南雄位于广东东北部,"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雄,是一方不平凡的土地,这方土地孕育的人们,在革命伟人领导下充满着斗争精神。1930年10月中央苏区初具规模时,共有34个县,南雄县就是其中之一。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曾多次率部转战南雄。中央红军长征后,南雄是赣粤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新四军的  相似文献   

11.
“长征”称谓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开始时,是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又称红一方面军),从江西中央苏区向陕北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这一亘古未有的壮举.后来,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三大红军主力于1936年10月在甘肃省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长征就指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向陕北革命根据地大本营转移这一伟大历程了.  相似文献   

12.
正方志敏、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及创建的红军队伍都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出重要贡献。他们坚定的信仰与忠诚是能为长征作出贡献的政治基础。一、他们创建的革命根据地都为中央主力红军长征作出重要贡献方志敏、刘志丹等共产党人创立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西北革命根据地,分别属于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位于中国的一南一北。如果说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辉煌的一页,那么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就是以充满血性的刚毅为这辉煌的一页拉开序幕,为长征悄然注入强大的策应与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80年前,在广东东江革命根据地诞生了一支正规编制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简称"红十一军")。红十一军建立和发展是一个艰辛探索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和中国革命道路的历程,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革命实践是充满坎坷的,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道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建设革命根据地的方式,在白色力量包围下生存、发展、壮大并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些根据地被称为苏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称为中央苏区。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期间,带领苏区民众,开展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凝结成了伟大的中央苏区精神。中央苏区精神既是对第二次革命失败后长征开始之前,中国共产党执政作风的总体概括,也是我党优秀革命传统的延续和体现。时至今日,重新翻开历史,学习苏区精神、体会其深刻内涵,对我们今天的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28日强渡嘉陵江开始的.红四方面军原先活动于鄂豫皖苏区,于1932年12月18日进入川北,很快建立了总面积4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700余万、有23个县(市)苏维埃政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当时在中央苏区的毛泽东曾指出:"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  相似文献   

16.
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重要苏区,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等人在闽浙赣边区创建的地方苏区,是全国六大根据地之一,也是中央苏区的东北屏障和右翼。在苏区中央局的指导下,方志敏带领闽浙赣省人民在经济上无私支援中央苏区,在军事上多次击退敌人"围剿",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战略大转移,方志敏带领红十军团北上抗日,英勇战斗,牵制了国民党的很大兵力。闽浙赣苏区对中央苏区的壮大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正宁化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早成立的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战略支撑点,是"中央苏区乌克兰"及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中国革命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革命付出巨大牺牲。宁化为什么有"中央苏区乌克兰"之称,鲜见有完整具体的论述,本文对此作一分析,以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一、"中央苏区乌克兰"的形成条件宁化是世界客家祖地,它成为全球亿万客家人的总祖籍地是历史的选择。正如客研先躯罗香林教授在《宁化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四川广安县人。长征路上,任党中央秘书长等职,在协助中央核心领导工作期间,参加了党中央的许多重要会议。长征,使邓小平亲自经历和见证了中国革命是如何在惊涛骇浪中转危为安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长征路上编《红星》邓小平曾领导创建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七军、红八军政委,到中央苏区后任瑞金中心县委书记等职,由于他坚决抵制左倾错误路线和拒不承认“错误”,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后在王稼祥等人的极力帮助下,到红军总政治部代理秘书长兼《红星》报主编。长征开始时,邓小平仍然背着“右”倾错误和党内“最后严重警告”处分的包袱。长…  相似文献   

19.
宁化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央苏区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军长征4个出发地之一。在中央红军长征前的几年里,为中华苏维埃政府提供了“千担纸,万担粮”等有力的后勤保障,被誉为中央苏区的“乌克兰”。淮土、禾口还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授予扩红模范区。1930年1月,毛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留下了光辉的词章《如梦令·元旦》。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  相似文献   

20.
闽北苏区亦称闽北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福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的著名区域之一。它正式形成于1930年5月,起先以崇安为中心,包括了当时福建省崇安、浦城、建阳、建瓯、邵武、光泽、松溪、政和诸县,江西省的铅山、广丰、上饶诸县,以及浙江省边缘纵横300多里的广大地区。1930年7月,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成立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933年4月,又与建黎泰革命根据地合组闽赣省,成为中央苏区的一个组成部分,直至红军长征止。在这四年多的时间内,报刊活动作为苏区文化建设的基础构成,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