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任弼时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核心成员。他在短暂的30多年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他的四次莫斯科之行,在我党的历史上留下了极为浓重的一笔。 求学路 一赴莫斯科 任弼时第一次赴莫斯科是在1921年5月,目的是到俄国学习革命真理和科学文化知识,探求救国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的革命生涯及经历,早已见之于诸多报刊书籍。但1927年小平同志经党的派遣,从莫斯科归国到冯玉祥部工作,途经宁夏赴西安,并在沿途宣传革命思想的这段史实却鲜为人知。1926年,冯玉祥将军为了寻求政治出路,和卫士乘两辆小轿车动身赴苏联考察。在莫斯科,他结识了刘伯坚同志,并逐渐产生了好感。回国前,冯玉祥向我党驻第三国际代表蔡和森提出让刘伯坚同他一起回国的要求。蔡答应了,在莫斯科的党组织又选派了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共党史研究在研究的内容和重点上,不但重视宏大叙事,而且重视历史细节,既突破了一些研究"禁区",也澄清了一些误识. "南陈北李"研究对于陈独秀拒赴莫斯科问题,与以往研究只注意陈独秀几次拒赴莫斯科不同,有学者指出:是共产国际和联共(布)拒绝陈独秀赴莫斯科的;  相似文献   

4.
《湘潮》1985,(1)
一九二○年十月,瞿秋白以卓越的才华,受聘于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担任两报的驻莫斯科特派记者,赴苏俄实地采访。在莫斯科,瞿秋白曾三次见到列宁:一九二二年一月,他出席了远东各国共产党和  相似文献   

5.
正1956年2月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应苏共中央的邀请,中共中央派遣以朱德为团长的代表团,赴苏联参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团成员有邓小平、谭震林、王稼祥和刘晓等。当时,朱德因出访已在莫斯科,刘晓是驻苏大使也在莫斯科。邓小平和谭震林、王稼祥以及随行人员于新华社发布消息的当天,离开北京赴莫斯科,并于11日抵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6.
陈云曾随红五军团踏上长征路.1635年6月,他受党的委派离开长征队伍,由上海赴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在赴苏前的日子里,陈云在上海写下了追述红军长征的文稿--<随军西行见闻录>.  相似文献   

7.
彭泽湘是1922年在中共旅莫(斯科)支部入党的中共早期党员。关于他赴苏俄的经历,《中共党史人物传》第81卷“彭泽湘”分传(以下简称“彭传”)记述说:“1921年7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赴俄赈灾代表团。……1921年11月,中国人民俄灾赈济会赴俄代表团.把粮食运到古比雪夫省和乌发省交办后,彭就去了莫斯科。  相似文献   

8.
王如痴,1903年1月16日生于湖南省祁阳县中和堂镇(现属祁东县)一贫苦农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陆军大学学习。1928年归国,曾在红四军、红五军工作,后任红十一军政委、红十军军长兼政委。1934年红军长征,他参与组建红十军团,作为先遣队北上抗日。他作战英勇,屡建战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著名战将。1935年1月在赣东北怀玉山区受挫被俘,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9.
马林(1883~1942)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1920年夏,马林赴莫斯科,参加了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会后,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0.
傅烈原名见贤,化名贺德、贺泽等,1899年8月27日出生于江西省临川县上顿渡镇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秋,他考入九江南伟烈教会大学,1920年赴法国留学,投身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巴黎直属支部书记、旅欧总支部委员。1924年,傅烈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受中共旅欧支部派遣,与聂荣臻、蔡畅等人前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从此,他由一个普通的爱国青年,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11.
《中共党史资料》1982年第3辑刊登了《董必武给何叔衡的信》(1929年12月31日),同时编者写有“信由何地寄往何地,尚待考证”、“‘张同志’,未详,尚待考证”两个脚注。笔者试对以上两个问题、何叔衡为什么要给董必武写信及信的内容作以下考证。何叔衡1929年12月26日给董必武写信,是缘于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期间,两次听了张国焘关于建党初期情况的讲课后而写的(一)1929年,何叔衡和张国焘都在莫斯科。《中共党史简明词典》有关“何叔衡”词条中的说明是:“(他)1928年赴苏联学习。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①(另《中国现…  相似文献   

12.
1945年12月底,一架伊尔客机在莫斯科机场腾空而起,机上坐着毛岸英及两名苏联医生。自1936年经地下党安排赴苏学习,毛岸英在苏联一住就是10年,从13岁的少年成长为文武双全的青年。他参加了苏联红军,曾驾驶战车,一直打到德境内。为了他的安全,斯大林让他提前返回莫斯科,接见他时赠送了一支手枪,然后  相似文献   

13.
辛华 《党建文汇》2006,(7):44-44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南汉宸于1952年4月6日赴莫斯科与苏联方面谈妥了代印人民币的意向。随后,中国人民银行印制局贺晓初和陈邦达等人留在莫斯科与苏方接洽具体技术问题。到1957年最后一批10元券运抵满洲里,整个代印人民币的工作持续了5年。  相似文献   

14.
<正>张太雷(1898-1927),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同年冬,转入天津北洋大学法科学习。1919年,在天津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加入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赴莫斯科,任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中国科书记。多次陪同共产国际代表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1922年,  相似文献   

15.
东北是中共早期领导人从事建党、革命活动的地区之一。中共一大以后,中共中央很关心东北工作的开展。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罗章龙、周恩来、刘少奇等,都在东北留下了足迹,播下了革命火种。 1922年10月中旬,以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为首,组成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这次莫斯科之行,陈独秀等  相似文献   

16.
散木 《党史博览》2009,(11):47-49
沈宜甲,安徽舒城人,1901年生,冶金专家,机械发明家,比利时华侨。1918年,沈宜甲从国立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械系毕业,随后作为中国第一批勤工俭学留学生,赴法国勤工俭学.并专攻数理,1928年毕业于法国国立矿冶大学。回国工作两年之后,沈宜甲再度赴欧,后定居比利时,从事科学研究。抗日战争爆发后,沈宜甲爱国心切,曾回国在桂林开办工厂,支援抗战。其间,他曾发明用无烟煤气代替汽油,并在广西桂林创建了一家无烟煤气机制造厂。1949年,沈宜甲赴台湾。1957年重返比利时,继续开展科学研究。曾先后获得30多项发明专利。1974年,沈宜甲曾应邀回国参观。其间,他曾向国务院提供了7份世界先进冶金技术的资料,受到周恩来的表彰。当时,有关方面还向他了解当年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的情况,以及蔡和森烈士的事迹。他应邀撰写了《我所知道的早期之蔡和森》等珍贵的回忆文章。  相似文献   

17.
张军锋(以下简称张):您曾以苏联外交官的身份亲身经历了中国历史命运大转折的过程,请您谈谈1946-1949年在中国期间的经历. 齐赫文斯基(以下简称齐):我先简短讲一下1945年的事.1945年我到莫斯科,通过了国家考试,获得了副博士资格,我论文答辩的题目是《孙中山和他的对外政策》.答辩后我接到任命要求返回中国.在莫斯科逗留期间,我负责陪同郭沫若,他应邀来莫斯科参加苏联科学院220周年院庆.这位中国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正>博古(1907年6月——1946年4月),原名秦邦宪,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江苏无锡人。早年就读于苏州工业专门学校,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192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莫斯科学习。1931年4月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之后又任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临时中央政治局书记和负责人。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共一大代表中,包惠僧的名字是很具特色的,一看到就会让人联想起出家的僧人.其实,他的原名并不叫包惠僧,据<包氏宗谱>载,他原名德芬,号梅生.据说他刚与董必武认识不久,董必武在写给他的信中把"梅生"写成了"惠僧",后来他就将错就错,把名字真的改成了"惠僧".包惠僧本来是共产党武汉支部的成员,1921年1月到上海准备赴莫斯科学习,但没有去成,,就留在上海,5月,他赴广州向陈独秀汇报工作.  相似文献   

20.
夕岩 《新湘评论》2020,(8):54-55
罗亦农,1902年5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1921年5月,罗亦农和刘少奇、任弼时等20多位青年分别化装成裁缝、理发匠等手工劳动者,从上海向莫斯科进发。临行前,罗亦农从上海回老家湘潭探亲,他告诉家里人:"世界要变""我要到俄国去找一条出路"。这群怀揣着梦想的青年,先是乘日本邮轮取道长崎赴海参崴,又克服重重困难越过伊曼河,抵达由苏俄红军控制的伯力。然后在伯力军事部门的安排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辗转奔波,终于到达目的地。罗亦农被分配到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