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勇 《党建文汇》2006,(1):49-49
不少中国家长都有这样的习惯:见着别人家的孩子,会非常热情地凑上前去,“呦,你们家孩子真聪明,比我那个傻小子强多了,”可一回到家.大人们却会这样教孩子:“别怕他们.你是最棒的。”接手美国队之后.郎平似乎就是这样处理她和美国队与中国队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党建文汇》2014,(9):57-57
10块钱过一天什么的都不算啥,有个德国女人已经过了18年没房没车没钱包的生活!她叫海德玛丽·施维尔默.1996年辞职,退掉租房,所有财产送人,开始了不用金钱的生活.靠帮人做园艺、清洁换取食物和栖息之所。今年,她72岁。她把自己的经历著成《福从天降的试验》一书.一夜成名,获得丰厚稿酬,却再次把钱送光……  相似文献   

3.
《廉政瞭望》2013,(15):48-49
武汉的王女士乘坐南航CZ328航班从洛杉矶飞往广州,下机后发现行李丢失。4天后,南航终于找到了王女士的行李时,已是面目全非,不仅箱锁被撬.里面价值近3万元的东西也不见了。对此,按照南航行李丢失赔偿的规定,一公斤赔偿30美元,王女士的行李只比此前少重了1.85公斤,因此她只能获赔300余元的赔偿。  相似文献   

4.
黄山 《党建文汇》2014,(7):11-11
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的一所村小学里,有这样一位老师,身患骨巨细胞瘤,却一直坚守三尺讲台。不为别的.只为村小的英语课要有人上。为了村小的孩子.她大龄结婚无怨无悔:为了村小的孩子.她推迟手术要把课程上完:为了村小的孩子。她尚在康复期就忍痛回到讲台:为了村小的孩子。她每天转六趟车花两个多小时往返城乡:  相似文献   

5.
正业项目打造计划,以“群众点菜、政府配餐”为原则,实施老旧院落改造提升和为民办实事工程。2016年12月14日,年初去上海帮女儿带孩子的唐阿姨拖着行李回到贵阳市余家巷15号院落时,眼前的变化让她惊叹不已:以前坑洼不平的小区路面变平整了,路旁设置了休息椅,四周还种下了绿化树木,沿途设置了道德文化墙……从邻居口中得知,这些都是云岩区普陀社区实施  相似文献   

6.
戴煜 《党建文汇》2002,(10):34-34
1954年10月9日清晨,越南人民军兵分6路,由河内西南方向朝市区推进,法国士兵则向市中心收缩。当天下午,整个阿内市区重新回到了越南人民的怀抱,第二天。越南人民军正式举行了收复首都的入城式。但是,胡志明主席却没随军进城。于是.人们抢搭彩楼,拉起横幅。准备隆重迎接这位领袖。  相似文献   

7.
刷卡     
马丽 《党员文摘》2007,(3):44-44
一天,我陪怀孕的妻子去医院检查后乘公共汽车回家。一上车,我像往常一样拿出IC卡,对着刷卡机刷了两下。然而.在我刷第二次时.售票员可能因为人多没注意,要我妻子买票。妻子回答说:“我丈夫已替我刷过卡了。”女售票员不依不饶,说她根本没看见。说话间.双方语气里已夹杂着不友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8.
1982年春.袁桂华出生在广西桂林一个农民家庭。1998年,16岁的她初中毕业,进了一所职业学校的工艺美术与制造班学习。一年后。从职业学校毕业的袁桂华去了一家玩具厂打工,不久.玩具厂破产,袁桂华只好回家种菜。一年到头辛辛苦苦,也没挣到几个钱。  相似文献   

9.
《党建》2011,(9):M0002-M0002
8月,对载来说是个快意并伤感的告别季节:离开家乡去异国。 出发日子快到了,离别的伤感便随之而来,眼泪有时会情不自禁地滑落下来。收拾行李时,有多年党龄的父亲乐呵呵地给我装了两期没来得及看的最新《党建》杂志,反复叮咛,“要心装天下,走出小我”。  相似文献   

10.
何曼秋于1919年12月出生在四川江油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思想非常解放,支持女儿剪短发、不缠足,还让她离家到成都上了教会举办的华英高级中学。1932年,家里人因为害怕四川军阀和红军先头部队打仗,没等她读完高中就让她回到了老家。奶奶想让她早些嫁人。然而她是个假小子,再加上在成都接受了妇女解放的思想,一心想参加革命,帮助解放妇女,这与奶奶的传统想法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1.
6岁的瑶瑶近日常常腹泻。让瑶瑶妈困惑的是.她们一直都在家吃饭,吃的食物又都很卫生,瑶瑶也没有着凉和得肠胃炎病,可她为什么腹泻不止呢?正好赶上假期,她们去瑶瑶的外婆家小住了几天,腹泻竟不治而愈。可当她们回到自己家里,  相似文献   

12.
沫沫 《当代工人》2011,(15):29-29
曾经铁姑娘 “她不教我,我也没办法啊!” 听了赵小燕的一番话,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教,你不会问啊?鼻子下面的嘴只管吃饭的?等来年人家退休了,哭你都没地方哭去!”  相似文献   

13.
黄明哲 《党课》2012,(21):102-105
把工作当做事业 “永远的巴山红叶”王瑛47岁的人生虽然短暂却精彩而充实。她曾在大地震突然发生时.不顾还剩几个月的有限生命,赶500多公里山路从医院回到南江,“连轴转”地抗震救灾;“双抢”农忙季节,每天天还没亮,她便在田里帮助农民割麦子;  相似文献   

14.
读书     
人民关天 《人民关天》讲了一个从美国回采的县长的故事。主人翁楚之农在上世纪70年代当过生产队长,80年代大学毕业后。他身怀万丈豪情,再次回到故乡任职,但前两次任职所从事的事业都以失败告终。当他出于无奈漂流到海南时,却出人意料地成了亿万富翁,并在美国有他自己的一席之地。但他身在异国,却整日魂牵梦幕那些继续在故土上艰难生存的乡亲,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命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回到故乡担任县长,没想到却被卷入更大的漩涡之击……  相似文献   

15.
宋娟毕业回到盛产柚子的老家。 柚子熟了,可乡亲信却傻眼了,这些柚子皮厚瓤小,水果商皆摇头而去。  相似文献   

16.
陈英凤 《求贤》2011,(12):49-49
23岁的C是我的师妹,她常跟我说,她的工资很低。她常想.这样的日子是否值得.比如每天斤斤计较地盘算地铁和公交车哪个更加划算.为买不买一辆200块钱的自行车犹豫了好几个月。她害怕回到家乡,害怕和别的同学相比,害怕起步工资太低而让日后的生活不堪设想。  相似文献   

17.
就我没白吃     
周末,我们多年未见面的高中同学要在天安酒店搞一次同学聚会。毕业后,好多同学都混得有模有样,我却在一家工厂当制图员,每月和丈夫一起靠着不多的收入撑着一个家。我本不打算去。可禁不起同学们的一片盛情。走时,丈夫正在帮儿子复习功课,儿子就要上初中了.为了上一所好中学,这段时间丈夫没少操心.到处托人,至今还没着落呢。  相似文献   

18.
白天 《廉政瞭望》2014,(20):71-71
学刚毕业那年,我租住在一个单位宿舍楼,有天西红柿面做好发现少一颗点缀的鸡蛋,想都没想去敲了邻居的门.应门的奶奶递给我一个鸡蛋,还嘱咐我缺啥就去她那拿。这一幕让刚走出校门的人,顿觉那碗面都有了舌尖上的感动。工作几年,搬到了一个全新的社区,自从刚搬来给邻居送水果遭遇反复盘问没开门,就再也不会产生去敲邻居门的冲动。如果哪天我开门偶遇邻居也开门,他冲我笑笑.我得吓一跳。  相似文献   

19.
张金刚 《学习导报》2013,(16):52-52
回到老家,母亲早已迎在路口。拉过母亲的手,我习惯性地,又略带程式化地问了句:我爹呢?母亲笑意盎然:听说你要回家,他非要去刨些红薯让你尝尝鲜。这不,早饭也没吃完,就急着下地了。  相似文献   

20.
1999年3月,郭炳霞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后,怀着满腔的热血来到了农二师三十团四连,担任农业技术员。但是当时的情景,却让郭炳霞百感交集。一个拥有近7000亩棉田的连队,籽棉单产却只有235公斤。到连队报到后,她简单地安置了行李,第二天天一亮便开始下地了解情况。在短短的一个星期时间,她的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