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增庆 《奋斗》2013,(12):38-3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将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我省生态资源丰富,大兴安岭作为国家重点国有林区和黑龙江省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地位重要,有能力、有条件、更有责任和义务高举林业生态文明建设大旗,在林业系统率先建成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2.
黄承梁 《前线》2023,(11):37-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其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要关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丰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3.
生态立省:江西绿色发展战略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标志着我们党对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生态立省集中体现了生态文明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次上对自然法则的尊重和回归.绿色发展道路,不仅关系到江西能否更好更快地发展,而且关系到江西发展空间和发展环境.以生态立省为载体,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选择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道路,创建山川秀美、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富有江西地方特色的良好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高金芳 《奋斗》2008,(2):5-6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全球生态问题的高度负责精神。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我省重点国有林区必须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用新的思路谋划森工林区发展,努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林业文化体系,和谐的林区社会体系,切实肩负起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关乎全局发展.我省生态环境脆弱性、复杂性的现状,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基础差、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指示和要求,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探索的重要认识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思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生态法治思想,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的生态发展思想,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秉持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思想等五个方面,它为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系统、完整地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领导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者,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指挥者、执行者,必须率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社会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不论是对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对改善我省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都至关重要。建设生态文明,是我省的优势和潜力所在。充分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正确把握水资源生态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9.
冯之浚 《前线》2009,(7):14-16
科学发展观回答了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导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这是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理念在处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的升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义 《世纪桥》2008,(2):24-25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指导下的先进发展模式。生态文明与中华文明的基本精神的内在要求基本一致,是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承载基础。中国需要生态文明,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才能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彰显中华民族文明传统。中共十七大制定了建设生态文明完整的途径。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生活方式的生态模式”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对建设生态强省作出了全面部署。这是立足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建设生态强省和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必将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要求进行了战略部署。建设生态文明成为我省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的新起点、新任务。推进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战略选择,是我省利用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瑶 《当代贵州》2023,(29):24-25
<正>坚决向污染宣战,我省动员各方力量,突出精准、科学、依法、系统治污,集中力量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体系。黔贵大地,青山环抱,绿水逶迤。2022年初,国发[2022] 2号文件出台,赋予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明确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书”和“施工图”。我省抢抓机遇,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维护好优良生态环境这个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相似文献   

14.
李鹏举 《当代贵州》2014,(36):44-45
正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主线,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紧紧围绕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主线,突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永泰县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区,要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推动县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走出一条不同于发达地区的绿色崛起之路。  相似文献   

16.
李平 《奋斗》2013,(5):4-5
正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干线、大舞台和着力点。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任何成效任何突破,都是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贡献。全省环境保护系统要紧紧抓住历史性发展机遇,做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引领者、实践者和推动者。一、学习领会生态文明深刻内涵,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正处在由工业文明迈向新文明的转型期,中国的快速发展遭遇了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和代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理念上的一场革命。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要求,要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等方面来实现。转变粗放的发展模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需要付出更加持久而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冯志强 《共产党人》2010,(15):39-40,54
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全国回族人口最多和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有名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和群众生活贫困区,尤其是南部西海固地区有"苦甲天下"之称,水资源严重短缺,群众生存和发展条件差。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宁夏更需要正确把握建设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科学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下更大的力气,采取更得力的措施,加强全区环境保护,扎实推进宁夏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必须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对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分立的二元论的辨正。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在生态整体主义视角下有限度、均衡、可承受的发展。相较于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社会主义在生态文明发展上具有无可比拟的制度优越性。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态文化产业发展需要加强生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以及生态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