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冀中抗日根据地位于华北平原的腹心地带,严重威胁华北日军占据的平、津、保、石等城市及平汉、北宁、津浦、石德等交通干线,犹如插在敌人胸部的一把利剑。从1942年5月1日开始,日军在“确保华北,先保冀中”的叫嚣下,纠集5万余人,由华北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督战,对冀中展开了空前残酷的全面“扫荡”,妄图一举摧毁冀中抗日根据地。面对强大的敌人,冀中军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使冀中根据地顽强的坚持下来。到1944年,根据地完全恢复,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取得了反“扫荡”斗争的最后胜利。这一胜…  相似文献   

2.
张安山 《党史博览》2013,(12):42-44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百团大战中受到沉重打击后,日军对华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频繁、残酷的“扫荡”,并且把破坏八路军后方资材作为主要目的之一。  相似文献   

3.
1942年入春以后,冀南区的抗日斗争形势进入最艰苦时期。敌人除继续对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和频繁“扫荡”外,还加紧增修据点、炮楼、公路和封锁沟墙,一时间,据点、炮楼星罗棋布,公路、沟墙纵横交错,使抗日军民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夜宿炮楼下,仰观路上灯;行军必过路,天天闹敌情。”这几句当时广为流传的顺口  相似文献   

4.
1942年,华北敌后抗战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 这时的冀南平原,炮楼林立,路沟纵横,抗日根据地被分割成了“格子网”。在平汉路西,敌人跃进“蚕食”,已推进到大山前沿,并构筑了第三道封锁线。形势极端恶化,尤其是“四·二九”和五月“扫荡”之后,冀南与太行的交通联络也被迫中断。  相似文献   

5.
1942年.在“百团大战” 中惨遭失败的日本侵略军,继续集结大批兵力,丧心病狂地向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和以堡垒推进为核心的“蚕食”进攻,敌人的据点、碉堡、封锁线一直延伸到我根据地腹心地带,根据地被分割、包围、封锁而日益缩小。  相似文献   

6.
巢湖是革命老区,党史资源丰富。巢湖是党领导的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区,新四军第七师是战斗在皖江地区的主力部队。皖南事变后,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对新四军和根据地实行了疯狂的军事进攻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为了生存和发展,新四军第七师肩负起反“扫荡”、反磨擦对敌作战和经济建设双重任务。经济建设从开展减租减息、支援农业生产、举办水利,到发展贸  相似文献   

7.
1943年7月,皖江抗日根据地已巩固地扎根在长江中游的皖中大江两岸,日伪虽数次集中兵力"扫荡",均以失败告终.国民党顽固派中安徽桂系,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不断纠集兵力向新四军第七师所属各部挑衅进犯,他们和日伪由暗中勾结到公开合兵,企图消灭新四军第七师,摧毁这块浴血奋战数年建立起来的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8.
1940年,震动全国、闻名世界的百团大战开始,冀南抗日根据地按照八路军总部和一二九师的战略部署,先后有10个团的兵力和25万名群众参加了这次战役,为赢得百团大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冀南,日军自1940年初起,便日益加紧交通的构筑,企图进一步封锁隔断我抗日根据地,然后进行扫荡合围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以后,日军即把战略重点转移到“扫荡”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采取军事进攻、政治诱降、经济封锁、文化欺骗等多方面政策,推行所谓“强化治安运动”。扩大伪军、伪组织,扩大敌占区,增添碉堡据点。对抗日根据地则大搞所谓以“铁路为柱,公…  相似文献   

9.
太行根据地的金融货币斗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直辖区,也是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所在地。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始终是敌后斗争的一个重要战场。巩固太行根据地,不仅依靠的是军事斗争的胜利,也有赖于经济发展。金融货币斗争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一、运用货币武器,支持抗日战争 抗战初期,由于日军的摧残和掠夺,边区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市场萧条,金融混乱。太行根据地初创之际,敌人实行一面封锁、一面掠夺的政策,封锁根据地军民的必需物资,掠夺和破坏一切财产,并不断地进行“蚕食”和“扫荡”,其目的在于“毁灭抗战生存力”。因此,组织群众发展生产,搞活金融市场,保证军需民食,成为支持长期抗战的一项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这一年3月,44岁的刘少奇奉中央命令,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赴延安,对沿途各抗日根据地的工作进行指导。5月1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抽调日军精锐部队,对冀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相似文献   

11.
敌军重重围困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由于百团大战的败绩被解职回国。代替他的是号称中国通的冈村宁茨。冈村宁茨深知八路军在华北如此厉害,主要是它有一个坚强的指挥机构———八路军总部。于是他对抗日根据地采取了不间断的“扫荡”,并制定了以摧毁八路军总部和129师师部为目的的“C号作战计划”。1942年2月日军发动的“扫荡”被粉碎后,于5月倾巢出动,调集8万余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再次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扫荡”。日军一面以声西击东的手段对太岳区进行“扫荡”,一面又以声东击西的手段开始对冀鲁豫边区和冀中平原进…  相似文献   

12.
在艰苦的八年抗战中,由于日军的频繁“扫荡”和严密封锁,给抗日根据地军民造成了严重的困难。为战胜困难,坚持抗战,根据地军民热烈响应党中央、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42年 5月 1日,华北日伪军在华北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直接指挥下,集中了 3个师团的主力和 5个混成旅团的大部,以及各地伪军达 5万多人,配属了飞机、坦克、骑兵,开始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敌人采用“铁壁合围”、“梳篦战术”、“分进合击”、“反复清剿”等战术,企图一举歼灭冀中八路军主力,摧毁抗日根据地,解除我对平、津、保等战略要地的威胁,巩固其侵华战争的大后方。   当时,我在冀中军区九分区二十四团任总支书记。反“扫荡”开始后,根据团党委决定,我和作战参谋齐昆带领该团四连单独行动,在根据地群众…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精兵简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中国变成它扩大侵略战争的“后方基地”,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加紧对各根据地、特别是华北各根据地的“扫荡”和“蚕食”;国民党顽固派执行对外妥协、对内摩擦的反动政策,向中共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对华北根据地实行军事侵略和经济封锁;加之华北根据地接踵而来的旱、涝、蝗、雹等空前的自然灾害的袭击,使本已受到四  相似文献   

15.
从1941年5月开始,至抗日战争胜利,邓子恢一直担任淮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重要领导职务,领导与指挥淮北抗日军民,成功击退了日军和伪军发动的各种"扫荡"和"蚕食",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挑起的各种进攻和摩擦,并在根据地开展了各项建设。在此过程中,邓子恢十分重视宣传工作。他通过各种途径,阐发其宣传思想,以指导根据地的宣传工作,服务于抗日、反顽和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16.
1940年11月中旬 ,刘少奇主持在江苏海安成立了苏北临时行政委员会及区、县抗日民主政权。日伪闻此 ,胆战心惊 ,除在军事上进行“扫荡”外 ,还在经济上对根据地严密封锁 ,发行大量的“军用券”、“华兴券”等伪币到根据地掠夺。刘少奇、陈毅等决定迅速筹建苏北(后改苏中)根据地银行和印钞厂 ,发行自己的货币 ,发展根据地经济 ,由刘少奇定名为“江淮银行”。1941年1月 ,“皖南事变”发生后 ,在苏北盐城以华中总指挥部为基础 ,重建新四军军部 ,之后 ,苏北财政经济部加速筹建江淮银行。在中原局和新四军军部的领导支持下 ,1941…  相似文献   

17.
正1942年11月14日到12月16日,日军调集精锐部队平林第十七师团、第十三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及伪军等总兵力万余人,在骑兵、坦克、飞机配合下,分5路对淮北根据地进行"扫荡",妄图通过不断蚕食、清乡,逐步扩大伪化区,缩小我抗日根据地,消灭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及淮北党政机关。朱家岗保卫战是淮北抗日根据地33天反"扫荡"中的一次关键性战斗。新四军四师九旅二十六团英勇顽强,在敌我数量、装备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击退了敌军疯狂进攻,狠狠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宣告了敌人大"扫荡"的失败,巩固了淮北根据地。这次战斗也因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成为抗战史上的一场经典战例。  相似文献   

18.
新四军大生产运动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我华中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顽的劫夺、破坏、封锁的艰苦环境。为了坚持长期抗战,战斗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新四军各部队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大生产运动的普遍开展。上至军师首长,下至战士、勤务员、马夫,都投入到大生产运动的热潮之中。大生产运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实现了部队农副手工业产品的自给或半自给。对打破敌人经济封锁,弥补部队军需不足,改善部队生活,减轻人民负担,推动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1941年夏.日军对苏北各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并疯狂扑向新四军军部——盐城,为了反“扫荡”,新四军军部撤出了盐城。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带上少数机关同志,潜伏在建阳(今江苏建湖县)水网湖荡地区十八固马家庄。区委书记将刘少奇安排在马庄乡农救会主任马玉甫家。  相似文献   

20.
<正>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领导对日伪的战争和反对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的过程中,对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他提出了把根据地农业建设放在首位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还对根据地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挫败日伪的进攻、粉碎国民党的军事、经济封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建国以后的经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抗日根据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