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李维娜 《党建文汇》2006,(11):24-24
“那天同去的我家吉薰有没有什么消息?”不久前,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光荣院,一位112岁、双目失明的老人,听说我们是“从上面来的”,就禁不住向我们打听她丈夫的下落。这位老人叫陈发姑,70多年前,她的丈夫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去了;70多年后,她还在等待着他的消息。  相似文献   

2.
她一生两次被敌人抓进大牢,两任丈夫先后牺牲。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两个家庭,儿子失去了母亲,女儿失去了父亲;同遭不幸,同经患难,志同道合。两位老人、两双儿女、两桩婚姻,演绎出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张东亮 《廉政瞭望》2012,(23):54-55
金华的一对拾荒夫妻,从70年代就开始收养弃婴。丈夫去世后,妻子楼小英独自支撑起了“弃儿满院”的特殊家庭,并将善举延续了下去。40多年间.她其收养35个孩子.甚至存八旬高龄时,还从垃圾箱里捡回一名早产婴儿小麒麟。2012年7月,86岁的“拾荒奶奶”因被查出尿毒症而无钱救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善良的老人能渡过此劫吗?  相似文献   

4.
陈黎 《党员文摘》2007,(4):40-40
她是一位警察的妻子.快要临产了。她拉住正准备出门执行任务的丈夫,说:“你今天陪我去医院做最后一次检查吧。别人检查都有丈夫陪着去.而我每次都是一个人。弄得旁人都怪怪地看着我。再说,我大着肚子一人去医院实在行动不便。你不知道。我每次挤公交车时多想有你在身边扶我一把.拿药时有你去排队,检查时有你扶进扶出……”她这么说着的时候。泪水已经在丈夫眼眶里打转了。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29日,一位身着黑底印花上装的老人来到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在周恩来汉白玉塑像前深情地回忆着43年前她在新疆石河子见到周恩来总理的幸福情景。这位老人名叫李正兰,今年已经68岁了,她原是淮安市楚州区钦工镇建华村人。1959年支边去新疆,后随丈夫孙子俊回湖北应城定居。这次是专门在丈夫孙子俊和妹妹李霞、妹夫任良荣的陪同下回老家参观瞻仰周恩来纪念馆和故居的。  相似文献   

6.
连谏 《党课》2011,(24):73-74
私底下.我曾为她多次呜过不平,因为曾目睹她的丈夫明明自己拿着感冒药盒却还要问她:饭前还是饭后吃?一次吃几颗?我们一起旅行时,她丈夫一日不知要电她几遍,无非是干净袜子放在哪里了?收煤气、水费的人等在门口,他却挖地三尺都找不到缴费卡……诸如此类的事情总发生在她的婚姻生活中,为此,我时常取笑她的无底线贤良主义,把在事业上雷厉风行的男人生生贤惠成了生活低能儿。  相似文献   

7.
2010年冬天,一位名叫阎福珍的老人去世了,天津市领导、各界群众及亲朋数百人参加了追悼会。作为一名志愿军烈士的遗属,她曾获得过极高的荣誉和待遇,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多次被邀到北京参加国庆及其他盛典,先后两次受邀赴朝鲜参加纪念活动,连续当选天津市政协委员及全国人大代表。而她的丈夫就是58年前牺牲在抗美援朝前线的“登高英雄”杨连弟。  相似文献   

8.
在漯河,有这样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她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原则,秉持“尊重老人的今天就是尊重自己的明天”的理念,把老人当亲人,把对老年人的尊敬和爱护体现到工作中,用真情感动老人,细致入微地为老年游客服务,获得了老年游客的广泛好评。她就是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敬老之星的原素琴。  相似文献   

9.
现年45岁的侯秋霞是河南人,后来嫁给了广州铁路局的一名职工。2002年年底,侯秋霞和丈夫双双下岗后,侯秋霞做钟点工,由于活儿干得好,一个月能挣3000元钱。她丈夫每月却只有900元收入,但她从不说风凉话,反而经常主动安慰丈夫、伺候老人、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10.
鲜花与猪肘     
鲜·花·与·猪·肘赵惟琴鲜花与猪肘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将二者相提并论,是缘于一次与朋友的交谈。一日与朋友闲聊,朋友谈到她与丈夫结婚十周年之际她和丈夫商量如何纪念一番。朋友说,现在时兴高雅,她打算给丈夫送一个花篮,谁知丈夫听后一脸的不悦。丈夫说...  相似文献   

11.
一 1907年1月,李坚真出生在广东省丰顺县小胜乡一个偏僻穷困的小山村,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佃农。由于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李坚真出世仅8个月。就被父亲以8吊铜钱的身价,将她卖给邻村蕉头窝朱家做童养媳。这是一户好人家.公公、婆婆视她为女儿.比她大几岁的丈夫也把她当做亲妹妹。  相似文献   

12.
家住北碚区天生街道的廖利林原本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丈夫是工程师,美丽活泼的女儿在西南财经大学读书。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底,女儿突患一种不常见的脑膜炎,在1997年大年初一晚上,被死神夺走了花儿一样的生命。廖利林说:“女儿走后,她爸爸一病不起,后来半身不遂,我们家遭受了更大的不幸。”  相似文献   

13.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凭着惊人的毅力,连续十年笔耕不辍,她的作品被国内许多杂志刊登。去年10月30日,老人收到北京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寄来的第二届‘中华脊梁’共和国百业杰出人物光荣称号的奖牌、奖杯及书籍等。这位老人就是农四师七十八团水工连退休职工——潘钱英。上个世纪60年代初,潘钱英作为一名上海支边青年,与丈夫来到了七十  相似文献   

14.
王采南 《党史纵览》2007,(12):49-52
朱旦华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人.她的第一位丈夫,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毛泽民被害后,朱旦华等人被党组织营救回到延安.她的第二位丈夫是方志敏烈士的弟弟方志纯.方志纯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省省长并任省军区第一政委.朱旦华和毛泽民的儿子毛远新,在"文化大革命"中曾任辽宁省省委书记,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写了一篇刘亚楼的文章在《中华儿女》杂志上发表后不久,刘亚楼的夫人翟云英老人打来电话想见见我,说是要当面感谢。来到刘司令员家,翟云英老人紧紧握着我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随后,她向我讲述了丈夫刘亚楼和毛泽东的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6.
正1996年1月9日,何其英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个给她的家庭带来沉重灾难的日子: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把当时正在农三师四十二团煤矿当采煤工人的丈夫刘仁洪推向了死亡的边缘,突然发生的矿井垮塌事故,使丈夫的胸肋被砸断两根,第十一、十二胸椎也遭受严重断裂。  相似文献   

17.
笑蜀 《党建文汇》2007,(6):44-44
斯大林的母亲叶卡捷琳娜出生于农奴家庭,她干过洗衣工、裁缝和女佣,长子和次子都在幼年不幸夭折,丈夫在一次酒后斗殴中被人用刀捅死,最小的孩子索索(斯大林的小名)成了她生命中的一切.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老人用9年时间,靠拾荒还清了丈夫和儿子去世后留下的5.4万元的债务。这位老人叫吴兰玉,今年76岁,正如她的名字那样,兰和玉,代表了她的高尚人格。在漫漫还债路上,她始终没有放弃做  相似文献   

19.
1759年,弗吉尼亚州一位年轻貌美、富甲一方的寡妇嫁给了乔治&#183;华盛顿.她就是后来成为美国首位第一夫人的玛莎一华盛顿。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是大陆军总司令,玛莎深知丈夫责任重大.她独自在家抚养孩子,毫无怨言。1775年12月,玛莎来到波士顿郊外的营地。为丈夫和官兵们洗衣做饭。她的举动深深感动了官兵们.增强了他们战胜  相似文献   

20.
李福芹,一位普通的中年女性,以瘦弱的身躯经受了3次下岗的考验,以坚韧不拔的毅力3次再就业。在她坎坷的经历中,理想却在不断升华着。 1993年春,和其他下岗职工一样,李福芹含着眼泪离开了心爱的岗位。她上要赡养双方老人,下要抚育两个正念中学的孩子,可丈夫每月工资不足百元。下岗的打击、生活的艰难几乎压垮了她。经过了一场与疾病和旧思想观念的双重斗争,半年后,她与印染厂签订了6个月的运输合同。风里来雨里去的苦吃了,看人脸色碰钉子的气受了,遭车祸受伤的险遇了,半年合同期满,收入近万元,她想续签合同,厂家却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