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状况直接决定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态势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中国农民以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起步推动了中国的整个改革事业。 80年代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改革又面临一次新的挑战,即如何推进农村改革的深化 ?如何使中国农业真正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实现农业现代化 ?我国农民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在农村又自发组织成立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这是中国深化农村改革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农村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在。同全国一样,我省“农村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发端于中国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在80年代的改革及高速增长。但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在90年代下半期以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日益突出,以至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分析农业、农村及农民收入低增长的原因,不仅应该看过去年代其实现高增长的原因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而且还要看出现了什么新因素。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在改革初至90年代前半期的高速增长,具有两个极其显著的特征,第一是产出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农民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的增长速度。如果以乡镇企业的产值增长速度和农民  相似文献   

3.
农业徘徊发展的制度性原因与对策王瑞娟中国农村改革已走过了十几年历程,这十几年的改革,使农村的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变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体制,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支持了80年代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但自80年代末期以来,农村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跨世纪战略目标,而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保持农村的社会稳定,因为农村稳定是发展农村经济和深化农村改革的前提条件,也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农村不稳定,整个局势就不稳定。”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稳定形势总的来讲是好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也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小勇  石颖 《唯实》2005,(3):14-15
农业、农村、农民,一个天大的"农"字,成了绕不开的难题。"三农"问题是关系中国主要社会群体的头等大事。在20世纪80年代,农民和农业曾经引领制度创新、改革之先,农村社会生活一度欣欣向荣。但是进入90年代后,农村和农业在体制改革上不仅没有大的突破,反而因为旧体制的延续以致成了农业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的桎梏,在农业  相似文献   

6.
论提高农民收入的两大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0世纪的90年代,我国农业创造了奇迹:12亿多人口丰衣足食,国家粮食储备充裕,农产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标志着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农村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出乎中国的意料,也出乎外国人的意料。对于那些原来认为中国人多地少,农产品是永恒的“短缺经济”的悲观论调,以及“谁将养活中国”的诘问是个很好的回答。农业的这个辉煌成就,保证了整个国家改革顺利推进,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这是亿万农民对国家的重大贡献。但前进中也遇到了新问题:为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农民,却是增产不增收,没有获取应有的回报。在农业连年…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如火如荼的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繁荣农村、发展农业、富裕农民,是中国共产党农村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为此,冲破各种错误思想的束缚,放宽农村政策,与民休养生息,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改革开放过程中,农村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正是从纠正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的片面认识,放宽农业政策,给农村放权,给农民松绑开始的,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一、农村制度变革给村级党组织带来的影响1、来自农业经营制度变革的影响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农业改革之中,形成了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基础上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并成为了中国农业的基本生产经营制度。在推进农村发展进程中,这一基本经营制度不断变革,开始从单纯的土地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农村改革理论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李凤梧农村改革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邓小平同志观察形势、研究问题、作出决策,始终没有忘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他关于农村改革问题的一系列论述,对于保证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乃至整个...  相似文献   

10.
“三农”问题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影响着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农村稳定不稳定”。因此,总结我国农村改革经验,特别是发现农村改革与国民经济整体改革之间的关系,对于开拓新的改革思路,尤其对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取向的改革.通过农民家庭承包经营,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各类农产品市场等措施,农产品综合商品率已有很大提高.伴随农业二三产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已占据我国农村经济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建设先进文化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2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整个国家文明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农村文明水平的提高。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因此,繁荣和发展农村先进文化,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已属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农业家庭经营组织形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雷原 《求是》2000,(12)
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我国农村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由集体农业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转向家庭农业的经营组织形式。80年代中期前,家庭农业带来了我国农业的超常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家庭土地承包制制度优势的释放,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所放慢,同时随着对土地规模经营的探索,有人认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造成了规模经营的困难,农业规模经营与家庭经营体制是不相容的,  相似文献   

14.
以县为主体深化农村改革试验,既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又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需要。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产业层次低、生产方式落后、自主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一直是阻碍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桎梏。特别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中,显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改革试验,就是对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现行政策和体制在一定范围内先行突破,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和提炼经验,用于推动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深化农村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傅水春“三农问题”始终是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问题。因为农业不能上台阶,综合国力上台阶无从谈起;农村经济发展不了,就拖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农民生活水平不上新台阶,农村实现不了小康,全国实现小康就是一句空话。但是...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改革开放发端于农村改革,经过4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可以说,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我国"三农"发展最快的40年。这充分说明农村改革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竭动力,每一次农村改革,都促进了农业生产,激发了农村活力,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加快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回顾我的学习和工作,自己与农村改革有着奇妙的"缘分"。我生在冀南平原的农村,1980年考入河北农业大学经管系,在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在成都举行的中国三农智库高层论坛暨四川农村改革研讨会论坛成果必将对今后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我省农村改革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1月4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共四川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三农智库高层论坛暨四川农村改革研讨会在成都圆满闭幕。本次论坛以"打造新型三农智库,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专家学者畅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就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型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业问题始终是中国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在农村,农业产值占整个CNP的15%。农业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是否稳定发展。入世后,中国农业将面临国际大农业的冲击,这将给我国农村经济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研究新环境,根据世贸规则,对我国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证我国农业健康顺利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14年以来,我国农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农村经济出现了巨大飞跃。首先是粮食产量在80年代登上两个台阶,即6000亿斤和8000亿斤,1992年达到8851.6亿斤,不仅基本上解决了11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工业化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  相似文献   

20.
谭水阳 《世纪桥》2007,(2):24-26
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指导了亿万中国农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探索,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深刻总结毛泽东农业发展思想及实践基础上的扬弃与超越,也是在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不断探索中推进农村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