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和哈贝马斯都从主客体和主体间的双重关系角度来理解和把握交往发展的阶段性问题,但马克思从研究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经济关系(生产关系)这一宏观角度入手,而哈贝马斯以皮亚杰等人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考察个体儿童心理世界和道德意识的形成和成熟过程。在马克思的交往观中,物质交往是任何其他交往的基础,人在进行物质交往时,不仅产生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产生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哈贝马斯力图以交往的一般理论为基础实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他把达到理解为目的的行为看作是最根本的东西。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是以语言为媒介,以人与人之间的相五“理解”和“一致”为核心心,以确立统一、有效的社会规范为归宿。哈贝马斯注重的精神沟通等交往关系最终都要受到生产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网络与人的当代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还使人类的主体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劳动本身的异化性质由此得到很大改变,人们也不再局限于物质活动层面的外在交往.而是更加倾向于精神化层面的内在交往。网络形成的世界性普遍交往使“偶然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个人所代替,使每个个人感受到人类共同魄价值追求.并从中汲取营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实个人的存在是人类历史的前提和基础,创造人类历史的是人们自己,人们创造历史的目的是人自己。因此,人是历史的主体。“以人为本”正是对人是历史主体的思想的科学概括。  相似文献   

4.
辛鸣 《新湘评论》2020,(1):10-13
制度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形成和发展的,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部灿烂的人类制度文明史。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不断有各种各样的制度产生、发展、兴盛、消亡,既有的制度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谢幕,新生的制度又顺应时代潮流登上了历史舞台。这一过程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进行伟大创造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主观主义拍脑袋想出来的,更不是“拿来主义”从别人那里照抄照搬过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周树智 《理论学刊》2008,4(2):39-43
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具有三方面的同一性:其一,在本体论上以物为本是以人为本的基础,以人为本是以物为本的升华;在人类社会历史里人是主体,物是客体,互为条件,互相转化.其二,在价值论上人的价值与物的价值相互比较,相互依存;人和物的具体价值由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具体环节的价值需要来确定;人的发展与物的发展互相促进.其三,在现实论上现实的个人是由个人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的,人与人的物质交往又造就了有社会性的现实的个人;而当今中国社会现实是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全面协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人的各方面关系,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平等,是人类所向往的理想社会状态,是人类世世代代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但是,平等同人类的其它理想一样,只有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在人与人之间的共同合作与相互竞争中,才有可能产生诸如平等之类的需要,而且,也只有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才有可能逐步实现。 平等是以差异为基础的。差异包括自然差异、社会差异和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在社会中,差异的存在是绝对的,从财富分配角度看,个人的收入与其付  相似文献   

7.
正是在“左”倾思潮四处泛滥,人们心头充满了疑云的关键时刻,1992年1月至2月,邓小平以88岁的高龄,毅然南巡,发表重要谈话,高屋建瓴,冲破姓“社”姓“资”的阴霾,推动改革开放的车轮重新启动,隆隆前进。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旗帜鲜明地反击了“左”倾思潮,批驳了假扮成马克思主义的“左”的谬论。邓小平说:“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有些理论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吓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好的东西,一下子被它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右的东西有,动乱就是右的!‘左’的东西也有,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这些就是‘左’。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就不会犯大错误,出现问题也容易纠正和改正。”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姓“社”姓“资”横加干扰,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现状,邓小平说:  相似文献   

8.
《求实》2014,(7)
群众史观和群众工作分别是群众路线的灵魂和躯体。群众史观是对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的规律总结,其产生以人成为现实的人、社会成为现实的社会为逻辑大前提,以唯物主义地定位个人历史作用为小前提,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论共同构成唯物史观的两大支柱。群众史观内容的演进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伴随着革命形势和建设环境的改变,群众史观也内在地进行着多重"正-反-合"的逻辑演进,使群众史观不仅有其历史向度,还有其未来向度,分别观照着"历史如何被创造"与"历史如何去创造"两个历史实然与未来应然的主题,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9.
交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交往作为交互主体之间的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语言、思想的发展史也是交往实践的发展史;生产和交往是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马克思的交往观为其他社会科学的创新与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从本质上要求消灭异化,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其本质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和飞跃,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其基本特征有三:一是新,即是新的东西;二是先,即是先进的新东西;三是生,即是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新东西;四是永,即创新永远在路上,它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无限发展的过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建设创新型强国,必须大力创造促进创新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大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主体的思想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创新就是创造新东西,其本质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质变和飞跃,是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其基本特征有四:一是新,即是新的东西;二是先,即是先进的新东西;三是生,即是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新东西;四是永,即创新永远在路上,它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无限发展的过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和整个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五大文明建设的强大动力。要建设创新型强国,必须大力创造促进创新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大力提高全民族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主体的思想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左”的根子很深,时间很长,影响很广,纠正起来也难。直至今日,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受到主要来自“左”的干扰,正如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分析,“左”倾思想的认识论根源是主观唯心主义,即“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从根本上违背了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唯物  相似文献   

13.
陈宇宙 《世纪桥》2007,(4):76-77,86
马克思的“历史”规定是科学的历史话语。在新世界观的原初语境中,“历史”并非仅仅是指常识中的社会历史领域,更重要的是哲学本体性的规定。历史是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是人类的历史性存在和历史性生存,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不断自我否定向前的实践过程。其“历史”规定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一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性存在,一是“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生存。  相似文献   

14.
焦丽萍 《理论学刊》2001,3(2):29-32
个人与个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重要内容。个人作为人类历史的前提和产物 ,从实体意义和逻辑意义上得到了双重印证。个性自由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不断追求的价值目标 ,也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最终落脚点。个人是社会的个人 ,个人只有作为社会存在物才获得了无限发展的可能 ;社会是个人的社会 ,是人们共同活动的组织形式和个人的存在方式 ;二者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达到了辩证的统一。个性作为社会交往普遍化的结果 ,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个人存在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表现 ,个性的发展对社会进步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一家报纸在刊发的一条关于海峡两岸古琴交流会的消息中。使用了“台湾国立艺术学院的师生……”的提法,出现了不应有的差错。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关于海峡两岸交往中有关称谓的几个问题的通知》中第二条明确规定:“台湾的团体在两岸交往中不能使用‘中华民国’、‘中华全国’、‘中央’、‘全国’、‘国立’等有‘国家’或‘中央政府’含义的称谓。”各新闻单位在报道海峡两岸交往活动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严格区分,一个国家内的两岸交往和国与国间的国际交往的不同性质,不能在称谓…  相似文献   

16.
答:小平同志最近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很有针对性的,“左”的倾向在党内仍有一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伦理:虚拟与现实的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实事求是》2003,4(5):32-34
一、网络社会 :虚拟化的交往随着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一种以二进制编码数字化方式虚拟社会正在形成 ,一种以虚拟化的交往手段为表征的网络社会正在形成。马克思所理解的“交往”是包括了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交往概念。① 考察人类交往发展史 ,我们可以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大体展示人类交往方式变化图景 :第一阶段 ,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或统治服从关系为基础的交往 ;第二阶段 ,是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一切产品、能力和活动的私人之间的交往 ;第三阶段 ,是自觉联合起来的自由人联合体的个人之间的交往…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3,(7)
人类创造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制造社会矛盾的过程,社会矛盾孕于人类生活本身。应当从生活出发、从人的需要出发探求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它是社会主要矛盾产生的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社会基本矛盾产生的根源性因素。利益是需要的具体化和对象化,当需要转化为利益的时候,需要就有了具体的指向和边界,而因需要引起的社会主体的利益冲突就成为不可避免。要合理引导人的需要,并在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增长的条件下不断改革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指出,“现在,有右的东西影响我们,也有‘左’的东西影响我们,但根深蒂固的还是‘左’的东西。”他还指出:“‘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象越‘左’越革命。”(《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5页)这里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左”的东西根深蒂固,带有革命的色彩呢?这个问题很复杂,亟待深入研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与“‘左’比右好”观念的长期禁锢有极大关系。而这一观念似未系统清理过。因此,对“‘左’比右好”作一番评析,辨明是非,将有助于使更多的人进一步从“左”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讲话中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种‘官本位’意识,流传了几千年,至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仍然有着很深的影响”。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产生官僚主义的主要思想根源,为我们克服官僚主义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