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后,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与之相对应,农民收入也有巨大变化。不同土地制度对农民增收的决定性作用预示着制度创新是农民增收的源泉,农民增收需要农地产权的持续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地产权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农地制度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又直接影响制度的生成和导致制度变迁.现行农地制度凸现出一些急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表明我国农地制度变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农地制度创新模式的构建,应随着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分三阶段逐步梯度演进,一是现阶段继续坚持农地集体所有制,积极推进农地承包权的物权化进程;二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向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的中期创新模式转换;三是实现集体所有、家庭租赁经营向农地产权制度的远期模式--国有永佃制转换、这三个阶段的划分既与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相衔接,又与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国农村人口众多,人与资源的矛盾突出,农业风险大、比较效益低下,欲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遵循现代化发展规律,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改变我国城镇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发展水平的现状,推进我国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必须突破制度障碍。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以人口迁徙自由为最终目标的户籍管理制度、规范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统筹城乡的劳动就业制度和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着两大环境变化:一是进入农产品供给由过去的长期短缺走向总量基本平衡和结构性地区性相对过剩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二是加入WTO后农业必须参与国际竞争,农产品卖难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两大变化迫切需要农业发展中要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效率优先的原则。提高农业发展效率,首先要解决提高农地使用效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农地制度创新,农地制度创新的选择,在于建立土地流转制度。文章从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福建农地制度创新的选择是建立土地流转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农地制度和政府角色双重视角下的征地制度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现行征地制度的重大缺陷导致土地市场失范无序、社会矛盾多重积聚.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中国现行农地制度事实上否定了以家庭承包经营权为核心的土地他项权利的存在,制度环境的不成熟使得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约束条件下,在征地过程中表现出过分掠夺的行为特征,导致农户和国家利益双向受损.重新安排与土地征用相关的制度,必须改革和完善农地集体所有制;回归政府角色,改革官员考评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实事求是地解决现行"公共利益"征地问题;促成农民利益集团的组织化和强大化,健全农民利益代表机制.  相似文献   

7.
理念与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理念路径与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坤 《实事求是》2012,(2):64-67
新制度主义中的历史制度主义指出,结构意义上的制度是指关注制度、利益与理念之间的结构性互动来寻求导致某一政治后果的因果关系。运用新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以结构意义上的制度观为基础,构架理念——制度的互动关系来梳理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以后的理念路径与制度变迁,我们可以看到,党的领导集体通过对社会实践和利益关系的重新认知来实现理念的更迭,在理念与制度“均衡——非均衡——重现均衡”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中实现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短缺主要是由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均衡制度所诱致。因此,全面认清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均衡制度的形成和表现形式成为解决公共物品供给短缺的首要前提。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均衡制度的形成是由制度演化的路径和变迁的方式所决定的,中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演化路径和变迁方式的复杂性直接决定了实现公共物品均衡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更加理性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去实现。  相似文献   

9.
农业兼业化、粗放式经营的长期持续将导致农业本身的非可持续发展.其原因不能仅从经济本身寻找,跳出经济看农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在于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创新是前提,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是关键,农业制度的供给制度创新是根本.  相似文献   

10.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已经成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瓶颈。当前,我国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虽然较快,但绝对量小,比重低,增长势头趋缓,与城市居民差距较大。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残缺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健全的农村金融体制和不到位的农村社保体系共同形成了制度性困境。为此,必须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制度以增加农村居民总收入,明晰农地产权以促进农地流转,改革农村金融体制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社保体系以消除后顾之忧,才能为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王学杰 《学习论坛》2008,(12):46-49
30年经济体制改革积累了政策创新带动制度创新的宝贵经验,这是由我国具有依靠政策治国的浓厚传统和政策本身所具有的试验性与可调性所决定的。政策创新开辟了制度创新的合法性道路,分散了制度创新的风险,分步实现了制度创新的革命性目标,推动了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因而,政策创新对于制度创新发挥了先导作用。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出现了不公平政策环境、政策创新与体制摩擦、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目标分离等深层问题,形成深化改革中的特殊矛盾,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反过来延缓了制度创新的进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化改革中统筹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进程,主要包括:构建统一的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体系,形成科学的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流程,把握适当的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力度。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的同时,通过承包制和公司制的改革,选择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形式,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体制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和忧患也不容忽视.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在硬件完善的同时,软件建设严重滞后,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均与制度改革滞后息息相关.如果不使其跟上步伐,则改革的成果将受到严重威胁,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前景将受到制约.  相似文献   

14.
利益驱动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长青 《学习论坛》2004,(11):38-39
利益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制度为适应利益分配与生产的需要而创设 ,又随利益关系重新调整的愿望而创新。潜在利益激发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求。强化利益激励机制 ,坚持利益导向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即成为当今社会制度创新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行政审批制度是经济行政法上的重要课题,应当从经济行政法的角度进行审视,进行制度创新.尽量将审批制改为核准制、登记制,科学界定许可条件、标准,促进管制机构的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网上审批和政务超市,使行政审批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新的战略基点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自主创新内涵丰富,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展开。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福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必须以组织创新为先导,重点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论体制创新的一般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制创新是新经济得以生成、发展、壮大的条件 ,表现为创新主体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与外在竞争压力的互动性 ,体制创新必须有理论指导且遵循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的根本特征是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发展新经济 ,制度创新是关键 ,主要包括产权制度、风险投资、二板市场和成果孵化器及科技园区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的关键是深化改革。目前 ,急需加快公司制、企业管理制度、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政府职能转变等六个方面的深层次改革 ,以为企业制度创新创造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