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校际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精神的重要体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对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出新的挑战.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各学校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却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很不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化,是大学文化的精髓和灵魂。鲁东大学结合学校发展历程,总结办学特色,通过一系列思想鲜明、外观显著的文化符号构建起鲁大精神文化体系,集中体现了学校指导思想、共同理想、精神传统、道德观念,直观表达了学校最突出的精神品质,帮助师生认识学校、了解学校,激发师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热情,增强师生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积聚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激励师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共同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环境是以师生员工和教育活动为中心的学校各种文化要素的总和,是一所学校具体文化模式的展现,是实施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的“文化场”。社会转型时期,大学文化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改变,文化精神的迷失、工具价值的膨胀,大学励志文化环境亟待优化。文章在深入分析大学励志文化环境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励志文化方向、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实大学励志文化的精神内核、以文化的自觉与创新激励大学生智慧品格的生成等方面提出优化大学励志文化环境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审视,目的不是否定社会主义理想人格教育模式的主体地位,而是在强化这种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提倡学校道德教育的具体模式的多样化创新,使它更好地发挥道德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给道德教育提出了许多新课题,同时也冲击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呼唤着学校道德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要求现代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的支撑,需要与之相应的道德教育理念和道德教育模式。学校道德教育需要创新。创新,是从社会主义本质和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变革、发现和探索新的道德教育模式,是…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0,(7):4-5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安排今年政府工作时专门用一部分部署文化建设,对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贯彻落实好报告精神、推动文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定要用新的理念认识文化,充分看到文化与经济发展、与民生幸福、与民族素质、与国家软实力的内在联系,把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中美两国教育的差异,是由中美两国的学校文化差异所决定的,而学校文化差异本质上是由中关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学校文化与学校教育互为依存。本文就中关两国的学校文化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层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对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学校文化的培育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8.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需要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中“和合”思想的现代价值,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五常”伦理的现代作用,大力发掘传统文化中“自强”精神的现代意义。同时必须立足于打破传统文化的小农经济约束,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合理内核上升到现实层面,与现代社会的合理文化成分发生互动作用,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努力体现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9.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长征作为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战略转移,是一次军事行动;但“长征精神”则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创新和升华。我们应当珍惜这个财富,更需要认真研究和开发这个文化资源。本文从文化的视角对长征精神提出一些看法。本文所论的“文化”,主要指思想文化或”观念文化”。笔者认为观念文化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作为精神产品存在的观念形态,即文学艺术、哲学、社会政治法律思想学说等,古代和中世纪在这方面的精神产品就是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提升办学整体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省监利县实验高级中学,是一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古老,因为她有着七十余年的悠久历史,从峥嵘岁月到和平年代,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年轻,因为她是刚刚成立的转轨学校,正在形成一套适应新的办学目标的管理体系和学校氛围。如何从物质形态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
伟大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神命脉。在建党百余年的历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基本精神融入到建党精神的内涵中去,本质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具有必然逻辑。伟大建党精神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一系列核心理念的同时也就带上了中国特色的文化烙印。新时代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坚持问题导向、守正创新、“两个结合”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纵向深入,让中华民族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持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2.
边东书 《党史博采》2008,(4):37-38,40
众所周知:一所学校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推动力源自优良的学校文化.何谓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它以学校师生为主体并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等一系列价值体系.它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个学校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也是学校赖于生存的根基,更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学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趋势,学校党建工作必须进一步树立治理理念、强化法治精神、培育民主意识、提升制度能力,积极开拓创新,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良好的政治核心保障。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参数。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文化环境的总和。它通过文化的渗透机制潜移默化地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执政文化,是执政阶级或政党凭借国家政权推行意识形态、行为准则、制度规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情感态度,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方面为主要着眼点。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客观上对孕育于其中的、包括执政文化在内的各种要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执政文化而言,这种要求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在精神文化方面表现为以“阶级斗争”为核心向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建设的细化;在制度文化方面表现为“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为人民谋利益”宗旨在新时期制度层面的体现;在行为文化方面表现为在抵御风险、拒腐防变中彰显“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6.
赵晓红  薛松 《世纪桥》2012,(5):113-114
为了寻求新农村体育发展的路径,本文通过深入分析党的关于新农村文化、体制改革的精神,认为发展农村体育已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发展创新要求,提出以小城镇体育作为突破口、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加快农村体育人才培养,建立学校体育、家庭体育共同体、建立和完善新农村体育管理服务体系等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教育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点,在于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教育的性质和目标不同,专业课程的设置、教学的方法和管理的模式也都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为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李勇强  潘舰萍 《世纪桥》2009,(23):107-10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涌动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优秀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与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有着血脉相通的地方,我们要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汲取其忠诚品质、民本要素、爱国精神、崇尚责任的人格精神、荣辱之感,结合新的时代内涵,再造传统,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张明 《发展论坛》2001,(8):59-59
目前,中国国民基础教育的最大变革是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既是一项新的教育实践活动,更是一项教育观念的更新运动。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乃至国民冲破应试教育的旧观念,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完善素质教育的新模式。   应试教育的弊端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才选拔方面具有片面性。它重视少数人的发展,忽视了整体的每个学生的发展;只重视培养英才,忽视了培养普通人。二是应试教育削弱了学校的教化功能,使学生在人格和个性方面畸形发展,出现诸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智育轻德体美劳的教育”、“会考…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对新形势下的农村牧区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而加强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抓住有利时机。应对各种挑战,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步伐。为全省农牧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是全省宣传思想战线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