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其所在共同体的政治情感与政治归属,是自我价值确证与他者世界承认的双向过程,是合法性呈现与公民遵从信任的互动过程。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内在张力是政治认同变迁的隐秘逻辑,国家与社会如何互动是公权力与私权利变迁的深层次缘由。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论域考察政治认同的现代提升,得出国家与社会相互形塑、激活认同之源,国家与社会相互保障、强化认同之基,国家与社会相互纠错、厘定认同之度。国家与社会相互形塑、相互保障、相互纠错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重要标尺,亦是政治认同提升的重要路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社会认同的角度,对群体性事件中公民的利益认同、阶层认同、组织认同、权威认同、制度认同和自我认同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得出社会认同危机是导致群体性事件爆发的隐性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逻辑前提。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心理结构。需要契合、利益关系和社会参照是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生成的前提、动力和社会尺度。  相似文献   

4.
个体作为独立为其生活负责、自主把握人生命运的个人主体,是现代社会对于个人存在方式的规定。个体认同是个人对这一身份、规定性的确认。个体的主体本质和社会性质决定了个体社会信任对于个体认同的重要意义。现代性塑造了个体社会信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货币、法律、社会角色、专家系统成为个体的置信对象,从而使个体认同在国家认同和社会进步的意义和层面上展开。这给了我们重要启示:构建包括促进个体认同价值取向的现代社会信任体系,能够推动我国社会个体认同的实现。为此,需要社会和个体双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城郊失地农民社会认同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认同是衡量个体融入主体社会程度的一个重要维度。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杭州市城郊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具有模糊的身份认同、略偏向于负面的经济认同、失衡的制度认同和滞后的城市生活方式认同的特点。因此,建议政府要通过完善征地安置补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就业政策、撤村建居政策和教育政策,提高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中的生活能力,夯实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的基础,落实失地农民的市民待遇,促进失地农民的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6.
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政治关系的核心范畴。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和政治有序的基础,与政治发展互动进行。整合社会的政治认同资源,是政治体系形成、巩固和提高政治认同的关键。政治认同资源整合的路径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和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7.
礼仪文化是社会认同的主要依托,教育是传承礼仪文化的重要路径。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寻求和谐社会认同之际,礼仪文化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它可以缓解社会转型给人们带来的不安全感,帮助人们树立社会认同;另一方面,它能够帮助人们正确看待文化民族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并在开放中最终实现和谐社会认同。借助涵盖社会生活各层面的礼仪文化教育模式,即家庭、学校及社会相互配合、共同用力,将礼仪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动态发展有机结合,是实现和谐社会认同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政治认同是认同主体围绕一定利益及价值诉求的政治实践活动,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之间政治实践的交集。政治的认同和认同的政治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现代政治生活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政治认同的核心是权利和权力的关系问题,是政治体系和社会成员政治实践的张力的反映和体现。政治认同在价值取向上总是以利益关系为主导,并以政治文明的发展为取向。  相似文献   

9.
身份是社会成员在社会中的位置体现,辅导员身份认同对于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试图在社会认同理论视角下,通过内外群体的过程比较,探讨辅导员身份认同现状、危机,以及组织、同侪、学生等各种群体力量如何与辅导员自我一起建构和形塑了辅导员群体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世纪桥》2016,(6)
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获得广泛社会认同的策略有:满足群众利益是实现认同的经济基础;宣传是实现认同的舆论基础;思想动员与改造是实现认同的观念基础;教育是实现认同的认知基础。深入分析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家认同是国家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不同族群的国家认同与社会整合统一紧密契合。国家认同的形成从来不是一个单向的过程,它是个体与社会双向建构的结果。学校是建构个体国家认同观的重要场所。本文通过对新疆南部一所维吾尔族中学的民族志调查,从教育传播的视域勾勒维吾尔族中学建构国家认同的现实图景,反思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认同危机:一个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危机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就如何理解认同危机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作者认为,认同危机的现代性,是由于认同问题的特征与现代性的意向性和外延性特征相符合造成的,意向性和外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认同危机。文章进而讨论了虚拟空间和消费文化等现代生活因素对认同结构和关系的冲击,进一步阐明认同危机与现代性的关联。作者最后提出,富有现代性色彩的认同危机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价值认同的冲突,在全球化时代,对“他者”的高度关注和尊重,是理论研究和社会生活以及建构社会认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引领时代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生力军,是促进社会加强对国家认同的主体力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熟知国情、增长才干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践行对中国道路认同的重要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各民族文化差异的认同,有利于大学生探析中国道路的现实基础和社会土壤,验证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先进性和正确性,认可中国道路、肯定中国道路,增强道路认同,将国家认同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所谓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共产党员在对共产党的纲领与任务认同、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认同、对党的组织与纪律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党员意识是从多个方面反映和表现出来的。在思想上,是对党的性质、纲领、宗旨和历史使命的认同:在行动上,是自觉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认同是基础,践行是目的。本研究运用社会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以青岛市七所高校2000名在校本科生调查数据为基础,总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及践行意愿状况、特点及其群体间差异,分析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主客观因素对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对影响力。同时,针对调查分析结果,从主观意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青少年对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着概念化认同、教条化认同、边缘化认同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市场体制和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和文化多元化、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年公务员社会认同面临的主要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同是当代中国社会认同建构的典型个案,系统分析其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摸准建构脉络、找到形塑途径的前提基础和关键所在.在社会急剧变迁和快速转型的特定时空架构中,青年公务员的社会认同深受内外因素的双重影响,面临着内源性和外源性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8.
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独特的社会身份、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共产党员在对党的纲领与任务的认同、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同、对党的组织与纪律认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党员要有党员意识,这是对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前提,是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保障,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民族团结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前提。文章从民族团结与政治认同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影响因素及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途径,以促进民族团结下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中国这个充满变数、充满风险和流动性的转型社会提高社会认同,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在这方面,影响越来越大的大众媒介可以通过议程设置增加社会认同,可以通过满足受众需求提高社会认同,可以通过提升大众媒介的公信力提高社会认同,可以提升大众媒介的宣传效果来增进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