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翘楚  潘鸿 《奋斗》2012,(6):53-55
黑龙江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农民粮食生产缉织化水平高低是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核心问题。调研中发现,“大市场、小农户,大机械、小田块,大群体、小服务”,是基层对全省农民粮食生产组织化水平的总体评价。一、农民粮食生产组织化水平低,障碍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农民粮食生产组织化是组织主体依据一定的原则,采取不同方式将以生产经营规模狭小、经营分散、经济实力较弱、科技水平滞后为生产特征的农民转变为有组织生产和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的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发展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购买力,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全局。要把加强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把农民是否增加收入和减轻负担,作为检验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标准。”湖南作为中部的农业大省,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我认为,当前,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应认真研究和探索新阶段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新变化,创新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滕卫双 《党史文苑》2010,(6):61-62,77
农民是农业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息息相关.河南省作为全国农民人口大省、全国农业主产区,全方位提高河南农民的整体素质,对于加快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全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意义都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4.
张磊 《新长征》2011,(9):12-1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这为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指明了方向。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质上是为了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农业竞争力和农民切身利益,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是新形势下我省"三农"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胡世英 《奋斗》2009,(8):9-9
胡锦涛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工作时到我市肇东五里明镇视察农业,指出要继续抓好粮食生产,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真正把这块肥沃的黑土地建设成为国家可靠的大粮仓。胡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使全市上下备受鼓舞、备为激励、备感振奋。一个时期以来,我们认真研究深入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切实抓好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探索建立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不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和嘱托。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省委十届二次全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业是我省最有优势、最有潜力、最有竞争力、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产业,也是最需要合力发展的产业。作为粮食大省、农业大省,有效破解"三农"问题,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在统筹推进工业  相似文献   

7.
庞道沐 《新湘评论》2007,(11):48-49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改造传统农业、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富民强省的重大举措。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主产区,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化向现代农业演进,着力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内在动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壮大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8.
农村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先导和推动作用。河南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省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此,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尤其是农村信息化,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完善的信息服务体系服务农村,用快捷的信息服务农民,以农村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根据这一工作思路,近年来我们立足省情,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始终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开创了全省农村信息化工作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作为我国中部的一个重要省份,一个农业大省,如何实现农业增产的同时保证农业增效?笔者认为,大力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写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庆海 《新长征》2010,(10):56-57
我省作为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成长与发展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因此,不拘一格地推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是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2.
郭翔宇 《奋斗》2011,(1):22-23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十二五”时期,一方面要以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高工程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到2015年,把我省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另一方面要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为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3.
郑诗岩 《奋斗》2013,(3):47-48
正作为农业大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首要任务来抓,大力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巩固提升工程,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2012年战胜了多年少有的春旱、秋涝、台风和虫灾等多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夺得特大丰收,实现"九连增"目标,全省总产达到1152.3亿斤,比上年增加38.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第一产粮大省地位得到进  相似文献   

14.
金辉 《奋斗》2006,(7):7-7
从产粮大省实际出发,强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服务,引导粮食生产,提升粮食产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努力把我省粮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5.
赫修贵 《奋斗》2013,(11):41-42
黑龙江省是中国第一农业大省。创造出了粮食产量、商品量、增量、调出量、质量等中国粮食的五个第一。今后。把黑龙江省农业做大做强做优,实现高效、优质和高价,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走一条绿色质量型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之路,把黑龙江省建成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将是未来我省农业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人》2005,(24):4-5
今年以来,宁夏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发1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系列部署,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各项措施.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年景较差、自然灾害严重、不利因素增多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陈辉 《奋斗》2001,(3):32-32
要实现我省由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转变,必须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有保护好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业工作才能有较大的发展。当前我省农业工作应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年整个农业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来抓,力争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8.
农事     
加强农业是一招“活棋” 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要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通过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的现代化。温家宝强调,加强农业和农村建设是一招“活棋”,这步棋走好了,就能够带动内需和消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把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贯彻始终,并且作为检验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任克军 《新长征》2012,(9):13-15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省农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建设"五大一强"为目标(粮食大省、牧业大省、农产品加工大省、林业大省、特产业大省和农村经济强省),强基础、调结构、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建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是要巩固农业特别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形势。今年虽然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良好的局面,但农业基础仍比较薄弱。当年的粮食产需关系仍然偏紧张,粮食品种结构矛盾还比较突出。2004年农民收人较快增长的因素对2005年的拉动作用可能有所减弱,农民进一步增收的难度还很大,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