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们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必须紧紧抓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有新的明显进步,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从而把我们党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我们党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决定了党必须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启示我们: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就能够永葆先进性;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就能够长期执政;只有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不断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3.
国以民为本 ,党以民为基。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在总结我党 80年的基本经验 ,阐述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时候 ,都突出强调一点 ,即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既是 80年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又是新形势下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共产党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才能无往而不胜。一、能否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是关系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她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我…  相似文献   

4.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执政能力须坚持群众路线,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党舟民水,载舟覆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党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重要法宝。  相似文献   

6.
要论摘编     
《理论与当代》2002,(3):1-1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最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个必须长期经受的根本性考验,也是一个关系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将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正表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密切联系群众对于坚持党的宗旨,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这是新时期党建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学习这段科学论述,我认为有以下几个观点必须准确掌握:一是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必须坚持以工人阶级作为阶级基础,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首要条件工人阶级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其经济地位和劳动方式决定了他们大公无私、勇于…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在2011年的“七一”讲话中,他再次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这一论断诠释了党同人民群众关系的人性化、民主化、民本化、执政化的新要求,是共产党人执政之魂。  相似文献   

10.
总结党全面执政的60年历史经验,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启示就是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了人民选择党来执政的历史必然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党执政60年政权稳固的历史基石。  相似文献   

11.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检验执政党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广大党员干部,待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应当在思维方式、指导思想、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上全面实行转轨,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必须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党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党的事业之所…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正气》1998,(11)
必须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临汾铁路分局运城车务段纪委书记赵锁福撰文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始终面临着执政与改革开放的严峻考验。如何通过强化党内监督,加强自身建设,使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直是我们党长期思考并着力...  相似文献   

13.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文章从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状况深入分析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就如何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一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90年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一个根本点。事实正是如此,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基层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主体。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社会,关键在党员干部,核心在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阶段,必须坚持把践行群众路线贯穿始终,突出服务重点,体现服务特色,夯实服务基础,全面推进服务型  相似文献   

16.
崔少鹏 《求是》2012,(24):23-27
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重要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  相似文献   

17.
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就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核心问题;我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为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吸收社会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入党,不会影响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重点】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执政之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切实解决当前影响党群关系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利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趋动力,也是人民群众参与政治活动、进行政治选择的根本依据。全心全意为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作出《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特别强调 :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我们重温陈云同志关于发扬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思想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一 )坚持为人民服务1 93 9年 5月 ,陈云就指出 :“我党是以彻底解放中国无产阶级和全国人民、全中华民族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为职志的政党”,“党不仅要求每个党员懂得这一条 ,特别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