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一儒家和谐论有三个重点:(1)强调“和”与“人和”及“和谐”的极端重要性:一是强调“和”是礼的重要体现,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1](《学而》)。二是把“和”看作是天下之正道,“和者,天地之正道也”,所以为人处世都要讲究“贵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子路》)。三是强调“和”是最高的德性,“德莫大于和[”2](《循天之道》)。四是强调“人和”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3](《公孙丑下》)。(2)提出中庸是实现和谐的方法。中庸也可叫中行、中道,其含义有三:一是要求人们在待人…  相似文献   

2.
陈军 《求实》2006,(Z4):288-289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1](P69)"确实,"词中之帝"李煜与"婉约之宗"李清照二人词作在表现手法、语言特色、艺术风格上都有不少共同点,如感情真挚、语言明白,都呈现出悲愁美.本文则对二人词"梦"意象所体现的风格、情感、意蕴的不同进行比较探索.二李词"梦"意象出现频繁,在李煜38首词中,"梦"意象出现14次,占全词的1/3强;李清照比较可靠的48首词作中"梦"意象出现15次,几占全词的1/3.  相似文献   

3.
彭彦华 《理论学刊》2006,1(3):92-94
孔子在批判当时学风时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1](《宪问》)孔子主张,学不应是为了见知于人,而应是“为己”,是为了成就自己、完善自己。孔子眼中的“学”是“为己之学”。对于“为己之学”,徐复观先生解释说:“所谓为己之学,是追求知识的目的,乃在自我的发现、开辟、升进,以求自我的完成。[”2](P294)杜维明先生也认为,为己之学“就是学做人”,“学习成为一个完善的人”[3](P49)。其实,孔子之“学”是“下学而上达”,“为己之学”还是人生精神境界的提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揭示了孔学的基本精神。在中国…  相似文献   

4.
俞艳庭 《理论学刊》2005,(10):107-109
一关于《褰裳》,《毛诗序》云:“《褰裳》,思见正也。狂童恣行,国人思大国之正己也。”郑玄《笺》谓:“狂童恣行,谓突与忽争国,更出更入,而无大国正之。”揭示了“突与忽争国”的背景。孔颖达《疏》:“以国内有狂悖幼童之人恣极恶行,身是庶子而与正适(嫡)争国,祸乱不已,无可奈何,是故郑国之人思得大国之正己,欲大国以兵征郑,正其争者之是非,欲令去突而定忽也。”进一步指出公子忽就是所谓的“狂悖幼童之人[”1](P74)。显然,《毛诗序》、郑玄《笺》、孔颖达《疏》都把《褰裳》跟郑国公子突与忽争国事件联系在了一起。忽、突是郑庄公之子,忽…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和谐     
周章毅 《求实》2013,(Z1):98-100
<正>"和谐"一词已非常普及。但我们仍然经常听到人们问"究竟什么是和谐"?"和谐"一词似乎成了不问都明白,一问都说不清的概念。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作一探讨。一我国《辞海》对和谐一词的解释是"协调"[1](P1739),其中,"和"字的含义是温和、跟随,"谐"字的含义是调和、合[1](P397)。从词义来看,都是指一种没有冲突的相互配合关系。这也就是和谐一词的本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华 《理论学刊》2005,2(8):107-110
康有为的孔教思想是在近代中西文化相互碰撞的背景下,与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日趋衰落相伴而生的,对当时及后来中国思想史的发展均有着实际的影响。王国维曾指出:“其有蒙西洋学说之影响,而改造古代之学说,于吾国思想界上占一时之势者,则有南海□□□(按康有为)之《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1](P37)本文试图通过探究康氏之孔教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以期引发对近代思想演变的深入思考。一、康有为重建儒学的努力与孔教思想的来源国学大师章太炎曾指出:“盖中土素无国教,孔子亦本无教名,表章六经,所以传历史,自著《孝…  相似文献   

7.
《货殖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精心之作,其内容千汇万状,将“天时、地理、人事、物情”熔于一炉,“历历如指诸掌”[1](P729),受到历代文人学者的广泛赞誉。关于《货殖列传》的研究,学者们已经从经济、地理、军事、伦理、文化地理学等不同视角出发,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拟从风俗史角度入手,旨在考察《货殖列传》对全国各地社会风俗的建构之功及其在中国风俗史上的贡献和地位。一、《货殖列传》对社会风俗史的建构司马迁是博学通识的史学家,他撰写《史记》,创造性地运用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体相互配合的表现形式,以充分反映丰富多彩的…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唯物主义者的视野中,人与动植物一样是自然物质的一种表现形态,人没有能动性、主体性,人纯粹是自然的产物,完全受自然规律支配,“唯物主义变得敌视人了”,“人的一切情欲都是正在结束或正在开始的机械运动”,“人和自然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1](P164)而作为人本唯物主义的典型代表—费尔巴哈不仅看到人与自然物质的联系,而且还看到了人与自然物质的区别,他认为“人是自然界最高级的生物。”[2](P248)“人就是人,而不是植物或动物。”[2](P313)  相似文献   

9.
张晋  吕振波 《理论学刊》2004,3(2):27-28
“一国两制”理论,用邓小平同志的谈话,就是:“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P58)“一国两制”也要讲两个方面。“中国的主体必须是社会主义,但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P59)  相似文献   

10.
应名 《唯实》1995,(11)
从南京到常州又到天目湖,乘火车又乘汽车。闲眺窗外,偶见一个“蓝梦夜总会”的店招。这“梦”字很显眼,我想起了有“梦”字的几本书:《红楼梦》、《青楼梦》、《八十一梦》,还有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接着我想到:除了这夜总会,是否还有别的店也以“梦”命名呢?于是,我就一路上不看风景看店名了。在南京,看到“梦巴黎”时装广场。在武进,看到“圆梦发廊”、“天梦舞厅”、“梦圆时装店”。在宜兴,看到“梦上海酒家”、“金梦阁酒楼”、“梦蓝酒家”、“梦思酒家”。在溧阳,看到“梦芳餐厅”、“梦娜发室”。  相似文献   

11.
《助字辨略》的释词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字辨略》系清代刘淇所著,是一部专门研究古籍虚词的著作,成书于康熙五十年(1711)。此书在中国语法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即如杨树达先生所说:“文法之学,筚路蓝缕于刘淇,王氏继之,大备于丹徒马氏。[”1](P5)本文拟就此书在释词方法上的特点加以探讨。一关于释词方式,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7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对时局的主张》中指出:“北京之国会已成为封建军阀的傀儡,国民已否认其代表资格,只有国民会议才能真正代表国民,才能制定出宪法,才能建立新的政府统一中国。”[1](P178)该主张逐渐为孙中山所代表的革命民主派和各界人民广泛接受,并在1925年春发展成规模巨大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3.
李秀花 《理论学刊》2006,(10):125-126
关于王融(467—493)的《净住子净行法门颂》,陈允吉先生在《中古七言诗体的发展与佛偈翻译》中指出,《净住子净行法门颂》中的七言诗颂为梁末成熟七言诗的出现提供了一个规范化的模型[1](P44)。本文拟对《净住子净行法门颂》再作探索,以期揭示王融对中国文学发展特别是诗歌发展的贡献。一、王融对佛偈体的改造《净住子净行法门颂》凡31首。此颂为佛偈体,原因有三:第一,此颂系为竟陵王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而作。《净住子净行法门》“祖述法王开化道达之方,统引群生履信成济之务”(《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序》),共20卷,有皇觉辨德门等三十…  相似文献   

14.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传说唐明皇在一个八月十五之夜梦中游历了月宫,见月官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幅牌匾.上书“广寒清虚之府”6个大字,月宫中数百名仙女伴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梦醒后唐明皇念念不忘梦中的一切,根据记忆,命令宫女排练了一套模仿月宫仙女表演的霓裳羽衣舞曲。  相似文献   

15.
刘大生 《唯实》2003,9(5):89-91
《陋室铭》虽然是经典之作 ,但其中的“无丝竹之乱耳”一句却令人费解。乔俊杰、马玉山二位先生对《陋室铭》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有不同意见 ,故在 2 0 0 2年第 3期的《修辞学习》上发表了《〈陋室铭〉疑析》一文 ,建议将“无丝竹之乱耳”改为“有丝竹之乱耳”。[1] 蒋民胜先生认为 ,《陋室铭》的“遣词造句的功夫”是“炉火纯青的” ,“改一字则致残” ,“是将一块无瑕白玉溅上了墨迹”。[2 ] 笔者不同意乔俊杰、马玉山的意见 ,更不同意蒋民胜先生的观点和态度 ,现商榷如下 :一、“无丝竹之乱耳”确实费解《陋室铭》全文曰 :山不在高 ,有…  相似文献   

16.
李海燕 《理论学刊》2003,(6):145-147
阮籍的 82首五言《咏怀诗》 ,是文学史上公认的难以索解、充满张力和魅力的诗作。如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 :“阮旨遥深。”钟嵘在《诗品》中写道 :《咏怀诗》“厥旨渊放 ,归趣难求” ,“言在耳目之内 ,情寄八荒之表”。李善也说 :“嗣宗身仕乱朝 ,常恐罹谤遭祸 ,因兹发咏 ,故每有忧生之嗟 ,虽志在刺讥 ,而文多隐避 ,百代之下 ,难以情测。”[1] (P2 10 ) 陈祚明也发出这样的疑惑 :“阮公咏怀 ,千秋嘉叹 ,然未知所咏 ,是何怀也 ?”[1] (P2 0 8) 历来《咏怀诗》的研究者和诠释者 ,多把其充满张力、难以索解的特点归结于当时的社会原…  相似文献   

17.
西汉以降,每当谈到秦朝,人们莫不斥其“刚毅戾深,事皆决于法,刻削毋仁恩和义[”1](《秦始皇本纪》),而很少有人注意到秦朝社会中“儒”的因素。事实上,在秦王朝各阶层人物的思想中,“忠”、“孝”、“仁”、“义”等伦理思想仍然占很大的比重,甚至在秦朝的法制中也有对这些伦理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帜,为“宋四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王一丁 《当代贵州》2018,(51):75-75
2018年8月3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撤销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的通知》(黔府发[2018]21号)同意撤销兴仁县,设立县级兴仁市。从“县”到“市”虽一字之差,却让50多万兴仁各族人民终于圆了“市民梦”,这是兴仁干部群众历经18年接续奋斗、不懈努力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出版的《毛泽东文艺论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2 0 0 2年 4月版 ) ,收录有毛泽东 1 94 6年 1月 2 8日致柳亚子的一封信。该信中有一句 :“印章二方 ,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的和词 ,均拜受了。”《毛泽东文艺论集》的编者对“先生的和词”及“孙女士”分别作了注解 ,唯独没有注释孙女士的“和词”。笔者揣测 ,也许是编者一时没有找到这首词。笔者在前些时候查找有关毛泽东咏雪词的资料时 ,恰好看到了“孙女士”———谭平山的夫人孙荪荃———的和词。这首词也是唱和毛泽东《沁园春·雪》的 ,刊载于 1 94 5年 1 2月 2 9日重庆出版的《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