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俄国民粹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语境的研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俄国民粹主义思潮的一些主要观点对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确立马克思主义观的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李大钊在五四运动前后逐渐深入认识民粹主义,并最终在建党前夕完成了对俄国民粹主义的批判性超越。重新考察这一段思想史,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本来与未来。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是我国最早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但在他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俄国的民粹主义影响了他。李大钊之所以受到影响,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当时国内的客观环境以及国际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李大钊的早期思想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但他并不是一个民粹主义者。  相似文献   

3.
《青年与农村》是李大钊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过程中受俄国早期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启发而于1919年2月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提出了《青年与农村》"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发展史上,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①等相关看法。国内学者也认  相似文献   

4.
青年瞿秋白曾经受到俄国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认为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存在思想交集,这为瞿秋白转向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定的思想条件。到达俄罗斯之后,瞿秋白发现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调和不可能,最终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转变。之后,瞿秋白对民粹主义的发展历程、政治主张进行了细致分析。他认为,从阶级本质看,民粹主义是"小资产阶级式的革命主义";从思想特征看,是"农民式的马克思主义"。对于俄罗斯民粹派的革命实践,瞿秋白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评析,认为民粹主义没有认识到无产阶级才是真正的革命力量,没有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因而失败是必然的。瞿秋白对民粹主义的分析不是单纯的理论研究,而是着眼于中国也是农民国度这一国情,借鉴俄国革命经验教训,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和李达均为我国早期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二人都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深入研究和热情传播马克思主义并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李大钊和李达在分析十月革命的性质和意义、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对中国  相似文献   

6.
不少学者认为,李大钊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接触到了河上肇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但经考证,事实并非如此。李大钊是在回国以后,通过陈溥贤在《晨报》译摘河上肇马克思主义书籍的情况下,逐渐接触到了这种观点,陈溥贤在李大钊接触河上肇马克思主义观点时起到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早期的李大钊在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着重关注唯物史观。在国内与国际大背景下,李大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产生了“决定论”与“能动论”的矛盾。此矛盾究其根本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知不清,李大钊在后期也纠正了这一认知,推进了唯物史观在革命中的传播与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经典文本,剖析早期李大钊在“决定论”与“能动论”上的认知矛盾,及其之后在正确理解唯物史观基础上解决这种认知矛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真理的追求》1999年第3期刊登沙健孙的《坚持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文章说,有人认为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民粹主义的色彩。这种观点最初是国外学者提出的,国内也有人响应。对毛泽东的这种指责,带有严重的、根本的性质。民粹派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革命运动中的一个小资产阶级派别,民粹主义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如果认为毛泽东具有民粹主义倾向,那就意味着毛泽东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小资产阶级的革命家,他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而已。历史的事实又是怎样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中,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一再强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不是“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毛泽东思想是否“具有民粹主义倾向”。国内外学者有人同意,有人反对,有人说要分析研究。前两年这场争论显得尤为激烈、尖锐。本文仅对中共七大前后毛泽东对民粹主义的批判做个回顾并提出几点思考。 20世纪初,俄国民粹主义随着无政府主义思潮取道日本传入中国,尽管它在中国革命过程中没有或者没有来得及产生纯粹的俄国民粹派似的思潮、组织和活动,但是一个强大的民粹主义冲动严重地影响着先进的中  相似文献   

10.
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农民观指导下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西方学者中流行着一种认为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的观点,将俄国民粹主义的农民观与毛泽东的农民观等同起来,知青运动似乎也就成为毛泽东民粹派思想“潜流”的产物。其实,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本质上是为了缓解城市压力,将青年就业出路导向农村。不过,这只是一场不成功的社会实验。 民粹主义是一种代表小生产者利益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认为发展农村“村社”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中国的知青运动前后共有2000万城镇知识青年到农村插队落户当农民,与民粹主义的“到民间去”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有一个思想发展的轨迹。笔者认为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历程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1919年底毛泽东第2次赴京直至1920年7月初回湖南 ,他受到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影响 ,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这是青年毛泽东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毛泽东于1919年12月因开展驱逐张敬尧的运动而第2次入京 ,一直到1920年4月离京赴沪 ,在这4个月左右的时间里 ,他受到李大钊的影响 ,“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①首先 ,他对俄国十月革命极感关注 ,迫切地希望了解俄国的新情况、新气象…  相似文献   

12.
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第一线的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历史应该从李大钊算起。大学课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最早阵地。作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领军人物,李大钊率先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唯物史观”、“社会主义史”、“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等课程,使北京大学这所聚集了全国各地优秀青年学子的地方,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基地。在极端艰苦危险的条件下,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以顽强的理论勇气和战斗品质,向社会各界尤其是有志青年宣扬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成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相连。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传播是其理论逻辑,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传播发挥了“立其基,导其先河”的作用;李大钊的建党探索与实践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围绕“为何建党”“建何种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李大钊最大限度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开创性贡献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为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卓越功绩。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李大钊从1919年秋起连续撰文热烈称颂十月革命,大力宣传布尔什维主义并且组织有关团体,被公认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不少认真研究过李大钊思想发展脉络的中外学者威认为,李大钊在1918年以前的著述中没有一点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痕迹,甚至对一般社会主义理论也乏深入探讨。直到1917年4月,李还在宣扬“现代之社会,调和之社会也。贵族与平民调和,资本家与工人调和,地主与佃户调和”①的调和论。他一度反对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革命党的反袁武装革命,要他们“与当局相见于政治平和竞争之轨”,主张在不推翻现政府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早期文化观大致形成于1915至1920年间。此间,李大钊已成为中国进步思想文化阵地的主将并有相当影响。毛泽东从1918年开始结识李大钊,与之有直接的交往和联系,这在客观上使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产生影响存在着可能性。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内容与李大钊文化思想表现了诸多的联系和一致性,这并非偶然的巧合,表明了李大钊文化思想对毛泽东有较深的影响。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大钊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毛泽东早期文化观能超越诸多近代思想家并最终走向科学,以及他能迅速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对中国新文化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与李大钊影响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吴汉全  刘宏伟 《新视野》2023,(5):41-47+98
李大钊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人物,终生以救国救民、民族复兴为己任。他在中西文明的比较中探寻现代文明发展的规律,自信中华民族能够对人类“作出第二次大贡献”。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李大钊在中国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主张借鉴和汲取世界先进文明成果,并身体力行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学术研究,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了有益探索。李大钊是五四时期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先驱,代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早期思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7.
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特点朱成甲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研究社会主义,主要是从研究俄国十月革命开始的。从1918年7月至1923年11月,李大钊发表研究社会主义的论文约30多篇。笔者通过对李大到社会主义思想的考察,认为其基本特点就是对...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涤荡着中国固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预示着一种新型文化的崛起。从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到后来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在的中国化的历程。李大钊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问题的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大钊最早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并强调这种结合“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早在1919年8月,针对胡适关于“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改良主义观点,他撰…  相似文献   

19.
(一 )指责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的论点最早来源于国外学者 ,如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和乌托邦主义》(见《五四运动与中国文化建设》上册 2 3 5页 )一文中 ,就说毛泽东是民粹主义者 ,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为此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在时任研究室副主任沙健孙的主持下 ,于 1992年 9月 11日在北京召开评析国外中共党史研究论著的学术座谈会 ,主题是评析所谓“毛泽东思想具有民粹主义倾向”这一观点。《中共党史研究》 1992年第 6期 ( 11月 2 5日出版 )发表了三篇评析性文章 ,即石仲泉《关于国外毛泽东研究的民粹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20.
了解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南陈北李”,即陈独秀、李大钊最早开展了党的创建工作。党史上还有“北李南杨”一说,指的就是李大钊和杨匏安。杨匏安是华南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又是中共早期杰出的理论家和史学家。党史界认为,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陈独秀、李达、李汉俊、陈望道、杨匏安等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也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