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0年11月,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实验成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第一枚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1967年6月,第一枚氢弹空爆实验成功。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一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发射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首次发射获得成功。1980年5月,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风云一号"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和功勋簿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然而,对于足以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任新民却总是看得很淡,说自己"一  相似文献   

3.
图说天下     
我国"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两颗北斗卫星2月12日13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及远征一号上面级),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二十八、二十九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第五、六颗组网卫星。本次发射是北斗三号工程第三次全球组网卫星发射,也是农历鸡年中国航天的"收官之战"。  相似文献   

4.
时事图览     
我国成功发射"海洋二号"卫星8月16日,载有"海洋二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当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太空。"海洋二号"卫星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环境监测卫星,主要任务是监测和调查海洋环境,是海洋防灾减灾的重要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5.
陈辉 《党史博览》2020,(4):10-16
2020年4月24日,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50周年纪念日。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为20天。  相似文献   

6.
晓蔚 《党史文汇》2006,(7):24-28
随着"神舟"的升空, 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名声大振.这里是我国最大的也是最早建立的卫星发射基地.关于它的创建,关于它的第一任司令员孙继先都有着非常传奇的经历和故事.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的一枚载有"拦截器"的中程弹道导弹摧毁了距地球表面537英里的一枚自己的废旧卫星时,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杀手"的国家。美国防部侦测到中国摧毁卫星后,消息震动了华盛  相似文献   

8.
2014年11月,"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推出多语种新媒体旗舰"卫星"新闻通讯社。这个以海外新媒体为阵地、以塑造一个"多极的世界"为宗旨的新媒体在国际社会迅速引发高度关注。但由于运行时间不长,其对国内受众和研究者还保持几分神秘。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卫星"通讯社的架构设计、业务范围、运作模式,及对外传播战略意义,为我国的对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翻开他的履历,一颗颗璀璨的中国"星"熠熠发光——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他是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他担任工程总师; 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他再次挑起工程总设计师重任……由此,他被人们誉为造"星"大师。他就是"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孙家栋。  相似文献   

10.
王建柱 《党课》2011,(13):119-119
祖籍山东牟平,祖上‘闯关东’,父辈起就生长于东北,说话一口东北腔。”这是传记文学作家对孙家栋的描述。“东方红一号”升空以后,孙家栋的名字就常常和我国卫星事业的首次连在一起。1967年,孙家栋被钱学森点将,调任第一颗人造卫星总体设计师。1975年我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1984年第一颗同步试验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孙家栋都是总设计师。1986年44,他还担任我国第二代卫星“东方红三号”“风云二号”、中巴合作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的总设计师。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20,(3):44-46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成立于1968年,隶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中国空间事业发展的重要开拓者和核心力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奋斗,铸就了以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中国航天发展三大里程碑为代表的辉煌成就。2020年4月24日是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50年来,从"东方红一号"开天辟地启新元,到"东方红五号"比肩国际高水平,中国空间事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21)、中国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构是.年减立的国防部第研究院,院长是(22)、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训练基地是年在省创建的。(23)、中国第一枚空对空导弹是年月试制成功的。(24)、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枚近程地对地导弹是年月日成功发射的。(25)、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年月日时成功爆炸后,成为继、国家之后,第5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6)、中国第一颗氢弹于年月日成功爆炸后,成为继、两国之后,第3个拥有氢弹的国家。(27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1970年4月24日在卫星发射场成功发射的“”,它以20009兆周的频率循环播送《》…  相似文献   

13.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四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一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弹道式导弹于年月日发射成功。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含有热核材料的核爆炸是年月日,在我国上空。中国首次成功地进行地下核试验是年月日。中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科学试验人造地球卫星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卫星收回地面是年月日,这颗卫星是同年月日发射的。中国第一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一组空间物理测试卫星是年月日,这组卫星共颗。中国自行研制的电火箭首次成功地进行空间飞行试验是年月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向预定海域用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是年月日至日。中国首次成功地将自己发射的一颗试验通信卫…  相似文献   

15.
在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展出的遗物中,有两盘特殊的录音胶带。那是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后,毛泽东收到的卫星发出的一盘《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一盘卫星飞经首都北京上空时直接收录未加剪接的录音胶带。在纪念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上天50周年日子里,梳理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回顾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我们分明感到:毛泽东的这份珍藏,是对东方红卫星的情感寄托,更是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有力物证。正是毛泽东的直接决策和领导,才有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日后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3,(16):96-96
根据中委两国有关部门达成的协议,委内瑞拉将派60名工程技术人员到中国接受有关低轨道小型卫星的设计、组装和测试的技术培训。这些工程师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年初陆续完成学业回国,成为委内瑞拉空间研究所的技术骨干。目前,委内瑞拉已与中国合作成功发射了两颗卫星:第一颗是“玻利瓦尔”通讯卫星,第二颗是“米兰迭”地面观察卫星。  相似文献   

17.
亚文 《奋斗》2014,(12):59-60
2013年9月25日12时37分。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响起。"快舟"小型运载火箭成功将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第三颗小卫星"快舟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在浩瀚的苍穹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从2004年的"试验一号"卫星到2008年的"试验三号"卫星,再到2013年的"快舟一号"卫星,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的研制人员,凭借无以伦比的向心力协作攻关、开拓创新,一次又一次地筑就着"哈工大人的航天梦",一次又一次地放飞着"中国人的航天梦"。  相似文献   

18.
时事之窗     
胡锦涛温家宝致电祝贺"嫦娥一号"卫星近月制动圆满成功国家航天局宣布:北京时间11月5日11时37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对"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了第一次近月制动,顺利完成第一次"太空刹车"动作,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第一颗月球卫星。  相似文献   

19.
<正>1958年是"大跃进"之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高指标,当那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提出之后,浮夸之风也就迅速泛滥。在农业生产领域,各种离奇的高产典型不断涌现,并且有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卫星"。一段时间,"卫星"越放越多,越放越大,造成了严重后果。第一批"惊人纪录"  相似文献   

20.
以下是过去半个世纪航天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 1957午——前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 1958年——美国第一颗卫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1960年——一枚R-16火箭在位于苏联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拜科努尔航天中心爆炸,造成91人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