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正目前,晴隆县三宝彝族乡阿妹戚托小镇1233户5853位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从大山搬进新家园,创造了全国整乡搬迁的奇迹。2019年12月31日晚9点48分,央视财经频道跨年全球大直播节目,连线了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迎新活动现场。新市民们将小镇的生活细节编排进国家非遗项目、传统原生态彝族舞蹈阿妹戚托中,向观众展示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2.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黔西南州牢固树立科学治贫、精准扶贫、有效脱贫理念,攻克了脱贫攻坚一场场战役,正在撕下贫穷落后标签昂首阔步走在通向美好生活的康庄大道上。晴朗的夜晚,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篝火点燃了,彝族舞蹈"阿妹戚托"随之跳起来,欢快的音乐,映照三宝乡群众迁出深山,乐当新市民,喜迎新生活的激情。每个工作日,在义龙新区马别社区内的制衣车间里,来自黔西南州各地的布依族、苗族等群众汇  相似文献   

3.
正冲压、焊装、切割、打磨......6月30日,记者走进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三宝工业园区,企业车间内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转,贵州建隆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一派繁忙。"公司去年3月进驻工业园区,同年8月被晴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为‘就业扶贫车间’,优先吸纳当地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贵州建隆新能源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部长刘纯成说。  相似文献   

4.
正截至目前,晴隆县三宝乡1233户5853人已有879户4116人签订了搬迁协议,占应搬迁人口的70.3%,整乡易地扶贫搬迁的"硬骨头"算是啃下了一大半。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地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地区,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总人口5853人,其中彝族和苗族人口占比98.7%。截至2016年底,当地贫困发生率仍然高达57%,被认为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让迁入阿妹戚托小镇的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脱贫,中天金融集团旗下中天城投集团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捐资2亿元助力打造晴隆·中天智选假日酒店,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助民增收。深秋的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碧空白云。小镇入口处,一座颇具彝族特色的迎宾亭映入眼帘,亭上两只弯弯的"牛角"高耸入云,亭前的绿色花坛里鲜花怒放,亭后三栋棕灰相间的建筑成"品"字排开,长长的廊桥将各楼宇衔接为一体,颇有"廊腰缦回,檐牙高啄"之势,居中一栋建筑上,"智选假日酒店"  相似文献   

6.
正彝族烤茶"三宝红"产于原生态无污染的晴隆县三宝彝族乡,为古安南彝族百年工艺传承烤红茶核心产品,富含茶黄素茶红素等茶多酚氧化物,具有暖胃、护胃、舒张血管的作用。2018年5月,彝族烤茶"三宝红"系列陆续上市,受到消费者青睐,当年实现产销达8000斤。三宝彝族乡迁入阿妹戚托小镇后,  相似文献   

7.
<正>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彝族乡,地处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是"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典型地区。贵州省委省政府于2017年决定对三宝彝族乡实施整乡易地扶贫搬迁,将全乡1233户5853人搬出大山,移居县城,并且按照彝族传统文化特色建设阿妹  相似文献   

8.
正从"挂在半山腰"到搬进国家3A级景区,从产业发展零散到盘活土地发展林下经济,晴隆县三宝彝族乡群众在山里赚到钱票子,山外过上好日子。6月底,贵州省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最后一批群众入住位于晴隆县城的阿妹戚托小镇,开启了新的生活生产方式。从"挂在半山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到搬进国家3A级景区,从产业发展零散、为"吃"而生产到盘活土地发展林下经济,三宝正在嬗变:山区变景区,农民变市民,土地成了"聚宝盆"。  相似文献   

9.
<正>晴隆县三宝彝族乡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按照中央脱贫攻坚"五个一批"的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将三宝彝族乡列为易地扶贫整乡搬迁对象,计划用三年时间将全乡1233户5853人口搬出大山,切实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探索一条在全省可推广、可复制的"整乡搬迁"经验。在推进整乡搬迁工作中,三宝彝族乡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六个坚持"要求,切实运用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精准绘制"作战图"、精准攻坚"突破点"、精准提高"执行力"、精准对焦"落实率"、精准提升"精准  相似文献   

10.
正8月29日,在晴隆县三宝彝族乡"青年扶贫"夜校开班仪式上,村委会办公室挤满了人。前来参加培训的村民毛登光告诉记者,"我想学习一些养殖技术,打算养几头牛"。自从脱贫攻坚秋季攻势打响以来,三宝乡成立2017养殖技能培训班,开展养殖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群众330人次。"打赢‘四场硬仗’,这是我  相似文献   

11.
凤庆县新华彝族苗族乡38000多亩耕地的科技兴农项目,被乡农科站的李学和、何国文两位农技推广干部搞得红红火火。该乡的贫困人口已由1995年底的12900人减少到1999年底的1128人。他俩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科技兴农的"主心骨"。今年春耕开始,他俩又轮流到村里蹲点,指导农户实施温饱工程和科技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移民搬迁政策让我住上了宽敞的新房子,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出门办事、娃娃上学、看病方便了,邻里相处也很和睦,感谢党的好政策。"从正安县安场镇石峰村搬迁到瑞濠村拥丰组的彭富均感激地说道。2016年,省下达正安县易地扶贫搬迁计划1991户9459人,目前第一批项目已完成住房建设947套,搬迁入住500人,总计投资24500万元,占计划的8.5%、76.7%、69.2%;第二批项目目前已完成住房建设493套,总计  相似文献   

13.
正"今天下午四点,乡党委将和一个劳务公司进行面谈,探讨建立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就业帮扶体系。""要完善制度助就业,用好相关政策促进群众进一步增收。"6月29日,尽管是周六,在三宝彝族乡会议室里,晴隆县副县长、三宝彝族乡党委书记贺伯果正与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吴江山紧张地安排部署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各项工作。"脱贫攻坚等不得、慢不得。"这是三宝彝族乡每一位党员干部常挂在嘴边的话。不分白天与夜晚、不分周末与假期,乡党委带领全乡党员干部持续鏖战在脱贫攻坚战场一线。  相似文献   

14.
王恬 《当代贵州》2020,(18):39-39
"老人不迷路、娃娃走不丢、邻里不吵架"……随着麻山乡跨区域整乡搬迁完成,2019年6月,望谟县麻山乡近万名群众从大山深处搬到望谟县、义龙新区、兴义市,开启了新生活。像麻山乡群众一样受益的人不在少数。作为贵州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黔西南州计划"十三五"期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7.51万户33.85万人,占全省规划搬迁188万人的18%,搬迁人口居全省最多、全国第二。  相似文献   

15.
杨秀菊 《支部生活》2007,(10):20-20
廖春花是香格里拉县小中旬乡联合村的一名普通农村党员,1983年以来,通过媒体发起了"爱林护林"、"保我青山"行动。她组织发动群众,在海拔3800—4000米的雪域高原,克服重重困难,共育林2万多亩,植树500多万株,被当地群众称赞为"护林育林"女英雄。因此,她被迪庆州妇联表彰为"荒山育林先进个人",被省及全国妇联、林业部门授予"三八绿色奖章",并到北京出席了全国"双学双比"表彰会。2003年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去年,又被省总工会授予"云南省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16.
正"老家的山坡上满是风化石的薄土,严重缺水,粮食不够吃。只好早早就外出当石匠,那时候一个月可以换来400元工钱……"说起以前的生活,今年38岁的蒋刚感觉已经遥远了。一家人生活的转机出现在2018年5月,蒋刚携一家7口从开阳县高寨乡高寨村王选组,搬迁入住城关镇东湖社区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不久,他决定在家门口开一家便利店。  相似文献   

17.
正动动手指,学习教育资料触手可及;翻翻网页,上级精神要求轻松在手;滑动屏幕,全区工作动态一目了然……绵阳市游仙区紧扣"互联网+"时代脉搏,打造了覆盖区、乡、村三级党组织和两万名党员的党群微信服务圈,实现了政令发布"零时差"、互动共享"零距离"、工作交流"零障碍","指尖党建"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党建难题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8.
正以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三改"为抓手的城市更新行动在全省火热铺开。6月初,记者走进贵阳市首钢贵钢老区开发棚户区改造项目点。"首钢贵钢老区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40%左右。"贵阳首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中波指着一栋刚刚封顶的6层楼建筑说。这栋楼建成后,位于贵钢旧址附近的油榨街阳明花鸟市场的商户将整体搬迁至此,目前阳明花鸟市场为露天市场,布局较乱。  相似文献   

19.
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9月16日至17日在达州市召开.据国家发改委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国将投入超1000亿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计划,搬迁约100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让困难群众"挪穷窝、兴产业、斩穷根",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目前,我国"十三五"期间的易地扶贫搬迁计划中的搬迁建设任务已完成过半.截至8月底,全国累计开工2017年度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4万多个,项目开工率达95%,累计竣工项目4000多个,项目竣工率达28%.其中,河北、山西、安徽、福建、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宁夏等 13 个省(区、市)的开工率达到100%.初步统计,各地已为纳入2017年搬迁计划的15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谋划或落实了帮扶措施,户均帮扶1人以上.  相似文献   

20.
正新疆的特色面食非常多,我却唯独对当地的揪片子情有独钟。在新疆几年,吃的揪片子不下数百次,饭馆里有,朋友家也有。但是大都不能使我满意,而唯有我的新疆"奶奶"做的揪片子汤饭百吃不厌、流连忘返。我的新疆"奶奶"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女性,现在已经退休,与老伴儿一起负责水厂日常的看守工作,平时也负责值班人员的一日三餐。自从去年10月公司办公室搬迁至水厂主控中心办公楼之后,水厂24小时值班逐渐成为一种常态。实际上,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