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外交在立足自身的基础上,兼顾世界,对世界的重大贡献.其广博而深厚的内涵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的大智慧,集中呈现了中国领导人对自身发展经历与走向的深层探索和对世界变动矛盾与趋势的宏观把握.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来看,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拓展了中国影响世界的渠道与方式,必将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和谐互动和深入融合中,推动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2.
2005年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了《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演讲,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渴望和平发展,并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繁荣、和谐世界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是以中国的视角,立足于本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对外交本质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的创新理念和思想体系,是科学解释中国的和平发展,应对“中国威胁论”的锐利武器。它既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服务,也要为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服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选择了并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这是一条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繁荣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格局正处在大转换的关键时期。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呈现新态势。应对世界格局变化、把握自身战略机遇,成为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议题。从外交层面来看,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取向主要包括五个层面:坚持和平发展、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积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切实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6.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2005年在亚非峰会首次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后具体实施这一理念的重要一年.特别是2006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课题.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七大,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构建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仍将成为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过去两年,中国政府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并将"和谐"理念延伸到处理国际事务的实践中,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和谐中国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领导人较早明确地接受了全球化的概念和思想,认为全球化是世界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在全球化条件下,全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连在了一起;世界不再是零和游戏,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中国政府认为世界的潮流、主题是“和平和发展”,中国的外交战略也确定为“和平发展”,即外交的内容和目标是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保持良好的和平环境,同时,中国外交势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理论为依据,顺应时代发展的新潮流,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等新的战略思想和决策。进入新世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和谐世界的战略决策,中国特色政党外交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5年4月22日亚非峰会上首次提出"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重要思想.同年9月15日,他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进一步提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对此作了重要阐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外交"三不"原则是指"不干涉内政、不结盟、不当超级大国"."三不"是中国几十年来实行的外交基本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体现,也是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前提因素.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和中国同世界关系发生很大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事务上发挥更加积极主动作用的现今,是坚持还是要修改甚至放弃"三不"原则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与经济发展相伴随,能源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重要目标.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生产大国,近年来,俄罗斯借助其能源优势确立了一项以独联体为基础、环绕欧亚、进而抵达美国的"三环"能源外交新战略,为俄罗斯在国际舞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外交基础.  相似文献   

12.
围绕布莱尔何时辞职交权问题,英国工党内部的"二布之争"最近有了比较明确肯定的答案.面对党内强劲的"逼宫"浪潮,英国首相布莱尔在今年9月工党年会前夕,明确承诺将在12个月内辞职交权.在随后举行的年会上,布莱尔带着依依惜别之情发表了告别演说.布莱尔在演讲中称赞了布朗,说"没有布朗就没有新的工党和3次大选的胜利."对即将离开领袖的岗位,他表示,"离开是艰难的,但也是正确的",称他"爱这个党,永远和它在一起".布朗在年会的第一天发表了主旨演讲.他首先颂扬了布莱尔为工党、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明确摆出了首相继任者的姿态.而后,他大谈新工党、新英国的理想和价值观,描述了工党未来改革的新前景.他还恳请工党同仁给他机会战胜保守党领袖卡梅伦,宣告了接替布莱尔的意愿.  相似文献   

13.
今年8月22日是邓小平百年诞辰,我们深切怀念这位伟大的战略家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邓小平外交思想的宝库中,政党外交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韩国,领土面积9.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的1/100,只相当于广东省的一半.人口4800万,约为中国的1/28.而且,由于地缘政治形势独特,韩国所处的朝鲜半岛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在大国间周旋,实现左右逢源,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是韩国历届政府的重大外交课题.2003年卢武铉执政以来,立足于韩国的国家利益,积极调整对美、日、中、俄的外交政策,推行"大外交",以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日益凸显,也为自身发展赢得和平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5.
2008:对中国来说意义不同寻常。这是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后的开局之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第30个年头,是中华民族企盼已久的奥运年,还将主办亚欧首脑会议,世界为之聚焦。美国《新闻周刊》这样说:”对美国人来说,2008年的焦点是大选:对世界而言,2008则意味着中国。当奥运会最终揭开它的帷幕时,中国将步人国际舞台的中心。”还有些西方媒体甚至将2008称为“中国年”。我们说:2008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6.
美国社会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的地位凸显,影响巨大.据不完全统计,10个美国人中有9个自称信仰上帝,美国历史上43位总统都是基督或天主教徒,其中39位是教会成员,其余4位也与教会关系密切.美国总统宣誓就职要把手放在<圣经>上,国会每届议会都要由牧师先祈祷再工作.  相似文献   

17.
18.
关于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的三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参与和推动多边外交,是新世纪中国外交的指导理念之一.随着多边外交的日益活跃,国际关系学界对多边主义和多边外交的学术探讨也方兴未艾.当前,在对多边主义的理解方面存在着一些争论和歧义,反映了在这个问题上认识的不断深化,本文试图就实践中提出的三个问题对此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The aim of the article is to present activities of Slovene commercial diplomacy in the Western Balkan markets. The result of the analysis proves that Slovene commercial diplomacy in the Western Balkan markets followed enterprise preferences. Thus, in the first decade of transition (1991–2000) commercial diplomacy focused only on ex-Yugoslav markets, while non-ex-YU (Western Balkan) markets became interesting only after the year 2000. The article argues that this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reactiveness (instead of proactiveness) of Slovene enterprises, which stems from the Slovene national character.  相似文献   

20.
2007年3月到5月,一支由5艘主力舰艇组成的印度海军特混编队在从印度洋到太平洋的广大海域上展开了"万里巡航".这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历时两个月,印先后与美、日、中、俄、菲、越、新(西兰)等国海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此举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展现了印度的军事力量,也是其防务领域大国外交战略的一次集中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