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知识经济时代的犯罪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正向共和国走来,共和国必然走向知识经济,然而,共和国将面临着复杂、严峻、空前未有的犯罪挑战;或许一种以高科技、高智能为手段的犯罪形式,周期性、旋涡般地在一步步向我们逼近;或许一种以跨国经济网络为基础的世界性犯罪组织,会向我们频频发起攻击;面对上述可能到来的社会治安大挑战,我们应冷静、科学地去分析、正视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社会现实和规律,从中引伸出可能出现的犯罪趋势,达到预防和控制未来犯罪的目的。一、知识经济与犯罪的关系知识经济是以现代科学为核心,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储存、使用和消费之…  相似文献   

2.
起刑线是刑法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代表着国家追究某些行为刑事责任的基准点。刑法中的起刑线是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成某些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设定起刑线是基于法律和现实的要求,具有法律和现实层面的意义。本文介绍了起刑线的概念,起刑线的设置原因及条件,最后阐述了起刑线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颂 《法制博览》2014,(2):90-91
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不作为犯罪的核心问题,与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等问题相比,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也是众说纷纭。本文以不作为犯罪义务来源之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作为论述点,在对各个合同行为、自愿行为作为法律行为引起作为义务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1,(15):60-61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死刑,而在于公正。如果存在着另一种法律惩罚能够保证使犯罪成为得不偿失的行为,那么死刑就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5.
马成坤 《法制博览》2015,(2):166-167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很多网络侵权的行为发生,网络知识产权的侵害很容易发生,并且也不容易被法律保护,这种侵权往往伴随着营利性和功利性,我国法律目前也没有规定这方面的管辖,一旦发生侵权也很难取证,由于我国缺乏保护知识产权这方面的法律,无论是罪刑设置上,还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上,都没有充分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随着知识产权侵权的行为发生的增多,我们必须要引起重视,所以现在要大力完善我国刑事法有关国际司法协助机制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6.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已经成为整个社会亟待解决、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在我国建构青少年犯罪预警机制无论是在防范犯罪发生,还是在避免公众遭受被害方面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该机制应该围绕着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与披露三个环节作科学设计,从而构筑一种集中指挥,分级负责的,依托可靠信息渠道与科学分析方法的全国性犯罪预测机制。  相似文献   

7.
成本这一概念原本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指的是产品价值中的劳动耗费,即为了获得某项收入而发生的经济资源的耗费。犯罪作为一种行为,其实现是需要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的。行为人不仅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也需耗费一定的心理资源,付出相应的身心代价,也就是说,犯罪是需要成本的。犯罪成本从时间序列而言应包括犯罪前、犯罪中、犯罪后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犯罪着手行为应当包括两部分内容:介于实行行为与预备行为之间的"犯罪着手"和作为犯罪实行行为组成部分的"犯罪着手"。有关复行为犯、原因自由行为(犯罪)、不作为犯着手的传统见解存在着不少值得商榷之处,需要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流动人口犯罪不仅在量的方面较以往有所增长,在犯罪特征方面也发生了变化,这些现象会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制约因素。作为一种由特殊主体实施的犯罪现象,流动人口犯罪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的形成及运动规律集中表现为流动人口适应社会生活的弱势与犯罪强势的矛盾结构之中。分析这种矛盾结构的形成和变化,调整这种矛盾结构的不良指向,应该作为当前预防流动人口犯罪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引言。在中国大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几乎是普遍存在的、经常发生的、难以避免的社会现象。青少年中出现的偏差行为,犹如孩子学走路必然要摔跤一样,经过多次的跌倒、爬起,就学会走路了。青少年在其成长中,也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偏差行为。而行为偏差难免导致某种危害或危险后果,使人们接受教训。青少年通过认识和纠正偏差行为,就可以逐渐成为认可和遵守社会规范的公民。但行为偏差如果得不到纠正或者恶性发展,也会导致犯罪。研究和实践均表明,犯罪的青少年大都有一个从染有劣迹到行为偏差,到陷入犯罪的演变过程。因此,研究和探讨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即对采取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认识和矫正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和健康成长,预防青少年犯罪,维护社会的安宁、秩序,都有现实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乔杨 《法制博览》2015,(3):129-130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一种高科技的刑事侦查手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犯罪的侦查过程中,心理测试结论也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心理测试结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心理测试结论法律地位不明确,立法现状与司法实践脱节、测试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在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规范心理测试法律体系、设立测试人员技能培训机制等具体的立法推进措施,以规范心理测试结论在刑事诉讼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周超 《法制博览》2014,(2):142-144
在审判实践中,管辖权异议这项权利屡屡被滥用,成了被告拖延诉讼的"合法武器"。虽然,绝大多数管辖权异议案件最终都被法院裁定驳回,但这一问题已严重干扰了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背离了司法的公正与效率价值,应引起重视。另外,由于我国当前立法上的不足,这类案件中的滥用管辖权异议行为受害者大多是"有损害无救济,有侵权无惩罚"。屡屡发生的权利滥用行为拷问着法律的正义品性,冲击着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如何对滥用管辖权异议的行为进行规制,为受害者提供司法救济,也已成为困扰司法界的一个现实难题。本文拟对目前存在的这种被告滥用管辖异议权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样态,不仅在犯罪学研究中体现出其特殊性,更在法律及法律适用上体现着其特殊的质。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适用作了不少针对性的规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与此同  相似文献   

14.
《刑法修正案(十一)》规定了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但是并未将负有特殊职责人员猥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女性一律规定为犯罪,造成负有特殊职责人员的奸淫行为和猥亵行为的性同意年龄的差异,这种做法的合理性有待商榷。这与德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规定明显不同。本文在梳理了100起师源性侵案件后,发现教师性侵学生具有重复性和行为强化程式,教师猥亵学生行为往往是为了实施奸淫行为挑选合适被害人,且案发率远远高于奸淫行为。我国应当将猥亵行为纳入负有照护职责人员性侵罪。负有照护职责人员奸淫被害人的行为必然伴随着猥亵,纵容猥亵行为而严惩奸淫行为,必然会带来负有特殊职责人员奸淫案件高发的后果。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与女性犯罪的上升幅度呈超出犯罪总数上升幅度趋势,其中,由于早恋行为造成的女青少年违法犯罪占有一定的成份,并且,由于早恋行为造成的个体和一定范围的群体间的“越轨”行为──—亦称“前犯罪现象”,更成了女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应当对青少年的早恋行为予以应有的重视,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施以必要的教育。一、早恋行为的犯罪学意义造成女性犯罪形势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早恋行为是较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如果探讨近年来女性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上升原因,就不能不分析早恋行为的犯罪学意义。恋爱行为实…  相似文献   

16.
人际冲突是诱发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师生间的特殊关系客观上会制造一些人际冲突。当伴随着挫折、愤怒与不良归因等背景时,当暴力被作为冲突解决的方式被提取时,如果缺乏自制、感恩、良知与理性等犯罪免疫因素,轼师行为将可能变为现实。重构学生认知世界,消解人际冲突都可以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让学生习得合适的处理人际冲突的技巧对于防范此类事件是最具直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人格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人格畸变将导致行为偏差,犯罪行为的实施与行为主体人格畸变有很大的相关性,而双重人格则是人格畸变的一种特殊类型.本文以司法实践中的三个典型案例为入手点,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介绍何为人格与双重人格,揭示双重人格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双重人格犯罪特点,并对双重人格犯罪的治理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张萌 《法制博览》2024,(7):142-14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跨国网络犯罪现象的频发。基于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等特点,传统的刑事管辖原则在网络环境下显得捉襟见肘。尽管学者们在理论上提出诸多管辖理论,但各有不足之处,无法有效解决跨国网络犯罪的管辖权竞合问题,由此将会引发国际冲突,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害。因此,本文以跨国网络犯罪的基础理论为出发点,分析当前跨国网络犯罪管辖权所面临的困境,通过对跨国网络犯罪管辖权相关学说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以期遏制跨国网络犯罪的发展以及危害。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尽管我国古代没有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但“恤幼”思想和宗法伦理却如现代的刑事政策一样, 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犯罪的定罪量刑。在“恤幼”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古代法律在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诉讼等方面对犯罪未成年人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同时,为了维护家族内部的“尊卑有序”,宗法伦理要求对违背家族内部等级秩序的行为予以严惩,据此,我国古代法律设立“不孝”罪、“准五服以治罪”等制度,它们虽不仅仅指向未成年人,但却是古代未成年人特定犯罪定罪量刑的重要准则。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恢复性司法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报应性司法模式的新型司法模式。这种司法模式特别适合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也和我国的传统法律文化契合,因此,应在我国建立起未成年人恢复性司法制度。在建立这项制度时,应借鉴西方国家一些成熟的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