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江 《当代世界》2023,(9):28-3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在能源领域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与中国的相关制度贡献密切相关。“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国际能源合作新的制度生命力,特别是其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国际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制度平台。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需以构筑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积极构建碳中和“1+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机制建设,保障“一带一路”能源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已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中国与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平台,有力促进了各国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在取得诸多合作成果的同时,“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传播方面同样成效显著。“互联互通”成为各国认可的重要理念,“一带一路”成为重要的中国话语和中国标识,也带动了关于中国的整体传播。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需要紧扣数字时代特点,设计好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在全球塑造全面、客观、公正的“一带一路”认知,更好地提升中国形象,促进世界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协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实践,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新动能。协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要义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统筹国际国内规则,推动国际规制合作,培养综合型复合型国际治理人才,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4.
由于全球发展失衡,传统全球化路径面临的困境日益凸显,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产业分工与发展收益分配的“中心—边缘”格局中面临结构性挑战,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步入窘境。“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共同发展为合作导向,致力于在国际合作中促进开放、包容、普惠与平衡,并由此实现共赢,这对塑造新型全球化的发展图景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与新型全球化联动发展、行稳致远,中国与共建国家可在合作导向、合作形式、重点合作领域等方面加强协调,共同促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同拥抱和促进新型全球化,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5.
2019年12月26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在京举办“一带一路”高端智库论坛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第五次会议。中联部部长宋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邱水平,复旦大学党委书记、“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理事长焦扬,十二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出席会议并致辞,中联部副部长、“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以下简称“智库联盟”)共同理事长郭业洲主持开幕式。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践10年来取得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已成为惠及广大发展中国家并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重要平台和国际公共产品。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一带一路”合作起步虽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深刻调整、中拉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无论对双方发展还是对南南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中拉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需从政策沟通、打造合作亮点、拓展朋友圈、深化人文交流等方面持续推进,使新时代中拉关系不断提质升级。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了解中国发展事业的重要切入点。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主旨演讲,宣布中方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开启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张春 《当代世界》2023,(11):14-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中国倡议”,为国际社会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动能。“中国倡议”的基本属性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域模块。“中国倡议”为“全球南方”提供重要引领与合作动力,必将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陈迎 《当代世界》2023,(11):28-33
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必由之路。“全球南方”作为全球气候治理不可忽视的力量,为推进国际气候谈判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伴随“全球南方”的崛起,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从南北对峙走向界限模糊和内部分化,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中国作为“全球南方”的天然成员,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凝聚南方力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全球南方”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通过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三大全球倡议”等平台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为构建更加公平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0.
赵亚娜 《国际展望》2023,(1):136-152+158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生态环境压力是全球治理需要应对的一大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在议程设置等方面的优势地位和话语权,罔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发展需求,导致全球环境治理动力不足。中国结合自身绿色发展理念,提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扩大绿色基础设施和环保项目合作,推进绿色金融,搭建合作平台,交流环境治理经验和技术。随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环境治理合作的深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彰显其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贡献者、引领者的作用,对全球环境治理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绿色“一带一路”形成了以“发展权”为核心的新规范,可以提升发展中国家在环境治理中的自主性和话语权。在西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治理分歧扩大的趋势下,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应继续基于发展中国家立场,强化身份认同,密切利益契合点,对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助力全球环境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生态合作治理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沿线国家为应对复杂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的跨区域协同共治机制。当前,“一带一路”生态合作治理在自然灾害和生态风险应对、基础设施与清洁能源绿色合作、合作机制建设与对话交流、合作规划和参与指引建设、技术转让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注入了新动力。同时,也面临着大国博弈导致治理碎片化、各国发展现实差异与理念偏差、本国利益保护偏好、国际合作平台机制欠缺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引导,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对外的生态治理合作交流平台与机制和对内的政府与企业约束引导机制的建设,担起中国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宣布了中方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为共建“一带一路”指明新方向、开辟新愿景、注入新动力,引领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征程。各国代表共话未来发展,达成了数百项重要成果,彰显了各方友谊团结和坚定信心,拓展了共建“一带一路”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3.
徐晓君 《工会博览》2009,(1):102-102
人类千年历史的记载,其实就是一种叙事方式的展示。而随着叙事媒介的不断发展,从纸张,广播到电视等,这期间产生了叙事与各种媒介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进入现代社会后,以电视图像叙事为代表的视觉文化的强势阶段开始形成,随后这种影音结合的叙事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在中国电视也“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叙事的主导叙事方式”并且“成为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叙事媒介”。而谈话节目的产生正是叙事理论应用于电视的最直接的产物,随之而来的关于这类节目中的叙事结构,叙事模式,叙事技巧等专题的研究也开始萌芽。  相似文献   

14.
丁隆 《当代世界》2023,(1):53-58
习近平主席赴利雅得参加“三环峰会”并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面向阿拉伯世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外交行动,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沙特倡议并承办峰会彰显其“向东看”外交思路和对外经济新战略。中沙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合作伙伴,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以经济多元化为目标的国家转型进程实现历史性对接,助推中沙双边关系与战略合作进入快车道。峰会达成的中沙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发展战略对接实施方案,为中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行动指南,为双方加强战略协同与务实合作开辟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伙伴关系外交和“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二者虽然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但在新时代实现有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伙伴关系外交步入新阶段,伙伴关系外交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这主要得益于二者在价值理念、布局方向、建设目标等方面高度耦合,这种耦合也为二者进一步互助互补提供了可能和空间。未来一个时期,伙伴关系外交和“一带一路”建设需从加强机制建设、突出重点内容、推进对欧合作、管控大国竞争等方面着手,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开创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作为中国引领新一轮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抓手,西部陆海新通道在推动中国西部省区市开放发展的同时,也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释放红利。深入拓展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国际属性,打造联通中国和欧亚的“通道命运共同体”,要以现代产业、物流、金融、数据共同体建设为主要内容,打造国际产业合作新样板、打开国际物流网络新局面、拓展国际金融服务新功能、促进国际数据资源新融合。  相似文献   

17.
王胜 《当代世界》2023,(11):61-65
蓝色碳汇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具有独特作用,对中国推进“双碳”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蓝碳的作用机制、减碳潜力与潜在经济价值契合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目标。中国在蓝碳领域的理念、方案与实践为加强蓝碳国际合作、助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强大动力。面向绿色丝绸之路建设的下一个十年,应将蓝碳纳入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重点领域,强化蓝碳国际规制引领,建立国际性蓝碳交易市场,加强相关技术交流,推动蓝碳增汇,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泰 《当代世界》2023,(12):76-79
<正>2023年12月2—3日,“政党价值与人类文明”国际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在山东济南召开,来自海外16个国家的30余位政要、学者出席会议。与会嘉宾高度评价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就,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福祉,还对其他国家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国方案则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邓浩 《当代世界》2023,(6):10-17
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刻内在的历史逻辑,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往交融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中国与独立后的中亚国家不断深化交流合作为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根基。这一理念对推进实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维护中国周边战略稳定、促进中国与中亚关系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未来5-10年是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应以首届中国—中亚峰会为契机,以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平台,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中国+中亚五国”合作机制为抓手,努力将其打造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板。  相似文献   

20.
雷墨 《南风窗》2014,(26):87-89
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国际金融合作,是今年中国经济外交的两大重点。中国在经济外交上更加重视“支点国家”的作用,而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联合投资第三国,正在成为新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