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达尔文与福柯放在一起,无论如何是大胆而鲁莽之举。一个是现代最伟大的生物学家,一个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两人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可一旦将他们并置起来,撇开显而易见的差异,却也能发现一些惊人的相似。他们的思想都与各自的传统领域发生了极端的断裂。不论是生物、自然  相似文献   

2.
西方社会民主党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信奉社会民主主义或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和工党的统称。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民主党在西方国家政坛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政党谱系中左翼力量的主要代表。深入研究西方社会民主党的  相似文献   

3.
达尔文去世时,他的思想已经在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中间形成了重大影响—尽管他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大部分人不会把达尔文看做是心理学家。事实上,他的工作开启了心理学领域的革命。在达尔文之前,哲学猜测主宰着我们的心理学理解。但即使是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霍布斯、休谟、洛克、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也只能描述当下的精神事件和行为,而不能解释它们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西方政党中的绿色时尚--绿党及其政治理念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党是一个典型的当代西方"后30年现象",构成了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主流.与其他社会运动相比,绿党运动是历史上没有传统的、从形式到内容全新的社会运动.历经30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90年代,西方绿党从运动到理念都发生了不少新变化.与七八十年代相比,90年代西方绿党运动表现出四大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奥运三章     
庄礼伟 《南风窗》2008,(16):50-52
北京奥运既然是以"人文奥运"为目标,那么与奥运相关的一切事项,都应以人文主义为指针,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办一场盛大的中国文化秀。奥运前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如果说围绕奥运和西藏问题的中国与西方之间的对抗与喧哗,仍然只是聚焦于具体政治议题的表层对抗,那么在水面下搅动起这些波澜的因素又是什么?中国与西方真正发生剧烈的肉体碰撞,是在19世纪。此前西方对中国的观感仍然是朦胧的和主观的,例如17、18世纪欧洲的一些文化人怀着对西方君主专制的痛恨,把中国想象成一个由贤明皇帝领导下的现世乌托邦,这位皇帝从哲学家和知识分子中间选任官员,政府公正,国家太平。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21世纪以来,西方和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在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方面都呈现出一个停滞的局面,但两者的情况有所不同。在西方学界,一个相对普遍的共识是,宏观的国际关系理论建构已经基本完成,国际体系的三大要素——实力结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择20世纪西方主流学术界最具代表性的十二个理论家或主要流派,对其关于阶级和社会结构的理论进行了相对集中的评介.西方相关理论的演进始终围绕着知识分子问题和工人阶级问题展开,重点讨论了战后,特别是70年代末以来西方社会结构中工人阶级的新变化和新中间阶级的知识化和扩大化.  相似文献   

8.
西方“中国观”的变迁与中国软实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中期以来,西方中国观大体经历了停滞的帝国、沉睡的雄狮、革命的堡垒、崛起的大国四个时期的曲折变迁。西方中国观变迁背后是以文化、制度、民主等观念性要素作为主要变量的软实力话语语境。作为对西方中国观的回应,中国软实力在塑造西方中国观中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议题导向作用、观念构成作用和价值评判作用。明确中国软实力在西方中国观形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可以有针对性地建设中国软实力,形成对中国有利的西方中国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世纪论"是近年来在西方主流舆论领域兴起的一种新的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认识。其主要观点为:中国在新的21世纪将会持续性地崛起,而美国"单极时代"的终结不可避免;在对中国的崛起怀有忧虑的基础上,劝导中国认同和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为西方如何应对中国崛起并保持对国际秩序的主导地位开药方等。事实上,由于中国崛起的内向性质和维持现状倾向,未来国际秩序的走向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向着更加开放、包容和更加易于融入和参与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方忠 《台湾研究》2001,(2):85-91
20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 发展,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迈入后工业社会。与 此相适应,西方文化也由现代主义走向后现代 主义。70年代以后,后现代主义以狂飚突进的 姿态横扫欧美思想界、文化界,成为西方世界的 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11.
媒体     
《南风窗》2007,(22):11-11
新的宗教战争在整个20世纪里,西方的大部分政治家和知识分子甚至包括神职人员都认为,宗教在公共生活中无足轻重,而信仰也和外交政策无关。但到了21世纪,  相似文献   

12.
前传 日本的步兵轻武器(这里专指近现代热兵器意义上的步枪武器)制造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的日本战国时代,火器对于日本而言是舶来品,而且与西方国家不同,日本是先传入了火枪,然后才是火炮。战国时代的日本政治局势促使许多大名重视火器所带来的对战争结果的影响力,因此,日本战国火枪在当时的技术水平堪与世界水平相当,16-17世纪的西方步兵手中的步枪与岛津、织田家足轻的火枪没有  相似文献   

13.
大国兴衰及其霸权更替或转移一直是西方国际政治的中心课题。美国将在"去单极霸权",进而"去霸权化"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普通世界大国,欧洲将继续内部的"非霸权化"与对外被迫率先开始的"去霸权化",最关键的是中国、印度为代表的"非霸权化"大国群体的和平崛起,而将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因此21世纪将既没有长盛不衰的美国和西方霸权,也不会出现新的霸权挑战、更替与转移,将是一个霸权终结的世纪。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周穗明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 0世纪西方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最终成果 ,最近已经以专著的形式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全书共 70多万字 ,分上下两册 ,由周穗明主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编译局等单位的十几位中青年学者合作完成。“新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 2 0世纪的一个变种 ,总体上属于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思潮 ,而不属于经典的、正统的、主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 ,作为一种反资本主义的西方激进批判理论 ,“新马克思主义”现已构成当代西方左翼的一支重要力量。它以独特的…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公司作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不仅深刻影响着西方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对西方工会运动产生了严重影响。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代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兴起及其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为了重塑政府形象,许多西方国家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运动。这场深刻的变革在一些国家收效甚大。西方"政府再造"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尤其是英、美、日三国政府再造运动的一些经验,可以给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改革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文化政治学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由20世纪西方左派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推动形成的一种研究战略,旨在通过文化研究实现资本主义批判目标。在这种批判理论中,意识形态批判是焦点。也因此,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不断深入构成了文化政治学的显著景观。20世纪90年代,斯洛文尼亚学者齐泽  相似文献   

18.
南方朔 《南风窗》2012,(24):95-95
今天,西方国家已有人开始呼号要有第二次"进步主义时代",这种声音对转型国家同样迫切。在西方的历史意象里,认为是好的时代是"黄金时代",它是指一个时代不但金光闪闪,也如黄金一样结实厚重。相对"黄金时代",后来又有"镀金时代"这种否定性的比喻,它是指一个时代看起来闪亮耀眼,但那只是一层镀金。实质上则是贪腐盛行、贫富不均,社会完全没有厚实的基础。镀金时代,这种说法不是当年的美国文豪马克·吐温所首创。它是指19世纪第四个1/4世纪到大萧条为止的这段期间。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进入一个崭新时期,这既不同于前两个世纪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也不同于更早之前的前现代的古典时代。现代化、工业化和官僚化的核心国家越来越多,遍布全球,许多人口众多的国家也位列其中。始于19世纪30、40年代的西方霸权,在21世纪初期归于终结。世界也从以西方为中心的全球化演变到一个权力分布更为分散的"无中心的全球化"。在这一时期,若干新形势、新特点将影响大国关系:权力和地位分布更为分散、暴力的概念有所变化、意识形态光谱窄化、稳固的国际社会、广泛的全球性问题,以及认同的复杂化。为此,未来的大国行为应为非霸权化、负责任及在意识形态上保持谦卑态度等。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后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欧洲一体化的分析经历了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阿姆斯特丹学派、新葛兰西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过程。这三大流派实质都是一种以生产关系为核心概念的政治社会分析或政治文化分析。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这种从经济学逻辑向社会学逻辑转向的趋势,与西方国际关系主流理论中的变迁趋势相契合。从更为宏观的社会科学研究背景来看,这种转向也可以通过普遍性逻辑和特殊性逻辑的辩证关系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