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朝鲜核问题使奉行无核三原则的日本的不安全感增加。悬而未决的绑架日本人问题和朝鲜核问题的长期化,加深了日本对于朝鲜的威胁认知。在日本如何重新界定美日同盟,对美国提供的核保护伞是否有信心,以及究竟从何种视角界定日本的国家利益等问题上,朝核问题都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在对朝鲜威胁的认知下,日本的核武装论不断升级。核武装论已经不再是日本的政策讨论禁区,日本核政策面临考验。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导致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有核历史以来最为严重的核电站爆炸与核泄漏事故。此次核事故暴露了日本长期以来在核领域存在的问题,国家和民众正在为之付出沉重代价,日本也因此陷入核困境。一、日本发展核电的战略考量(一)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提高  相似文献   

3.
陈慧敏 《南风窗》2011,(7):32-34
日本福岛电厂核灾重新唤起全球社会对核电产业的质疑和批判,让原本要迈开核电发展步伐的各国,又停下脚步。日本关东东北地区3月11日发生前所未见的9.0级大地震引发海啸,随后并发福岛第一核电厂6个机组和福岛第二核电厂在灾难后冷却系统失灵,历经数日抢救,情况已然失控,辐射严重外泄,已被国际原子能总署列为仅次于俄国切尔诺贝利核灾事件的第六级危机。日本核灾爆发,唤醒各国已蒙尘的上世纪核灾记忆,重掀全球反核浪潮。  相似文献   

4.
王鸿志 《台湾研究》2013,(3):55-58,64
2013年5月20日,马英九第二任期届满周年,岛内各家民调均显示国民党的施政满意度在谷底徘徊,马英九似乎落入难以摆脱的执政泥淖。造成国民党面临执政困境的原因有多方面,其中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泄漏事故发生后就再度发酵,2012年底以来又顺势扩大的反核四(台湾第四核能发电厂,简称核四)社会运动,对马英九当局形成了超出预期的冲击效应,甚至一度演变为当前岛内政党攻防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反核四社会运动的发展历程,尝试探究台湾国、民两党与反核四社会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于美苏核对峙的国际格局下,在国家安全上基于“无核三原则”奉行所谓无核化政策。日本无核化政策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产生于广岛、长崎的反核感情与规定日本走和平发展之路的“和平宪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日本的无核化政策与美国核保护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性,正是后者使日本所标榜的无核化政策大打折扣。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国内外出现了日本核武装的议论。但只要日美安保体制继续存在,只要美国能够提供有效的核保护,日本就不会轻易放弃无核化政策。  相似文献   

6.
李琪 《当代世界》2009,(8):63-64
2009年5月25日,距发射“光明星2号”通信实验卫星仅仅50天,朝鲜再次进行核试爆,继而进行一系列短程导弹试射,国际社会一片哗然,联合国安理会随即发表公报表示“反对和谴责”。在世界各国的反应中,日本的动向令人关注:日本外务省声明中就直接指出朝鲜核试爆“对我国安全构成重大威胁”,并提出“借此机会,我们再次强烈要求朝鲜能为一揽子解决绑架、核问题、导弹等悬而未决的问题采取具体行动”,朝核危机再度深化。回溯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在该问题上的相关反应,“重大威胁”说不免另有深意。纵观1998年第一次朝核危机以来日本的系列军事“动作”,日本借朝鲜发射导弹或进行核试验之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实现军事强国化的战略企图昭然若揭,而日本利用朝核危机发展自身军事力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金莹 《当代世界》2016,(10):50-53
正2011年3月爆发的日本福岛核事故是人类六十多年核电发展史上最为严重的核事故。自事故发生以来,核污水问题、对核反应堆的报废以及除染工程等都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安倍政权的态度是未来核事故处理面临的最大挑战。对于福岛这个当前东亚乃至太平洋地区最需要关注之"岛"的态度,已成为考验日本是不是"负责任国家"的重要试金石。  相似文献   

8.
金嬴 《当代世界》2021,(6):68-73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10年来,核污水处置问题始终是日本政府处理事故善后工作面临的首要挑战.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单方面作出核污水排海决定.这种做法基于短视思维和功利主义,未正视核污水排海的潜在风险、未穷尽安全处置手段、未全面准确公开相关信息、未与国内外公众充分沟通,受到广泛的质疑和反对.日本应与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加强协调、密切协作,秉持科学严谨、审慎负责的态度,有效应对这一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9.
3月11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在9级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并发生核泄露,此次福岛核泄漏事故会不会继续升级?对中国公众健康和环境是否有影响?中国核工业设施安全性能如何?日本核泄漏给核能开发带来哪些警示?这都是需要我们在重灾过后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叶菁 《法制博览》2013,(3):45-4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由此引发大海啸,这不仅给日本国民,也对我国境内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和威胁,也使我国核安全法律体系遭受严峻考验。文章通过对日本核泄漏事件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我国核安全制度存在的诸多不足,对此提出完善措施,从而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持续安全的能源保障,促进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反核反战是日本共产党20世纪80年代的中心任务。日共为此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和倡议,大都得到日本国内乃至整个世界和平进步力量的共鸣和呼应。日本共产党坚定地致力于反核反战,既有日本是唯一遭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国家的原因,更是该党一贯的和平理念与信仰追求使然。反核反战成为日本共产党的一个政治符号,获得了日本不少左翼选民的长期支持,也是日共在国内外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内,台湾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日本占据台湾后,先是实行“工业日本,农业台湾”的政策,从台湾输入蔗糖与稻米,向台湾输出工业品与消费品。193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后,台湾作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南进基地”,战略地位上升,殖民当局乃极力在台湾发展与战争相关的重化工业,台湾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至1940年代,重化工业的产值已超过农业与轻工业的产值。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把能源的稳定供给、廉价供应和环境保护视为能源政策追求的三大目标。基于发电成本可控、能源供给安全和缓解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优势,核能成为日本实现其能源政策目标的首选。福岛核事故后,日本政府被迫重新反思核能政策,围绕能源结构调整与核能政策前景等核心议题,"反核派"与"拥核派"展开激烈辩论。"反核派"从"福岛灾难"、核事故频发、核废料处理难题等方面提出反核的多重理由;"拥核派"则从能源、经济和政治视角阐释继续坚持核能发展的现实动因。后福岛时期核能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加,核能发展充满不确定性,日本核能政策的前景取决于日本在提升核能安全、更新核安全文化和增强民众接受度方面的进展程度。  相似文献   

14.
赵文秀 《法制博览》2014,(2):102-103
我国是核利用的大国,但在核损害民事责任方面还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的发生,使国内学者意识到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性。而且这一课题的研究可以填补我国在核损害民事责任方面立法的缺失,使我国的立法更加完善,实现依法治国,又可使我国在应对此类紧急事件时有法可依。虽然到目前为止,日本核泄漏未影响到我国,但前车之鉴,也不得不要求我国做一些制度上的弥补。  相似文献   

15.
<正>2011年日本爆发的福岛核泄漏事件并未阻止安倍内阁寻求发展核能的计划。2012年安倍执政后,日本开始逐渐重启关停的核电站,并积极走向海外开展核外交。降低化石燃料费用、促进经济发展、拓展核外交、维护减排形象和国家安全,是日本寻求发展核能的深层原因。不过,日本国内的反对声音、高昂的建设成本以及不健全的核安全文化,制约了其核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博渊 《南风窗》2014,(8):71-73
2010年创办核峰会起,奥巴马政府的"讨钚"行动就开始了。这是奥巴马的全球一盘棋,以示并非专门敲打日本。而日本的低调配合,为奥巴马4月访日省去不少波折。3月24日至25日,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召开,商讨核反恐问题。而由1月份共同社首先曝光的美国向日本讨要冷战期间赠与的敏感核材料一事,也在峰会开幕当天获得初步解决。日美首脑发表联合声明称,日本将向美国移交数百公斤敏感核材料,包括高浓  相似文献   

17.
一、第四届核安全峰会举行“中国方案”展现责任与担当
  4月1日,来自全球超过50个国家的领导人,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等在内的国际组织,在华盛顿召开以“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为主题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核安全峰会由美国总统奥巴马首倡,主要围绕核裁军、核不扩散、核安全、核能四个方面展开。近年来,恐怖势力日益猖獗,国际社会对核恐怖主义的担忧随之上升。加之日本福岛核泄漏、朝鲜核问题久拖不决等因素影响,核议题在全球治理清单中的排序明显上升。奥巴马也希望以核议题为突破口,通过推动核安全治理进程,为其“政治遗产”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大海啸和核事故,对日本列岛造成战后以来最严重的复合型灾难与系统性破坏。日本前经济企划厅长官娇屋太一称之为继幕府末期、太平洋战争之后,日本历史上的“第三次战败”。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外交解密档案和有关当事人回忆,由于国民强烈的反核感情和战后特殊的国际环境,战后日本的核政策表面上主张"和平利用"核能,倡导"无核三原则",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没有公开制造核武器。然而,在和平利用名义下进行的核电开发,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军事意图,与追求核武器"制造"能力的军事目的紧密结合,成为一个"核电"与"核武"互为表里的复合型政策体系。在该政策的推行过程中,日本还先后两次与美国签署"核密约",允许美国"运进"核武器,寻求美国的核保护伞,并在依赖美国核保护伞的背后,通过发展核电,行独立保持"制造"核武器潜在能力之实。  相似文献   

20.
2011年国际政治形势与上一年一样,也是“乱”字当头。从日本福岛核灾难到欧债危机;从美国“重返亚太”到俄罗斯搞“欧亚联盟”计划;以及从“阿拉伯之春”高潮迭起到“占领华尔街”运动向全球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