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战略通道是各国利益的交汇点,是牵动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课题,关系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人流、物流、金融流、信息流、文化流等的往来急剧增多,对国际战略通道的利用率也大幅提高,国际战略通道对于中国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性也愈益突出。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国际战略通道问题,综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战略观念与战略思维是影响国家战略行为的深层因素。美国在成长为超级大国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战略安全观念与战略思维方式。综合考察战后以来尤其是冷战期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缔造与实施过程,可以看出,美国战略安全观念与战略思维方式有几个近乎一以贯之的显著特点:立足"最坏假设",强调实力地位,保持技术优势,偏重军事手段,追求绝对安全,维持全球霸权,秉持道德普遍主义和意识形态优越论。其中,物质与精神并重,权力尤其武力手段与道德、意识形态旗帜并举,是最具美国特色的战略思想。这些思想特征构成美国安全战略的深层脉络,在战略实践中起起落落但从未销声匿迹。这些思想观念所塑造的全球战略既成就了美国的超强地位,也造成了美国霸权的困境,是理解当前和未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历史与思想线索。  相似文献   

3.
自立国之日起,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行为模式就深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影响俄罗斯对外战略与行为模式的意识形态主要是源自东正教的救世或曰使命意识,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时,西方化思潮与情结在19世纪以后也时隐时现.意识形态制约和影响对外政策给俄罗斯带来了严重后果.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开始确立国家利益观念,意识形态的影响渐趋消褪,作者认为这是俄罗斯对外战略观念的一次深刻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国际文化(或称共有观念)对国家外向行为有着重要影响,中国崛起对世界产生何种影响,取决于中国与其他国家互动中形成的共有观念及其建构的利益;崛起的中国的角色身份,不是由内在属性决定的,而是在与其他国家关系中确定的。推动国际文化向更高阶段发展,是中国崛起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的根本路径。但这不是中国单方面能够做得到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走出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是中国文化外交战略的一个重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本动因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在冷战后与全球化相互叠加的时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上升;二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三是中国文化自信心的提升和政府外交观念的更新。当前,尽管中国文化外交与文化"走出去"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在文化与软实力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简单化地将文化"走出去"等同于赢得软实力;二是相比于西方,当今中国文化处于结构性弱势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本身存在多元价值冲突,因而在如何选择中国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外交上存在困境。化解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注意两点:一是争取国际话语权,努力改变中国在国际文化价值观中的结构性弱势地位;二是重构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在文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保持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寻求最佳的平衡。  相似文献   

6.
天朝观念是近代以前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核心思想。目前,虽然学术界探讨其形成和发展的成果已经颇多,但对于其起源和形成过程,并没有给出一个机制上的解释。本文认为,天朝观念缘起于人类群体普遍具有的自群体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也始终构成天朝观念的基本内核,并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受中国优越地位、中国文化、中国与周边国家互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塑造形成。而且,由于中国长期居于东亚地区的优越地位及中国正统文化的影响,天朝观念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国家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华接触战略与人权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对华总战略是“接触战略”。在这一战略的统领下,美国制定了各种具体战略,其中人权战略是最重要的次战略。美国的人权战略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政治安全。如果美国的人权战略得逞,中国现行的社会政治制度将会解体,政治、社会将陷入严重动乱,国家结构也将因此走向解体。因此,要充分认识美国人权战略对中国的危害性,制定相应的对策,粉碎美国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企图。  相似文献   

8.
中国发展需要应对的西方观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发展是在世界现代化竞争中进行的,尤其是以西方为追赶标准的,西方观念的价值取向和政治要求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尤其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社会稳定、文化建设、国家形象等方面西方观念对中国发展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制必须认真应对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引擎。"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等将在中国催生一场"新产业革命",使中国自身的比较优势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反映了当代信息化高度发展条件下技术范式的深刻变化。今天社会生活正日益高度数据化,数据信息的传播也从单中心、单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际上出现一些“看淡中国发展前景”“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这反映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优势缺乏准确认知,无法辨识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战略新机遇。事实上,从历史维度看,国际体系转型蕴含着双重战略机遇。一是国际秩序整体上从殖民秩序、霸权秩序不断向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转型;二是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历史主动性和不断上升的塑造能力。从空间维度看,随着技术和产业的深刻变革,中国在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蕴含着重要的战略机遇,尤其是超大规模市场和生产性权力结构所形成的市场空间整合效应,铁路物流和数字贸易的发展,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产业变革等,都为中国带来了战略新机遇。从关系维度看,中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传统逻辑,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范式,促进全球治理机制改革创新,合力应对全球性挑战,为大国关系总体稳定及巩固和拓展中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提供了战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1.
<正>记者:"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的合作发展理念。倡议提出至今,在国际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您对"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如何评价?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有什么意义?沙尔平:我认为,"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更高的标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之伴随的是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生态上的巨大变革。这一过程德国也经历过。在经  相似文献   

12.
重要战略机遇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思想发展的里程碑,十多年的发展使其经历了一个从外生性机遇向内生性机遇不断转变的过程。从时间逻辑来看,重要战略机遇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头十年,国家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主动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外生性机遇;二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段,主要表现在原有的支撑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优势逐步消解,取而代之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中欧关系、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等倒逼形势发挥内部效用的内生性机遇;三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后半段,主要表现在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正在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变量,影响着世界发展格局,主动创造中国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建国初期的法制变革,在制度和观念两个层面展开.相较于法律制度的废立,法律观念尤其是乡村法律观念的转型,更为复杂和艰难,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在1952年的司法改革运动中,中共借鉴群众运动的经验,通过话语转化、组织控制和图景展示三种手段,成功地在乡村塑造了新法律观念.这一伟大历史过程,反映了建国初期中共对法制建设的探索,体现了中共灵活的政治运作、求是的群众作风和强大的组织动员.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建设城乡新生活 成都七年发展方式变革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中  赵义 《南风窗》2010,(6):32-33
<正>对中国而言,2010年将是能否实现重大转折的一年。春节前夕,中央高层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将贯穿今后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发展理念的深化、发展道路的拓展、发展环境认识的提升,这些都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意味着发起一场全面的变革,势必深刻影响我国社会建设、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5.
公共权力观念是政治观念的核心,农民政治观念的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维度。本文通过对2000年和2017年两轮山东农村调查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新世纪以来的"社会政策下乡",农民的政治观念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由"社员意识"向"村民意识"的回归以后,正在由"村民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型,主要表现为参与村庄选举的权利意识增强了、民主选举意愿超越了村庄"熟人社会"的界限、越来越关心国家政治、对公共权力的期望趋于理性以及对公共权力的评价更加积极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政治建设的制度设计应充分回应农民政治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6.
亚太地区的安全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相关国家也都在思考和调整各自的安全战略。国家安全利益的实现需要我们更好地把握周边安全形势变化的走向,充分地了解影响主要国家安全战略变化与调整的观念因素。战略文化塑造了战略偏好,从而决定了国家之间不同的战略行为,它在物质性解释和观念性解释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我们理解亚太地区国家的安全政策选择注入了一个新颖而有价值的视角。文章对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印度等亚太地区主要国家的战略文化及其特征进行了考察和概括,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究影响这些国家安全政策形成或变化的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根源,并在纷杂的环境中对这些国家安全战略的走势做出一定程度的判断及预测。  相似文献   

17.
探索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 2 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变革与发展中面临的最重要的时代课题 ,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分别从构建中华民族新文化、解放思想、推动文化现代化、提高民族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 ,创造性地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思路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拓展着先进文化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18.
在城乡关系变革的客观走势已经显现的情况下,有必要考察城乡关系变革的观念上的"临界点".本文通过对2006年7月一项问卷调查资料的分析发现:城乡居民之间虽然存在着结构性的利益矛盾,但是城市居民对农民和农民工的社会歧视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城乡关系变革的"文化障碍"并不存在,缩小城乡差别几乎是城乡居民的共同愿望;从城乡居民城乡关系观念的角度来看,就业制度改革应该作为城乡关系制度变革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9.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班一年来,在外交战略方面以延续和继承为主;同时,结合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国际形势面临重大挑战及国内外政府集中换届等内外形势发展,新领导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特点鲜明和内涵丰富的调整,如细化战略定位,更新战略思维,坚持战略定力,加强战略主动、运筹战略布局和发展战略理论等。展望未来10年,中国外交战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加大理论创新力度和提高执行能力,对中国外交的指导将更加进取、务实和有效,并在应对挑战和克服困难中继续发展。中国外交战略需要更加体现上升期全球大国的视野和思路,做到基于实践探索的战略建设,进一步调整战略目标、建构战略合作网络,深化战略理论研究。中国外交战略更要有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角,考虑到形势的发展和内外环境的互动,使中国外交战略同中国的大战略更加紧密地结合,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国内支持基础。最后,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和外交学界要有充分和紧迫的历史使命感,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中努力建构和发展中国的战略学,并以此丰富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缘战略理论与实践传统。在旧王朝崩溃的大混乱中,中国的地缘战略传统主要体现为众多的权力竞争者对通过寻找、占领和开发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的领土空间以实现争霸天下目标的论述及实践。为应对外来军事挑战,中国的地缘战略传统有进攻战略(以领土控制为目的的军事远征)和防御战略(利用地理实施总体防御)之分。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过程中,中国的地缘战略体现为综合使用各种手段来维系帝国威望、营造势力范围和塑造国际秩序(朝贡体系)。而"反地缘政治"传统的存在也使得意识形态因素长期以来对中国对外战略实践影响颇深。中国地缘战略传统的启示意义主要包括:第一,必须高度重视国内秩序的稳定;第二,构筑周边安全环境必须重视硬、软手段的平衡应用;第三,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必须重视对中国价值文化的弘扬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