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层出不穷,触目惊心。大学生犯罪具有多样性、爆发性、残酷性、智能性、无因性等特征。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有:大学生的性格和人格存在缺陷、学校教育不适应现实需要、家庭教育失败、社会上犯罪亚文化渗透等。就预防和控制大学生犯罪而言,学校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做好管理工作;应更加重视和完善家庭教育;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做好社会控制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少年犯罪前辍学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年犯罪与中小学生辍学问题密切相关。中小学生辍学原因有其自身的问题,也有其家庭和学校管理教育的问题,更与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有关。防止中小学生辍学是预防和减少少年违法犯罪的有效对策,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同心协力,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其中,家庭的负面影响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一个直接的和重要的原因,尤其是改革开放引起家庭的巨大变迁导致家庭矛盾冲突增多,家庭暴力成为家庭因素中造成青少年犯罪的最重要原因。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粗浅探析。  相似文献   

4.
对十二起大学生杀人案件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学生杀人犯罪是当前最为严重亦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一种大学生犯罪。大学生杀人犯罪有作案手段残暴、后果严重、财杀情杀居多等特点。大学生杀人犯罪是大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及高校教育、管理缺陷、教育腐败在一定事件压力综合作用下发生的。预防、减少大学生杀人犯罪需:改革高校教育内容、加强高校管理、惩治教育腐败、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等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犯罪率持续攀升,给自身、学校、家庭以及社会都造成了严重危害。预防、减少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该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犯罪现状及特点进行总结,并对大学生犯罪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解决大学生犯罪的相应措施及方案。  相似文献   

6.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形态在行为学及个体方面存在明显的共性特征,未成年人犯罪之所以存在这样的共性,家庭、学校和非人际交往媒介等社会因素的对其有一定的影响,未成年人本身的心理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除家庭、学校、社会等不良因素影响外,其不成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不良的人格特征是他们走向犯罪的内在原因,了解特征和掌握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动机和不良人格特征及矫治的内容方法,对我们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寓教于审,教育、感化、挽救少年犯有很大的帮助和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少年犯罪心理矫治的概念少年犯罪心理矫治,就是对已形成犯罪动机和犯罪意识的个体,或已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的少年,通过深入分析和诊断他们犯罪心理原因和特征,确定矫治改造方案,纠正和消除犯罪动机,矫正其特有的人格障碍和缺陷,从而使…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原因有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针对性不强、家庭影响和对宗教的认识不全面等。宗教对学生的影响既有增强进取心,克服自卑感等积极的一面,又有不思进取的心态,产生自我满足,安于现状,甚至与社会脱离等消极的一面。为克服其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应关注大学生生活环境的科学营造,从提升大学生自身素质入手,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宗教。  相似文献   

9.
在对天津市某区的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农村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由于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教育管理制度对外地务工人员子女的歧视性限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的缺乏适:应能力等原因,致使大量留守青少年出现。他们所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体现出共同犯罪、偶发性犯罪、边缘化犯罪和财产性犯罪的特点。现有的城市教育体制存在障碍和家庭中父母的角色不健全等因素是造成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日益严重的原因。我们应该从消除城市学校的歧视教育体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与基层自治建设,加强对有违法犯罪倾向的留守青少年的管理和教育等方面加强对留守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犯罪何以频发:我国青少年犯罪原因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其犯罪原因的复杂性和预防的艰难性已经形成共识。通过对青少年犯罪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数量上呈上升趋势,且以青年犯罪为主。青少年犯罪具有以下特点:单亲家庭青少年犯罪数量增多,且多是暴力行为;犯罪中留守儿童犯罪增加;犯罪前多有不良行为或不良嗜好;犯罪动机的突发性和单一性。根据青少年犯罪的最新特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深入系统的分析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变量如何影响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愈加突出,究其原因,除了未成年人自身身心发育失衡、家庭管教监护缺失等原因以外,还有学校法治教育薄弱、社会环境失序等多重诱因。为了矫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解决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问题,既要从内入手,依托数据分析预测与评估改善系统,锁定存在不良行为的未成年群体,强化其责任感与道德感,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又要从外发力,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教育规制下,有效改善未成年人不良势头、遏制犯罪低龄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司法实践表明,少年犯罪原因以外部影响占主导地位,而外部环境的诸因素中,因不良交往而误入岐途的尤为明显。笔者所在的上海普陀区法院少年庭,1998年审结少年犯罪案共51件,涉及少年被告人102名,初犯、偶犯为50%,犯罪原因为外部影响的为100%,其中不良交往有72人,占70.6%。由此可见,不良交往与少年犯罪的关系,确实不可轻视。(一) 不良交往是少年犯罪的“中介剂”。家庭、学校、待业、文化生活等因素都与少年犯罪相关,但这些因素都是通过不良交往的“中介”而起作用。如家庭因素中,父母双亡、父母离婚、管教不当都可能导致青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广东“黑龙会”案可以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多方面原因,有教育功利化、家庭教育缺陷、治安管理失范、犯罪亚文化的牵引等等,牵扯到素质教育、宗族观念、社会文化、家庭培养、司法救助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可以说,“黑龙会”的扩张与覆灭是多种不良因素合力酿成的悲剧。因此,必须综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诸多方面因素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城区青少年犯罪已具有智能化、成人化、暴力化的特点,其原团既有社会方面又有家庭方面,只有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社区、家庭、学校共同协力,才能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5.
台湾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犯罪朝着恶质化、低龄化、团伙化、网络化等多元方向发展,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造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家庭的,又有学校和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社会和家庭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方面。台湾当局和各种社团针对这种现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困扰着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山东省女性青少年罪犯的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当今女性青少年犯罪存在六大特征:女性青少年犯罪在人数上呈递增趋势,侵财犯罪呈增多趋势,流动人口犯罪增加,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新型犯罪苗头增多,农村籍罪犯和无业人员仍是女性青少年罪犯中的主要群体。从社会原因、个体特征、心理特征分析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原因。预测山东女性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并从五个方面提出预防青少年女性犯罪的对策建议,即:强化家庭以及学校的责任,构筑预防犯罪的第一道防线;加大立法步伐,从法律上保障女性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完善社区保障功能,健全社区保障的预防体系;发挥妇联主导作用,建立公力救济机制;利用社会资源,健全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未成年人犯罪近两年数量增加,并且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趋势。而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其中家庭教养与未成年人犯罪联系紧密。以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与亲子关系量表为基础,分出专制型家庭、溺爱型家庭、冷漠型家庭与矛盾型家庭四类不良家庭教养方式。从家庭教养与其他因素对犯罪人格形成的影响两方面入手,综合分析这四类家庭教养角度下未成年人犯罪特征差异。为防治这四类家庭教养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可以通过促进家庭教育立法、实行家庭监督问责制度、加强对监护人的法治教育和加强政府、学校对未成年人家庭的关注的对策,更有针对性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相似文献   

18.
在青少年犯罪中,大学生实施的杀人伤害等暴力犯罪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导致这类案件发生的原因很多,但犯罪人有缺陷的心理和性格因素占有重要的位置。而且,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性格缺陷问题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有天生的遗传等因素外,它们的形成还受到家庭和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生活贫困和暴力文化对犯罪人危险心理和个性的形成有最直接的影响。这是我们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暴力犯罪必须着力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新疆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峻,其产生是个人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条件等相互交错的结果。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关键靠教育。为此,必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富有成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网络。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理论历来关注犯罪研究,它对犯罪行为的研究特色主要体现在研究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方面。心理学家倾向于对犯罪行为进行精确的定量研究。本文回顾了近30年以来国外心理学关于影响犯罪因素的一些主要研究,其中涉及到传统的智力因素、人格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同辈群体、情境因素、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等。因为智力、人格、家庭、学校和情境等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传统因素,所以。本文着重地介绍了影响犯罪行为发生的动机因素和决策因素。并还进一步提出,个体的犯罪行为不仅受到犯罪倾向与犯罪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在犯罪机遇前的理性选择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