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继承传统文化中“恤幼”思想和借鉴西方现代福利社会理念的基础上,我国台湾地区的未成年人保护取得了长足进展,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法律制度。总的来看,我国台湾地区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制度包括三大部分:一是未成年人的早期福利保护,二是对犯罪或虞犯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与矫正,三是对被害未成年人的保护。这三部分有机结合,构成了全方位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
作为早期福利保护的衔接,未成年人的发展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原则为联合国公约文件所肯定。未成年人的发展环境主要包括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与教育模式问题、未成年人的文化娱乐与媒体管制问题、未成年人的社会交往与“少年帮派治理”问题,以及未成年人的意见表达权与社会事务参与问题等。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未成年人的发展环境也相对复杂,因此有必要高度重视上述问题,以保障未成年人社会化目标的顺利实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未成年人刑事诉论程序必须以未成人的身心特点作为自身的归依,以区别于广泛适用于成年人的普通刑事诉讼程序,同时又体现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作为特别诉讼程序的特点。刑事诉讼程序具有的打击犯罪的使命以及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护的关注,构成了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格调。尽管目前在世界上, “福利”模式与“司法”模式有不断融合的趋势,并且刑事诉讼追求的是保障人仅和打击犯罪的双重目标,但是在目前, 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别程序还是要强调对未成人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四川、重庆两地未成年人犯罪调研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重庆两地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基本情况、犯罪类型与特点等的分析,提出政府在未成年人立法、司法、福利、行政管理、文化引导等方面的职能的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上升的根本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罪”不在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刑事政策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发展的理论和政策基础。但由于这一政策没有通过明确的规范内容嵌入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特殊程序设计之中,缺乏配套的多元教育帮教措施,标准化司法办案的操作性不强,影响了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实际效果。实现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政策目标,要明确社会转型时期国家社会应当承担的福利责任,完善"保护优先、福利为底"的教育帮教措施,使原则性、抽象性的刑事政策能够实质性贯彻到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特殊程序之中,真正发挥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应有功能。  相似文献   

6.
我国台湾地区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台湾地区的未成年人法律保护经历了独特的发展历程,也取得了斐然成绩。其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以《儿童与少年福利法》和未成年人福利机构为基础的未成年人早期福利性保护制度,以《少年事件处理法》和未成年人司法机构为基础的犯罪少年或虞犯少年的司法保护与矫正更生制度,以及以《犯罪被害人保护法》、《儿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条例》、《家庭暴力防治法》和被害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等为基础的被害未成年人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彰显了我国对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关照,是我国人权保障事业进步的重要标志。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契合国际上惯行的儿童福利理念的意旨,要求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和最大利益;体现国家亲权理论的精神,强调国家和社会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最终责任主体应负的监护义务;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在要求,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个别化与宽缓化处理;是社会参与原则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的应用,强调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来;有助于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实现,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少年司法要注入儿童福利因素,建立司法与福利的协同与融合机制,其基础是建立两个系统间的分流制度,完善从司法系统转向福利系统的分流路径。本文认为,少年司法中要明确由专业社工承接分流后处遇,在借鉴国外转向和社会工作参与的基础上,对罪错未成年人开展多学科与跨专业的专业评估,在司法体系的各阶段中建立分流机制,明确被分流未成年人的范围、分流路径、分级处遇措施,建立分流后处置场域,设置分流官角色,增加分流项目。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彰显了我国对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关照,是我国人权保障事业进步的重要标志。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是《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司法制度,契合国际上惯行的儿童福利理念的意旨,要求充分保障未成年人的权利和最大利益;体现国家亲权理论的精神,强调国家和社会作为未成年人保护的最终责任主体应负的监护义务;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内在要求,强调对未成年人的个别化与宽缓化处理;是社会参与原则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的应用,强调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到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来;有助于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的实现,切实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上海1984年以来未成年人犯罪数据的全面采集提炼,我们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研判其总体趋势。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应该设定合理区间值科学评估犯罪防控工作;提出维护未成年人权益,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是防控未成年人犯罪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期待上海率先制定《儿童福利条例》,并在政府层面设立儿童工作专门机构,将"增进少年幸福"作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