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蒋醺 《法制博览》2008,(10):18-18
苏东坡在最落难的时候,在岸边写下“大江东去,浪淘尽”,写出最好的诗句出来。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漂亮、工整、华丽,而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他让很多人受过伤。他得意的时候,很多人恨得要死,别人没有他的才气,当然要恨他。但是他落难写的书法,这么笨、这么拙。歪歪倒倒无所谓,却变成中国书法的极品。  相似文献   

2.
高亚立爱写字,且一写就写了30多年.一个人对于一件事能够持续这么多年,应该说是一种境界了.高亚立学书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临帖、读帖、看书,然后借鉴当代高水准的书法佳作进行再创作. 高亚立说,学习书法没有捷径可走,也没有岔路可行,就足一条路:习传统,研经典.为此,他付出了很多,但了解他的人却知道,他付出的不光是时间,更多的足一种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3.
很多人热爱谢辰生,说他就是中国的一件珍贵文物;也有在很多人恨他,恨他的人多半也觉得他像文物,或许更像时代洪流中一块格格不入的顽石。  相似文献   

4.
人生中,我们不知有多少次要踏上遥远的旅程.远方的风景诱惑着渴望的眼睛,让我们一次次穿越一座座城,抵达离梦想最近的地方.旅途漫长,很多时候车窗外的仅仅是风景,与我们没有半点联系,所以旅途常常是让人昏昏欲睡的.但是,总有那么一座城,路过的时候,你是醒着的,炯炯目光几乎要通过车窗把它穿透. 远方的一座小城里有我的母校.  相似文献   

5.
正经常看到姥爷的笑容,很多人以为这个老头儿一辈子很顺。其实不然。有人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幼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姥爷一生坎坷,这三件事,他都赶上了。他7岁丧母、12岁丧父,中年时,他唯一的儿子因病走失,妻子遭遇车祸去世。面对生活给他的一系列打击,他从没有抱怨,永远那么乐观。他一如既往地照料4个女儿,一如既往地帮忙拉扯外孙外孙女。在很多老辈人那里的"重男轻女",他从来没有,这么多年,他总  相似文献   

6.
叶雷 《工会博览》2014,(20):42-42
很多人说,天底下的字,“人”字最难写.从书法的角度,字的笔画越少,越不容易写好,“人”字只有两笔,一撇一捺,写好不易.更重要的是,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复杂与变动的,因此“人”也是复杂和变动的,要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完整人生,太不容易.星云大师有位徒弟,美国博士毕业后问师父:“我现在得到博士学位了,以后要再学习什么呢?”星云大师不假思索地回答:“学习做人.学习做人是一辈子的事,没有办法毕业的.”  相似文献   

7.
房产     
在老城人的眼中,只有两样东西是保值的。一是黄金,二是房产。但随着年代的变换,黄金也并不那么保值了,于是就只剩下房产。房产也是衡量一个男人对女人爱与不爱的准则。当一个女人幸福地告诉你,他把房产写了我的名字的时候,那这个女人的一生好像就有了保障,证明现在和她厮磨的那个男人对她是真心的。有很多例子,当一个男人准备变心时,那他就会偷偷地去公证处把房产的名字换掉。于是老城的许多女人的绣花枕头里都会秘密放着写上自己名字的房产证。当脑袋和绣花枕头里的房产证贴在一  相似文献   

8.
你有没有钱     
李敖 《法制博览》2011,(10):43-43
宋朝的司马光是国家的大臣,很多人刚进朝廷的时候总是先去拜访他。他跟对方聊天的时候常常问一个使人很难堪的问题。他问:你家里有没有钱?你的开支够不够?你有没有欠人家的钱?诸如此类。被问的人出来以后都很奇怪,说司马光这么了不起的国家大臣,  相似文献   

9.
正工作与生活中,总有一些人是我们非常喜欢的,也总有一些人是我们非常不喜欢的。当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时,总会感觉很不舒服,也很不自在,气氛总是显得那么尴尬。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我们该如何相处呢?北京市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在问如何跟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之前,请先弄清楚自己为何会不喜欢这个人。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不如意常八九.”对孙××来说,此话表达的远远不够.他似乎没有如意的时候.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孙××告诉记者,自己是父母的养子,母亲在世时,只知道户口本儿、身份证上登记的自己的出生时间,不像很多人那样,会清楚地从母亲那里听到自己出生的年、月、时.当年到建工集团当建筑工人学电工,还是接了养父的班.孙××很娇惯,接养父的班是因为养父不放心他到别的单位工作.但养父母还健在时,他就辞了职,自己“下海”经商去了,开了一个小到只有一只皮包的装修装饰公司,还在那个年代办了一本支票,用支票请朋友们吃喝,直到后来媳妇离婚,女友散伙.  相似文献   

11.
“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 “学书无日不临池,心摩手追有谁知.励志写尽池中水,半生求得一笔直.”这是雨石50年学书法的体会,也是他的座右铭. 说起学习书法,雨石说:“我首先要感谢我的母亲.”雨石告诉记者,“文革”时期学校每天只上半天课.雨石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年,其母与著名书法篆刻家徐之谦同在荣宝斋工作,于是妈妈就领着雨石到徐爷爷家去学习书法.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13)
正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的教育开始提倡素质教育,而不是应试教育了。结果,教育界很多人不知道怎么搞了,因为在上面,高考的指挥棒、社会的用人标准,还是没有什么变化。所以,高考前突击补课、强化训练、加班加点学习的情况,在各个中学,还是没有得到改变。再后来,高考的时候,一些公办学校因"倡导素质教育",所以升学率没有过去好了,甚至落后于一些民办学校。  相似文献   

13.
周传雄 《法制博览》2010,(17):24-26
溥仪,中国末代皇帝。关于他的故事很多。很多与他相关的人都出了回忆录,如溥仪的第四任妻子李淑贤写的《我的丈夫溥仪》、他的侄子毓儋写的《真实的皇帝溥仪:来自宫内的证言》……  相似文献   

14.
时下,很多人喜欢用"大"字,动辄大手笔、大项目、大工程……但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北京植物园的工会主席车启升一直在说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轰轰烈烈,只有实实在在。当选工会主席16年来,职工们眼中的车启升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衣着依然那么朴素,说话也总是简明扼要。而植物园  相似文献   

15.
陈彧 《南风窗》2014,(20):79-81
“文物就是这样,有很多未知,你没有能力,看着它没有用。比如我们任何一个人对小说的评判,最简单就是喜欢不喜欢,再复杂一点,就是写得好不好,再复杂一点,才是你对它的专业判断,但是文物不是。”  相似文献   

16.
法国人对图书的热爱我是知道的.大概在三四年之前吧,上海领事馆的法国总领事郁白先生来到南京,吃饭的时候闲聊,他告诉我,他就要离开中国了,最近刚刚买了一些中国书.我问他买了多少,郁白先生想了想,笑着说:"两吨." 一个买书的人用"吨"来做他图书的计量单位,老实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我想,这可能就是法国人了,做事和说话都要不同寻常.但是,就在不久前,我在法国参加了他们的第二十四届图书沙龙,我终于发现了法国人最平常的一面,最自然的一面,那就是他们对图书的喜爱.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西城区少年宫的书法教室,你会不由得被墙上一幅幅书法作品深深吸引,它们或龙飞凤舞或柳骨颜筋,颇富大家之风范。若是第一次来的人,肯定不相信这些作品的创作者竞都是五六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小孩子是如何写出这样一手好字的?让我们走近西城区少年宫的书法名师,肖毅。肖毅自幼喜爱书法,和很多现在她带的小孩子一样,肖毅小的时候也在西城区少年宫刻苦研习,小小年纪便展现了很好的书法天赋。  相似文献   

18.
花钱的事     
史铁生 《法制博览》2008,(12):21-21
据说,我家祖上若干代都是地主,典型的乡下土财主,其愚昧、吝啬全都跟我写过的我的那位太姥爷差不多:一辈子守望着他的地,盼望年年都能收获很多粮食,很多粮食卖出很多钱,很多钱再买下很多地,很多地里再长出很多粮食……如此循环再循环,到底为了什么他不问。而他自己呢,最风光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坐在自己的土地中央的邋里邋遢的瘦老头。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年轻人,他家世显赫,无论历史还是财富都曾让人艳羡,但是很可惜,他本应继承的遗产在种种变乱和祖宗自己的失误中已散失殆尽.这让他家门蒙羞,也让他一贫如洗.但是这个小伙子却白手起家.重新振作起来.他积累财富的速度是惊人的,之前几乎没有人曾经做到过.  相似文献   

20.
“就那么几个鸟房子,他们喜欢得不得了。”当缩在肥大棉袄里的谢英俊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从表情上看,我不大好判断他究竟是得意还是真觉得无所谓。这个来自台湾新竹的建筑师坐在位于河北定州晏阳初乡村建冰冷的宿舍里,蓝棉袄脏兮兮的,蓝棉鞋也沾着草沫,连脸上没洗干净的样子,仿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