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是有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忽然心血来潮,问大臣赵普说:“天下何物最大?”一时问住了赵普。皇帝并不罢休,又追问下来。赵普想了想说:“道理最大。”这话有些风险,为什么不是皇帝最大,而是“道理”最大呢?如果,宋太祖是个不讲“道理”的人,事情麻烦就大了。好在这位皇帝还懂道理,便连连称善,夸赵普答得好。  相似文献   

2.
孔子云:“勿友不如己者”。古来做大事者不能缺少兄弟,要找兄弟就找最强的。兄弟没有本事,不如不做兄弟。这道理很简单,兄弟太弱,就会拖累大家,尤其在关键时候要误大事。兄弟必须强,才能叫兄弟。“兄弟”二字可不是随便乱叫的,它意味着打拼,其次,才意味着开心。不打拼怎么会开心?所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当然以“难”排在前头。兄弟以“难”字当头。兄弟以“难”字开始。以“乐”字终止。兄弟做到享受的份儿。兄弟就做不长久了。  相似文献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应该是大家很早就熟知的句子。文人们赋诗写菊,大多要拉扯上“东篱”和陶渊明,陶渊明和菊已密不可分。菊者,花中之隐逸者也,而陶公,人中之隐逸者也。原来读陶公之诗,但觉清气逼人,现在懂得了道家所奉行的道理,才明白陶渊明的所行所为多有道家风范。  相似文献   

4.
自“三皇”而始,“三”这个字就被中国人赋予了非凡的意味,而“三”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许多做人、做事的深刻道理,你不信吗?那好,我们不妨就来谈谈“三”,说说“世”吧!  相似文献   

5.
如今,民工的处境实在是不尽人意。有一个地方流行一句口头禅:“你别把我当民工整啊。”听起来令人心酸。有一位社会学家说,民工就像一只烤熟了的地瓜,别人随便一脚就会将它踏得稀巴烂。这话听起来刺耳,但并非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6.
张刃 《工会博览》2023,(23):41-42
<正>京剧被誉为国粹,有人就以为它历史悠久,可与诸多流传上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媲美。但事实上,京剧诞生至今不过200多年,甚至不如许多京城“老字号”更加“老”。京剧之所以成为国粹,不仅因其丰富内涵,而且有一个融合、发展的演变过程。从“四大徽班”进京说起说起京剧源头,许多人都知道“四大徽班”进京,甚至说,没有“四大徽班”进京就没有京剧的诞生。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是严格来讲,也有些片面。  相似文献   

7.
善读可医愚     
关于读书的话题,前人已讲过许多。几乎人人都能讲出一套为什么要读书的道理。诸如“为革命而读书”,“为工作而读书”,为“消遣而读书”等等。现在的“世界读书日”。重新引出读书的话题。这使我想起10多年前文坛出现的一场关于读书的论争。有位著名学者写文章批评当时很走红的一部小说,用了“无聊才读书”这句话,惹得那位作家勃然大怒,你来我往,打起了一场笔墨官司。  相似文献   

8.
眼界     
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做人。”这些相似的传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9.
通常.“智慧”是一个褒义词。不过,所谓智慧还有它的另一面,有时候并不褒义。比如说.甲欠了乙的钱,乙来要账,甲就能编出许多妙不可言的理由,许多匪夷所思的道理,让对方觉得自己没道理向人家要账,即便是要,也应当求人家才是。你说这甲是不是智慧?肯定是,却是用歪了地方。  相似文献   

10.
有人出轨,他人的第一反应总是: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我们把出轨看作是人的一种天性,那么,问题就要从反面来提出:人们为什么要服从。但是,在一个习惯了规则的社会里,服从反而是一个不需要提出的问题。那还要问吗,人天生就要服从,服从在这里又变成是人的天性,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是这个道理。出轨的人就是因为不懂得服从才成为出轨者的。为什么在我们的社会准则里,“听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不听话”将面临淘汰。回答这个问题,要先回答人到底为什么服从。  相似文献   

11.
陈鲁民 《法制博览》2008,(22):28-28
前不久,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南京作报告时说:“我们虽然还不是很富,但也要开始学做成熟的富人。”说得很有道理,切中时弊,一针见血。这话其实还应再补充一句,我们不仅需要成熟的富人,同样也需要成熟的穷人,只有大家都成熟了,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2.
郑贺秀 《法制博览》2011,(7):F0002-F0002
上中学那会儿,学校让写大字报,内容是批判“孔老二”的“学而优则仕”。语文老师则悄悄叮咛我,批是批,可不能当真啊!我就问,既是批了,为何又不能当真?老师说,以后你就知道了。 后来,就真知道了。点灯熬油十几年,考了大学,分了工作,还混了个小官当。就特感激那幂老师。否则,现在可能还顶着阳婆在地里锄玉蔓呢。“学而优则仕”,“孔老二”说得没错!  相似文献   

13.
收入问题,一直是深受国人关注又十分敏感的话题。就道理和法律而言,任何人的收入,无论是工资或劳务所得,还是股息或债券收入,只要合法都应该干干净净,明明白白。这种“干净”体现在收入一定要有正当的来源;这种“明白”表现为当个人收入存入银行时,应该实行储蓄实名制并有据可查,而国家税务机关则应对每一位国民的收入以及纳税情况掌握得  相似文献   

14.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有一个出色的研究,题目是“改宗的心理学效应”。研究表明,在一个问题对某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时候,如果他在这个问题上能使一个“反对者”改变意见而和自己的观点一致,他宁愿要那个“反对者”,而不要一个同意者。简言之,“改宗效应”证明,人们喜爱改变观点者甚于喜爱一向忠实于自己观点的人。因此,你要增加给予别人的吸引力和喜欢的程度,就不能扮演一味奉承、唯唯诺诺的“好好先生”角色,而应当扮演好敢于直言是非的批评者角色。这就是“改宗效应”向我们昭示的道理。  相似文献   

15.
朴心说     
中组部长李源潮近日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提出,“要重视关心老实人、正派人、不巴结领导的人,防止任人唯亲,唯近。”话说的真好,说到人民群众心窝子里去了。但是,操作起来,恐怕有难度。当今之时,漫说官场,就是那些类官场的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银行,还有国有大型企业,如果你还想在里面混得好一点——不说升官发财,  相似文献   

16.
佚名 《法制博览》2008,(5):45-47
“旦旦上朝,以议时事,前共筹怀,然后奏闻”。古代在皇宫里供职的官员每天都要参加朝会,也就得“上朝”。朝会区分为大朝和常朝等。如果君主生病或怠政,也就有了“从此君王不早朝”之说。  相似文献   

17.
将近一年来,房产税的消息有一搭没一搭地就会出来一点。这里或将试点,那里正在筹备,风声就是这么放出来的。 放风了,自然就是辟谣,辟谣以后,接着又是放风。起起落落之间,大家就与“房产税”混了个脸儿熟,等到闪亮登场的时候,不会有人感到诧异。  相似文献   

18.
“我们就要迈入21世纪,我们正该重新记起人类很久以前就明白的道理——工作,实际上是生命意义的源泉,否则,就只不过是工作而已。”  相似文献   

19.
鲁沂 《工会博览》2006,(22):1-1
众所周知,当今国内外的著名商企的发展和成名,都离不开“诚信”二字。倘若一个商企连最起码的诚信都没有,甭说日后成名了,即便在云谲波诡的竞争市场也难有立足之地。因为诸多名商是靠多年在市场的打拼、商品的质保、企业的信誉和服务的完善,才有了今日的辉煌。难道那些不守信誉的商家就不明白此道理?答案是否定的。道理也很简单,他们只图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曾经用儒家经典当作初中教材就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呢?它想利用儒家,所以失败了,它没有想真正了解孔子、孟子是什么人,也没有搞清楚他们讲的有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