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悟“读”     
吕游 《法制博览》2008,(22):12-13
人的一生,是读的一生。从小读到大,从大读到老,从生读到死。知识是一本大书,岁月是一本大书,自然是一本大书,人生更是一本大书,一天也离不开读,一辈子也读不完。无字之处皆有字,无书之处皆有书。读山读水读天读地读无字之大书,走到哪儿读到哪儿,活到何时读到何时。只有不去读的,没有没啥读的;只有读不完的,没有能读尽的;只有读之有悟的,很少读之无益的。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6,(24)
正按照艺术化生活的要求,落魄都难以掩饰你高贵的气质和独特的个性,富贵也无法遮掩你的粗卑和低下,也许有时这些并不决定必然或者必需,但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是主张并践行乐享人生的,初步有了一些想法和实施的办法,似乎效果也挺理想。比如读书,重要的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而且读而不断,恒而有悟,就算是空寞孤独,只要有书相伴,就感觉踏实了许多。近来一直在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挺深奥的,也不容易懂,但慢慢地一段段读下去,对其知行合一的  相似文献   

3.
书籍与我     
《南风窗》1996,(11)
世界上没有哪一本书,对我产生过“改变人生”的影响,如果一定要我列出来,那将是厚厚的一份图书目录……  相似文献   

4.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近期作了一份我国国民读书状况的调查,据调查结果推算,全国有藏书的家庭占六成左右,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非农户中有藏书的家庭占八成以上(83.1%),而广大农村地区有藏书的家庭则低于50%。 有60.4%的人每月至少读一次书,即读书率为六成余,有近四成的人基本不读书。在近四成基本不读书的人中,称自己“没时间读”的为37.8%;其次为“文化水平低,读书有困难”的,占23.6%;再次是称自己“不习惯”的人,为20.8%,认为“没有  相似文献   

5.
张金良 《法制博览》2009,(17):42-43
文牙超过宋太祖 赵光义兴趣广泛,是个喜欢风雅的皇帝。 他最大的乐趣是读书,而且是什么书都看,颇有些博览群书的意思。但他读书并不是死读书或看热闹,经常会提出自己的见解,他读《阴符经》时,就说:“这书专讲诡诈奇巧,不是正道。”  相似文献   

6.
王攀 《法制博览》2009,(18):46-47
(这是王朔在新作《和我们的女儿谈话》里,预设2043(还是34,不重要)年的老王,跟曾经死去的朋友方言的女儿方咪儿的谈话,侃出来的小说。读书太累,特别是长的,其实真正的观点和精彩的地方只有那么几句,所以才有书简——就是为了免去其他人读书的麻烦。这是我的书简,小括号里是我“写在人生(钱钟书说人生是书)边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常江 《工会博览》2013,(29):17-19
观众在电视里看到的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春妮,美丽、开朗,主持节目时不仅机敏和欢快.而且时常还能说出一口的英语。走进她的家,我们会发现屏幕外的她却非常文静,非常爱读书。她的爱巢如同小小的图书馆,只要有空闲时间,她就会捧起这些书。并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春妮,学英语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为学英语自掏腰包给老外当司机……  相似文献   

8.
近看章诒和     
《往事并不如烟》一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不久,作者章诒和女士便赴香港一所大学访问。我正好也来到这所大学短期逗留。一见她,我便告之,你的书销得很热。她说:"编辑告诉我,对不起,稿子被砍得遍体鳞伤,您就别看了。所以书出来后,我到现在也没有看。"我赶紧翻书,那些我读原稿时印象最深的地方,颇有缺略。比如章诒和写到一件1962年的事。罗隆基告诉她父亲:"伯钧,我俩上了大英百科全书啦!"第二天章伯钧精神很好,对章诒和说:"我想,有些事情现在可以跟你讲一讲了……前两年,爸爸还期待着摘帽子,现在戴不戴、摘不摘均无所谓。只是连累了  相似文献   

9.
情儿的爸爸遭遇车祸不在了,哥哥读大学要花许多钱,妈妈实在没有办法了,正在读高二才18岁的倩儿就自动辍学了,她想去打工挣钱供哥哥读书。倩儿走时,背一只学生包,包里装几件衣服,向邻居借了200元钱,踏上了去打工的路。妈妈眼泪汪汪,不放心倩儿。倩儿说,妈你别担心。我会打电话回来的,叫我哥哥好好读书……倩儿的肩上,压了副担子。  相似文献   

10.
朱铁志 《法制博览》2009,(16):54-54
在日趋浮躁的社会气氛和心理状态下,静静地阅读正逐渐成为一种奢侈。过去读书的,现在变得只读杂志;过去读杂志的,现在只看报纸;过去看报纸的,现在能看标题就算不错了。年终岁首,读书人有清理书账的习惯。对我而言,书账主要不是指一年当中买书花了多少钱,而是究竟读了几本好书。这样一想,就不免有些汗颜。总的感觉是:工作越来越忙,书越读越少。常常忙过一天后疲劳地躺在床上,  相似文献   

11.
正《惊呆了!哲学这么好》是一本超萌的西方哲学入门书。阅读本书,我们可以在看可爱漫画的同时,变得更有智慧、成为更好的人、过更好的生活。为什么要读哲学?因为人生中的一切疑惑,哲学都能给出解答。哲学  相似文献   

12.
独自一人,寻找《约翰·克利斯多夫》十几年前念大学时,因为节省盘缠的缘故,有个寒假我没有回老家,日日蜷在宿舍里读书。就是在这个冬天,我翻开了一本改变我一生的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现在想来,这事多么令人感恩--这个中译本,将贝多芬、罗兰和傅雷这3个伟大的名字天衣无缝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个上海阿拉,哪,总爱去图书馆看看。对书有特别的癖好,无论到到广州了,自然不例外。哪知一进中山路上的广州图书馆,竟不愿出来。在这个面积达1.4万平方米,藏书85万册的图书馆里,让人感受最深的是那与现代人意识相谐和的气氛,一切服务及设施都充满了予人方便的人情味。时下,“读书人”对图书馆的要求已不仅仅是可读(即便是读,也萌发自由自在选读的强烈意识),还有可听、可视、可乐、可憩的要求。在广州图书馆,谁都不必为没有证件而懊丧地“望书兴叹”,到阅览部的9个阅览室,就象到了超级市场一样可以自由出入,决没有审问般的冷峻目光和验证的麻烦。阅览室内,林林总总的书刊随你选读。尤其使我这个饱尝借书之烦之难之苦之气的“书虫”深深感动的是:这里的外借图书处也实行开架服务,有20多万册各类藏书任由你挑选借出!留连在这里,心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1996,(6)
夏天的太阳总是来得早些,早晨,刚进办公室,太阳便透过玻璃窗温暖地照了进来。 比太阳来得更早的是一个女孩,她站在办公室门口,瘦瘦弱弱的样子,衣着很朴素但很干净,手里拿着一本《南风窗》。开门的时候我问她“您找谁?”,她脸红了一下轻声说句什么我也没听清。我请她进办公室来,她躲在门口轻声细语地问:“这儿是不是有个‘城市故事’?” 我请她坐在办公室简陋的“沙发”上,问她有什么事,她低着头把手中那本《南风窗》摆弄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说:“我是湖南来的,在广州给人家当小保姆。”说完又红了脸低下头去一声不吭了。 原以为又是小保姆有了什么心事,被主人家欺负了?干得不开心?一个人呆在家中太闷了?或者爱上了主人的兄弟朋友之类的事情,自从“城市故事热线”发了一个小保姆专题之后,我收到了不少小保姆打来的电话,基本上都是这些情况,不过亲自找上门来,还是第一次。 费了好大的劲,我才和这个腼腆的姑娘谈了一会儿。原来,她去年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来想再读一年多考一次,但家人说她已经18岁了家中环境又不好不要再为家里增加负担了,于是她只好十二分不情愿地来了广州当保姆。 姑娘说她从小喜欢文学,一心想继续读书,她看到“城市故事”中刊登了一个小保姆考上大学的文章后,很想学那个小保姆,利用业余时间读点书,只是不知到哪儿去读,于是来《南风窗》“城市故事”问一下。 她的话令我深受震动,自从那篇《王晓敏,现代都市童话》发表了之后,“城市故事”收到了许多想继续读书的来电来信,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地来广州的打工仔打工妹,她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城市未来的希望。 随后,我们打了许多电话到有关部门,只是许多业余大学或电大招生都要本地户口或本地就业证,不知道哪个学校可以接受这个一心想读的年轻人?而她当保姆的那家主人也不想她出去读书,怕影响了家务,但她并没有灰心,还在继续努力,希望她能感动我们的有关部门,给她一个机会。 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我们所编发的“城市故事”已激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求知欲望,令他们开始了对知识对人生的更高层次的追求。  相似文献   

15.
正有这样一本书,它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高谈阔论人生理想,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出了人生处事的哲理,它一度风靡全世界,印数高达四千万册,它就是美国作家阿尔伯特·哈伯雷的《致加西亚的一封信》。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颇深,书中所倡导的"敬业"精神很值得我学习,也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读初中时,学校在镇上,离家有10多里路,家贫,没有办法在学校寄宿读书,也不能拥有一辆自行车,哪怕是旧的也没有,只能从家步行去学校。为了及时赶到学校,每天需要提前一个多小时起床,草草地填饱肚子,就背上书包踏上行程,用脚步丈量这10多里路途的距离。  相似文献   

17.
正"以读书活动为引导,既可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素质,又能培养复合型人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北京住总集团市政道桥工程总承包部工会举办"我为道桥添书香"职工读书活动的初衷。至今,它已开展了7年,成为了品牌活动。让好书成为职工的引领者书海浩瀚,选择读什么书至关重要。在工会的引导下,这里的读  相似文献   

18.
块肉浮生     
小时候读过一本翻译小说,名字叫《块肉余生记》。一块肉而又能余生,想必不是一块已没有生命的牛肉或猪肉羊肉……但既然是有生命的人;又如何会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的呢! 书的内容与作者译者早已忘得一干二净,只记得书  相似文献   

19.
钟琴 《工会博览》2005,(20):75-75
秋雨,沙沙,沙沙……从凌晨一直演奏到黄昏。推窗远望,远山近水是迷茫的一片白色。南方的故乡,也是烟雨迷茫吗?本想在这个雨季读一点书,可是,沙沙的雨声,叩响了我思乡的幽情。它,多似故乡那支《雨打芭蕉》  相似文献   

20.
2013年春晚,民谣歌手郝云的一首《群发的短信我不回》歌曲传遍千家万户,让我感触很深. 今年从大年三十那天上午开始,我的手机不断收到短信.或一条,或几条,大多是:“某某携家人向您拜年,祝您新年……”“新年到,新年的您……”之类的内容,没有我的名字称呼,没有与我有特定的语言.这一看,我就知道这都是群发的短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