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7):16-16
中国人最应弄明白的一个词便是“中国”。“中国”的古意是啥?“中国”的英译China究竟源出哪?这大概是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翻阅《四书五经》可见《尚书·梓材》有载:“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王惟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这应该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就是说,“中国”一词三千年前便有之,但自夏、商、周直至明清,却从来没有一个王朝或政权曾以“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相似文献   

2.
郑和的功绩     
小柯 《法制博览》2009,(9):78-78
上期贵刊登载了龚克先生的文章《解缙如何“玩转”朱元璋父子》,文中提到了“学而优则仕”,很是发表了一番感慨,甚至归纳出三个层次。 “学而优则仕”出自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子张”,原文中整个句子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句话并非出自孔子之口,而是他的弟子子夏说的。  相似文献   

3.
“宣传”是外来词,指一种传播行为,可以说是在国际传播中最早被讨论的一种功能和作用。然而从传播主体和传播客体双方关系看,宣传更强调行为主体的意志和行为,带有主方主导的色彩。在现代汉语中,“宣传”一词是褒义词,或是中性词,至少从推翻帝制的民主革命起就开始流行,有公布、描述、推广、沟通、说明、说服、解释等诸多含义。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03,(24)
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也不是一个重大的观念创新。但是,对于所有的社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这都是2003年一个不可忽视的名词。一些新的法规在这个词的照耀下出台,官员的施政被放在这个词的面前进行新的拷问,被损害的人民的呼喊也有了更切实的理由。就连国家信访局门前日渐增多的人群,也有相当部分竟是被这个“心里听着暧呼呼的”的词所重新鼓舞了勇气。 在不同的场合,它可能会被表述成“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等。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门”这个词很是流行,都指的是一些负面事件。如艺人陈冠希的名字和“艳照门”已成了连体婴儿。一时间“艳照门”家喻户晓,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艳照门”的意思不是陈冠希的艳光照得门楣雪亮,也不是他把丑态相片贴在门上展览,而应该解释为“艳照”这件事儿.  相似文献   

6.
郦波 《法制博览》2008,(23):14-17
“扬州瘦马”柳如是 柳如是,原名杨爱,“柳如是”的名字,是这个女孩子给自己取的名字。 听起来,这个名字很美,也很女性化!但其实原来的意蕴倒不太符合女性。这个名字的典故出自辛弃疾的一首词,叫《贺新郎》。这首词上阙的最后一句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如是”的名字就取自这句词。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寒暄     
在北美洲西北角有一个地方,东面是加拿大,西面是白令海峡,南北分别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因为这个地方布满了森林,所以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来此居住,其中被土著人称为“慈悲鸟”的鸟类数量最多。之所以称它们为慈悲鸟,是因为它们在扶养幼鸟时,只要听到发出和幼鸟相同的“饿啊饿啊”的叫声,鸟儿便会将口里的食物向叫声方向投去。  相似文献   

8.
存在     
“存在”(Being)是西方哲学中最古老的词语,它与“理念”、“善”、“上帝”和“逻各斯”这些词语共同构建了整个西方哲学的古典传统。“存在”(Being)一词也有译成单音节的词语“是”、“有”、“在”的,这是因为“存在”这个词在希腊语那里就有上述三种含义,即作为系词的“是  相似文献   

9.
有一出京剧叫《戚继光斩子》,后来有学者考证。历史上没有这件事。所以,“戚继光斩子”是戏说,是艺术创作。那么,努尔哈赤斩子,真有其事吗?大家知道,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被尊为太祖;而斩子之举,违背常理,自然为清朝皇家所忌讳,因而史书缺乏记载。努尔哈赤斩子,遂成为清官的第一大疑案。  相似文献   

10.
“移送”     
朱铁志 《法制博览》2008,(12):40-41
这是新闻报道中常见的一个词。通常的情形是,一个违法、违纪的官员被行政部门发现后。确认其违法事实,在对其进行政纪处理之后.为表示铁面无私,果断将其送交司法机关,这叫“移送”。  相似文献   

11.
赵炎 《法制博览》2010,(11):45-45
2001年,著名作家吴思先生出版《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创造“潜规则”一词,在中国娱乐圈的大力“推广”下,“潜规则”得到了迅速普及,并进而衍生为动词,比如“某某曾被某人潜规则”。2006年,中国女演员张钰成为“潜规则”第一人,随着媒体对“张钰事件”的大量报道和讨论,“潜规则”一词遂被广泛运用。“潜规则”尽管是个新词,但是,作为一种概念,则古已有之,  相似文献   

12.
薛西斯 《法制博览》2009,(23):F0002-F0002
秦始皇想得挺美,先是琢磨长生不老,实在不行偏得死的话,就传位给儿子,二世、三世,以至万世,“传之无穷”。不用说,这是痴人说梦,皇位“传”到秦二世胡亥这个混蛋以后,就传不下去了。事实上,胡亥的皇位也不是秦始皇“传”的。而是赵高“抢”去交给胡亥的。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子,论才论德论宗法,这皇位也轮不到他。  相似文献   

13.
喜子 《法制博览》2011,(8):44-44
东汉时,一名叫崔烈的人,用500万铜钱买了个相当于丞相的司徒官职。 一天,崔烈问儿子崔钧:“吾居三公,于议者何如?”崔钧如实回答:“论者嫌其铜臭。”这就是“铜臭”一词的来历。由此人们便以“铜臭”一词来讥讽俗陋无知而多财暴富之人。在《笑林广记》说:“天下物唯铜最臭,头衔乃铜钱所捐,谓之臭也。”  相似文献   

14.
认同是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的、人类所特有的认知方式和结果。汉语“认同”一词通常表达了英文中“identification”和“identity”两词的联合意义。“identification”是指人类从自身出发,经过与他者的参照、比较,最终观照自身的认知过程和方式,而“identity”作为认知结果,形成的是一种自我定义和“A与非A”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许晖  郭灿金 《法制博览》2009,(19):40-42
《辞海》对“汉奸”一词的解释是:本指汉族的败类,现在泛指中华民族的叛徒。“汉奸”发源于汉族正式形成的汉朝,因此,“汉奸”既指汉族的败类,同时也指汉朝的败类。但是,理应发源于汉朝的“汉奸”一词,在汉朝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不同于后世一做“汉奸”就遗臭万年,汉朝的“败类”在汉朝也没有受到过多的指责,  相似文献   

16.
大凡舞文弄墨者都爱咬文嚼字,在下虽算不得文人,却也有这么个“癖好”。一日就忽然对“象征性”一词饶有兴趣,可查了家中几种辞书,只找到对“象征”的解释,说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比如,“红色”象征“革命”,“绿色”象征“和平”等等。而“象征性”一词,在辞书上却总也查不到。要弄懂“象征性”的意义,只有依据其“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7.
白领是什么?     
“白领”一词在这10年间窜红,都市上班族对这词儿早已不觉陌生。然而,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领”?“白领”这一职业阶层在现阶段的中国真的形成了吗?这一阶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又起着怎样的作用?欢迎各位加入“话说白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金新 《法制博览》2010,(16):76-76
《读者》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江南一座古村游览风景区,几十位游客正兴致勃勃地参观清代某五品官遗留下的豪宅。这座豪宅典雅庄严、精巧别致,游客们赞不绝口。而更让他们惊奇的是,这座豪宅的屋檐竟是另一间小巧整洁的小屋子的房盖。也就是说,在这座豪宅的屋檐下又建成一间小屋子。  相似文献   

19.
“问责”一词,近年屡见,大概是从“问罪”一词衍生而来。“问罪”太锐,“问责”舒缓,对那些并非直接肇事而负有领导责任的官员,听来比“大兴问罪之师”一类语言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
资本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对资本主义基本概念的梳理则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第一步。“资本主义”一词在相关学科中使用率相当高,但这一概念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什么人最早使用了这一概念,马克思是否使用过这一概念,如此等等,学术界至今未能就这些问题达成共识。一、讨论的缘起1993年《读书》杂志第2期发表了傅铿介绍黄仁宇新著《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的文章《超越道德批判》,其中引用了法国年鉴派大师费尔南·布罗代尔对“资本主义”一词的考证。文中谈到,“资本主义”一词出现甚晚。直至185 0年左右,才有人使用了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