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刊《比较政治研究》2001年2月号(第34卷)刊登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威廉·米施勒(William Mishler)与英国斯特莱斯克莱德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理查德·罗斯(Richard Rose)合写的文章《何为政治信任的来源?——以后共产主义国家为背景考察制度理论和文化理论》。文章介绍了关于政治信任来源的两种相互竞争的理论:文化理论和制度理论,前者强调  相似文献   

2.
美刊《美国政治学评论》(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1974年第3期(第68卷)刊登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系教授杰克·西特林(Jack Citrin)题为《政府信任的政治重要性》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罗素·哈丁(Russell Hardin)是美国纽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对政府的信任》一文选自《信任与治理》(Trust and Govern-ance,Valerie Braithwaite and Margaret Levi,eds.,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一书。该文认为,信任在根本上是一种认知观念。信任他人或不信任他人,需要对他人拥有某种认知上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该文指出,长期以来,从洛克、托克维尔到普特南的社会政治理论家和公民社会的理论家们一直强调信任的重要性。但是,个体研究数据对这一强大的思想传统提出了质疑。没有多少证据表明:(1)社会信任和政治信任之间存在重叠的地方;(2)信任与志愿性组织的成员有联系;(3)个体中存在着信任/不信任的天性。但是,在整个国家层面,存在支持上述理论的证据。因此,作者得出结论认为,经典理论是正确的,但是需要对它进行修改和量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政治信任研究还处于继承、消化西方理论和开始提出现实命题的阶段,相关研究显得零散而不成体系,很有必要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总的看来,目前国内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进路及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概念范畴论、文化类型论、结构形态论、功能价值论、函变因素论五个方面。今后有必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学理问题的纵深研究;中西政治信任文化和理论的比较与借鉴;重点关注人民信托理念或制度的理论论证、党的执政信任和政府公信力的系统建构三个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美刊《亚洲事务》2002年第1期(第29卷)刊登了德州理工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李爱丽(Aie-Rie Lee)与休斯敦大学维多利亚分校商业管理学院教授杨·U.格拉苏勒(Yong U.Glasure)合作撰写的文章《韩国的政治犬儒主义:是经济因素还是价值导向因素?》。该文旨在解释在韩国发生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政治学刊》2011年1月号刊登了美国中国政治研究学会主席、旧金山州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白永辉(J.M.F.Blanchard)题为《中国新长征之中国跨国公司:西方研究文献述评》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激发了大量研  相似文献   

8.
本文译自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雅各布·S.哈克(Jacob S.Hacker)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保罗·皮尔逊(Paul Pierson)合著的题为《赢者通吃政治:美国的公共政策、政治组织、顶层收入的直线上升》(原文刊登于美刊《政治与社会》2010年6月号)的文章第四、第五和第六部分。作者指出,美国赢者  相似文献   

9.
李北方 《南风窗》2012,(25):78-81
在很多方面,查特杰所称之为"政治社会"的,恰恰是公民社会的对立面。帕萨·查特杰帕萨·查特杰(Partha Chatterjee),1947年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求学于加尔各答大学和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现任加尔各答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荣誉政治学教授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查特杰教授是后殖民主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也是印度"底层研究"学派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中国已经出版的著作包括《被治理者的政治:思考大部分世界的大众政治》等。此外,他还是一个剧作家和演员,曾创作出演多部戏剧。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18日,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其总部威里·勃兰特大厦会议厅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哲学与政治"的圆桌会议,由中国清华大学教授汪晖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西格玛·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进行对话。汪晖教授发表了题为《代表性的断裂:再问"什么是平等"》的演讲,加布里尔主席发表了题为《金融危机时代的民主与正义》的演讲作为回应,政治理论家托马斯·迈尔(Thomas Meyer)、前联邦德国议会议长沃尔夫岗·蒂尔舍(Wolfgang Thierse)、德国哲学协会主席朱里安·尼达-胡姆林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政治传统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群体性事件为代表的社会运动,正成为转型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近现代中国社会运动形成的遗产是什么?对今天的社会运动有什么影响?2008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于建嵘教授应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裴宜理(Elizabeth J.Perry)教授的邀请访问美国。双方就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农民起义、共产主义革命所形成的政治传统、以及当前中国的政治文化与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现将对话整理摘编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南方朔 《南风窗》2013,(18):95-95
在这个"典范转移"的时代,人们已需要在对权威拒绝依赖上做出更多努力,改变恐惧下的盲从,使它成为合理的服从。前两年,哈佛大学政治哲学和伦理学教授汤普逊(Dennis F﹒Thompson)出了一本论文集《恢复责任感》,其中有一篇论文《恢复不信任的价值》。在这篇论文里,他指出近代美国,从政府、教会到公司,由于他们都拥有庞大的体制和强大的命令纪律系统,因此官官相护、文过饰非、集体为恶等现象层出不穷。因此,他主张体制应鼓励保障"吹哨子示警的人"(whistle-blower),意思是对团体做坏事时的检举人,应该做有效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美刊《美国行为科学家》(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2009年11月号刊登了瑞典哥德堡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罗斯坦(BoRothstein)题为《建立政治合法性——选举民主与政府治理的质量》的文章。作者指出,通常人们认为,建立选举民主是形成政  相似文献   

14.
阿萨尔罕·奥利佐诺维奇·博罗诺耶夫(АсалханОльзоновичБороноев)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本文是博罗诺耶夫院士应本刊之约特别撰写的论文。文章首先对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性进行了界定,然后重点剖析了影响政治文化水平的各种因素,特别是转型时期俄罗斯政治文化与公民社会的基本特征与  相似文献   

15.
美刊《政治与社会》2010年6月号刊登了耶鲁大学政治学系教授雅各布·S.哈克(Jacob S. Hacker)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教授保罗·皮尔逊(Paul Pierson)合著的题为《赢者通吃政治:美国的公共政策、政治组织、顶层收入的直线上升》的文章。该文认为,在过去一代人的时间里,美国不平等急剧上升,但对不平等的分析主要局限于经济角度。最近几年,对不平等的政治分析不断增长,这些研究对那些认为经济变化与政治过程无关的标准经济分析提出了质疑,认为关于不平等的经济分析存在三个  相似文献   

16.
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政治学教授、"参与型政治"(Participatory Politics或Parpolity)理论创始人斯蒂芬·沙洛姆(Stephen Shalom)在2010年3月31日接受了新左翼网站(New Left Project)主编阿列克斯·杜赫提(Alex Doherty)的专访。在访谈中,沙洛姆认为,其参与型政治理论主要受到了左翼理论的影响,参与型政治是参与型经济的政治补充。沙洛姆还以代议制民主的缺陷为切入点,分析了参与型政治模式与代议制民主的不同之处,同时阐述了参与型政治模式的框架问题,并对社会运动与参与型政治模式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正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是20世纪西方世界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主要著作有《正义论》(1971)、《政治自由主义》(1993)、《人民的法律》(1999)和《作为公平的正义》(2000)等。其中,《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是两部重要的哲学著作。由清华大学哲学系万俊人教授主编的《罗尔斯读本》节选了《正义论》和《政治自由主义》中关于正义、自由、政治等方面的精彩论述。《正义论》被哈贝马斯称为最近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戴维·M.兰普顿是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Hyman教授、教务长、中国研究项目主任。他的最新著作是《中国力量的三面:军力、财力和智力》。2010年6月,兰普顿教授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担任访问学者。以下是他在访学期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为年轻研究人员所作两次讲座的记录稿,已经其本人阅定。  相似文献   

19.
李成教授是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研究部主任,他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同时,李成教授还担任美中关系委员会常务理事、对外关系理事会成员、美国国会美中工作组学术咨询小组委员以及"百人会"理事等职。李成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政治研究,尤其是他对中国政治精英的代际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学术及现实影响,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该领域的权威。他撰写和主编的主要作品包括:《重新认知中国:改革的动力与困境》(1997)、《中国新一代领导人》(2001)、《架起横跨太平洋的思想桥梁:中美的教育交流1978—2003》(2005)、《中国变迁中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一年多来,国内已经翻译出版了至少4本有关康德政治哲学的重要文献,如克里斯蒂娜·科斯嘉德(Christine M.Korsgaard)的《创造目的王国》,奥诺拉·奥尼尔(Onora Sylvia O'Neill)的《理性的建构:康德实践哲学探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的《康德政治哲学讲稿》,H.S.赖斯(H.S.Reiss)主编的《康德政治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