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军 《南风窗》2011,(8):73-73
当市场不太景气的时候,就有不少人都在咨询同样一个问题:既然我的投资收益是负数,那干脆不用投资直接消费得了。那么,投资和消费究竟应当如何选择呢?先请看一个明显的例子:甲和乙两人工作后都积蓄了30万元。5年前,他们都花掉了这30万元,甲购买了一套房,乙去买了一辆"奥迪"。5年后的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已经是我连续第4年参加情景剧表演比赛了,我成功过,失败过,哭过也笑过,更收获了很多。情景剧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特殊的感觉,我喜欢这种感觉,它有一种特殊的魔力,让一群互不相识的人变成一个牢不可破、团结一致的集体。"供电分公司耿爱秋这样形容自己的团队,那种感觉就像工作中的班组一样,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角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职责,每个人都在  相似文献   

3.
《南风窗》2016,(1)
正我们都说:"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这个"人",包括了"我",但更多地指"他人"。在《让直觉和世界的真相相通》(见本刊2015年第26期)这篇文章中,我在破解著名的"电车难题"时说,"岂能尽如我意,但求无愧于心。"在到底是让失控的电车按既定轨道撞死5人,还是由我们选择拐向岔道,拿无辜的1人生命去救5人,我们都是极其痛苦的,是无法尽如我意的,但再痛苦也得选。这个时候的判断标准就是"无愧于心"。这两句话,都在说:我们对做一件事最终应该听从的,不是头脑的想法,不是他人的意志和压力,而是我们内心的声音,是内心深处的直觉。这是一  相似文献   

4.
《南风窗》2016,(16)
正他们的劳动,不仅在一般人眼中,而且在自己的意识里,往往都算不上"工作",只算是"活"。这篇文章在新闻的意义上已经没有"时效性"了。但从社会记录上来说,它并没有过时。它所反映的现象和本质,每天都在重复,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它源于我这两年利用节假日对一些底层劳动者的调查。我的目的是想借此了解,在今天,底层劳动者是如何看待自身劳动的?"长期"的临时工半年前,2016年春节期间,  相似文献   

5.
正总是面带笑容,活泼热情,初见邓露芳的人都很难把她跟"博士"联系起来,但是大家现在不喊姓名、不叫职务,都亲切地称她为"博士"。简单的称谓表达了大家对她的喜爱和尊重。2010年邓露芳博士毕业后进入三元种业参加工作。五年多来她通过自己的勤勉,在一线岗位踏踏实实努力工作,被企业评为"优秀党员",还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授予"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起步她是技术团队的领头羊邓露芳的技术团队是从她自己这个"1"慢慢扩大为2人、3人、4人,直到今天的20人。从"1"到"20"是一个质的飞跃。2012年1月,滦平饲料生产基地刚刚投产,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三十几度。为了让新生产的饲料质量有保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14)
正"一年到头总在外面跑,一定会碰到很多有趣的人,好玩的事吧?"我总被人这样询问。重复早已让自己厌烦,所以我都是一笑而过,而那笑,主要是苦笑。这一次,飞北京。提前一天选好了一个靠窗的座位,这是我的习惯,因为飞行过程中总有十几二十分钟会入睡,而我不想在睡着的时候不知不觉靠在别人肩膀上。邻座的人就是潜在的"有趣的人",只是我一般碰到的,有趣是有趣,但总和人们期待的不是一回事。我安顿完毕,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过来,颧骨高突,皮肤黝黑,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我从事工会工作的第18个春秋。抚今追昔,感慨颇多。这其中,不乏有"门外汉"的烦恼,也有"内行人"的自信;既有离岗的依恋,也有返岗的欢愉;既有工作的艰辛,更有成功的喜悦。令我自豪的是,18年中我与工会两次"结缘",而每一次邂逅,都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1996年,我与工会首"结缘"。我被选举为良乡陶瓷厂的工会主席,从此跨进了工会大门。初进工会,脑海中一片空白,干什么,怎么干,能不能干好……但我铭记"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格言,扑下身子钻研工会业务知识。那  相似文献   

8.
自从兼任了工会负责人的工作,每年都要去几次八宝山。 无论是寒冷的严冬,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早晨都要起个大早,急急忙忙乘车赶到八宝山。 我是代表公司工会为逝者送行的。等待中,找朵白花,默默戴在胸前。在来宾簿签上自己的姓名,然后,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2016,(1)
正在伦敦读书那一年,我跟一个叫哈希特的印度小伙子做了一个学期的室友。我比较好奇普通印度人对英国的看法,问他,英国对印度殖民了那么久,还残酷镇压过印度人民的反抗,印度人对英国就没有一点怨恨情绪吗?他说不会,理由是:英国虽然殖民了我们,但也统一了我们,印度原本连共通的语言都没有,是英国人的征服和统治把印度变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这跟普通中国人对日本的看法是非常不同的。在中国,少数人的确有"媚日"情绪,但这种论调是没市场的,在公共空间里会遭到"老鼠过街"般  相似文献   

10.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11.
苏乐 《南风窗》2011,(26):14-14
读到唐小兵先生的《胡适:伟大先知还是一介书生?》一文,才知今年是胡适先生诞辰120周年。90年代初,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关于胡适的改良政治思想,从这一意义上说,胡适,是我从事学术研究的"第一个对象"、"第一人"。我竟然忘记了"第一人"诞辰120周年纪念,感觉有点惭愧。研究者往往会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因"了解"而趋"同情",我也是如此。初读时,胡适改良思想是被放在正确革命之对立面来看待的,读着读着,便开始同情胡适之改良了。可是,这又与因受教育而对革命持肯定的态度发生冲突。"革命"与"改良",便在一个"半梦半醒"的青年学生思想观念中纠结、斗争起来。求解不得,还写过一封信求教国内胡适研究一专家。专家回信说:这个问题太复杂,  相似文献   

12.
正辛丑年春节,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许多工作在外的"游子"响应政府号召,选择了"就地过年"。这让我想起了45年前我的一段经历。1975年,是我下乡插队的第6个年头。当时,由于家人星散各地"接受再教育",已经多年没有团聚了,过年时也只能有谁算谁,反而引人愁绪。思前想后,我决定留在村里过年。我插队的村子在太行山麓上党盆地的边缘,虽然没有大山,却也贫瘠闭塞,300多口人日复一日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入冬以后,地里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活计了。进入腊月,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相似文献   

13.
《南风窗》2016,(22)
正我无法统计,但凭经验感觉到,无论在乡村或城市,"软绵绵的年轻人"数量都在增加。这群人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他们可能有工作,也可能没有工作,有工作的对任何一份工作都无法长时间坚持;2、他们在收入上无法养活自己,常常需要父母的补贴,而父母对补贴并不抗拒;3、他们几乎不思考未来,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振作或改变,偶尔萌生出某种异想天开的计划,就会想到动用父母的钱。我还没有想到一个最合适的名词来概括他们,因为在经济、  相似文献   

14.
拍“马”     
崔少明 《南风窗》2008,(9):94-94
部分因为马英九在这次的台湾地区大选中赢得太狂,传媒在票数上没有话题,但更重要的是马英九由国民党威权时代到政治开放后的民粹时代,都"不沾锅",也就是没有官场陋习,所以当选后,传媒最关心的不是他将如何为2300万人解民生之困,而是借这个政坛"圣人"的私生活来拍"马"打"扁"。选举后翌日,我在台北,早上起来,打开酒店房间的电视。头条当然是马英九,直播他一如往常  相似文献   

15.
我们,你和我,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推销员。我们生活在人群中,向别人推销我们自己;我们工作在企业里,向社会推销我们的企业(或形象或产品);就算是贵为皇  相似文献   

16.
"别人都能干,我怎么就不行" ——与管道结下不解之缘 李来宝1976年参加工作,在原城子煤矿干过回采工,整日与煤尘打交道,后来又当过装卸工,在井下搬运材料,还是没有与煤脱离关系.1996年,他调到当时的房管处.本想着终于离开了"煤",能做一份"干净"的好工作,没想到却分配到下水道班,每天要与臭气熏天的污水井、化粪池、坐便器打交道.到下水道班的第一天,他被熏得恶心、吐酸水,一整天都没吃东西.  相似文献   

17.
我有一个"职业病":读书、看报、阅杂志时,几乎过目的文字,都想要挑出一些差错来,不如此,就好像"不解恨"、"不过瘾"似的。对于这样的"嗜好",小女儿说是我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18.
石勇 《南风窗》2014,(8):8-8
<正>在现在的中国,这种"逃避现实"、"逃避自我"的心理需要更为普遍,更为蚀骨。不仅那些没有心智水准的人在玩"娱乐至死",采用"娱乐疗法",从政治、社会领域中撤退的人也在玩。有一个算是中产阶层的朋友问我,对文章出轨"的事件有什么看法,其心理是什么?然后,不等我说话,她对文章和某人发生(或保持)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相似文献   

19.
一凡 《工会博览》2004,(24):1-1
又到年终总结时,"奖"与"讲"的问题重又摆上了议事日程。 干了一年的工作,总结评比很有必要。但只"奖"不"讲",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被评上奖的人心里不自在,未被评上奖的人心里也不痛快。  相似文献   

20.
《南风窗》2016,(15)
正在建党95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既"老"又"普通"的党员,还是有很多感触。我想,除了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我们还需要回到对人的怀念。道理说起来也很简单:对老百姓而言,正是从一个个党员的所作所为,来直接理解和判断一个政党的性质、一个政党的主张和一个政党的品格。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上有个理性人假设。这是学术研究,但不等于在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