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7月下旬,我随中联部工作小组赴黎巴嫩考察.其间,我们有幸拜谒了位于首都贝鲁特市中心一烈士广场的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墓地,所见所闻给我留下深刻而难以忘却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第14次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于2012年11月22—25日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召开。会议由黎巴嫩共产党主办,来自五大洲44个国家的60个共产党和工人党的84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社会、经济和民主权利的要求和愿望,为了实现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中东地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矛盾、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黎巴嫩问题、苏丹达尔富尔等热点问题交替出现,跌宕起伏,造成地区局势激烈动荡,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中东热点问题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民族宗教因素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中东虽然盛产石油,但也是个多事之地。自二战后战争似乎一直没有消停过。为了自身安全,中东各国不分贫富,纷纷加强自己的武装力量,购买了大量先进武器,使这里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火药库。近年来,中东各国逐渐转变了单纯购买武器的做法,开始注重自研武器。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可以节省宝贵的外汇;二是  相似文献   

5.
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于2005年情人节遇刺一案的“追凶”行动日前大获进展。由德国资深检察官梅利斯领导的独立调查小组,继在贝鲁特询问了哈里里昔日政敌、积极配合国际调查的黎总统拉胡德后,又在维也纳质询了5名叙官员。两次调查报告的结论都直指叙、黎的军情部门策划或卷入了这  相似文献   

6.
初春的北京正值春寒料峭,三月的中东已是灿烂千阳。2010年3月5—17日,应科威特外交部、黎巴嫩“未来阵线”和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简称复兴党)的邀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李进军率中国共产党友好代表团对上述中东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叙美关系持续紧张.美国指责叙利亚支持中东恐怖主义组织,为伊拉克反美武装提供援助和通道,美国政坛威胁要对叙利亚采取行动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今年2月,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被炸案发生后,美国加大了对叙利亚施压的力度.在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联合国成立了以德国检察官梅利斯为首的国际调查委员会,负责独立调查哈里里被炸案.10月20日,该委员会向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交了一份报告,称有迹象表明黎巴嫩和叙利亚的一些高官涉嫌参与了此事,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黎巴嫩和加沙的最新战火,不仅意味着以色列与周边穆斯林人口和平共存的前景越来越黯淡,还预示着随着中东民主化和宗教激进化两大趋势合流,美国推崇和倚赖的所谓“世俗温和派”将被迅速边缘化。  相似文献   

9.
持续了一个多月的黎以冲突,使得号称中东第一军事强国的以色列付出巨大代价,除了数10名以色列平民死亡外,训练有素、可谓武装到牙齿的以军阵亡人数也超过百人.在国际社会强大的压力下最终迫使以色列无奈地接受了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停火决议,这也与黎巴嫩穆斯林什叶派政治组织"真主党"的顽强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0.
美、以对伊朗开战将意味着伊朗苦心经营的“什叶派新月”地带、从波斯湾到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中东危机弧”崩裂时刻的到来。但即使德黑兰发生政权更迭或颜色革命,伊朗均不太可能停止核活动,至少是不会放弃和平利用核能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拉伯人帮助英国人抗击土耳其人——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当时控制中东的广大地区。但战后阿拉伯世界没有得到列强应有的尊重。黎巴嫩和叙利亚被划为法国领地。中国当时也是同病相怜,虽是战胜国,却要割让青岛。巴黎和会上为中国慷慨陈词的是顾维均,美  相似文献   

12.
解决这次危机的真正出路,在于安理会切实执行联合国1559号决议。以色列和黎巴嫩爆发战火,中东危机再次以人道灾难的形式,推入人们的视线。面对大批无辜民众的死伤和逃离家园,每个人的本能反应就是“无条件立即停火”。可是,双方并没有停火,以色列提出了自己的停火条件。究竟停火是不是应该有条件,以色列的条件到底是不是有理?这次中东冲突究竟传达了什么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新社会运动是黎巴嫩左翼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教派制度为新社会运动提供了政治机会结构,制度缺陷为新社会运动提供了批判的标靶.当代黎巴嫩新社会运动对政治教派制度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并开始关注政府的运行.由于黎巴嫩政治教派制度仍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黎巴嫩恩庇侍从关系盛行、新社会运动自身存在不足、教派政治精英阻扰等因素,新社会运动在黎巴嫩政治进程中的作用尚为有限.  相似文献   

14.
布什连任后,对其中东战略进行了调整,以新的思维推进大中东战略.这就是打着"自由民主"和"反恐"的旗号,整合中东,清除美国所谓的"暴政"和"专制"国家,促进大中东地区国家的"民主改造".在保持绝对战略优势的情况下,美国的战略推进会取得一些成果,但也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挑战.外来高压客观上使"大中东"地区国家面临巨大转型,转型期内各国内部和地区局势面临的动荡又对美国形成更大牵制.国际社会对美国中东"新思维"的前景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特朗普政府在中东奉行整体超脱、局部退缩战略,通过组建"中东战略联盟"、扩大军售提高盟友防务能力,以背后掌舵的方式维持在中东的存在和影响。俄罗斯抓住机遇,政治上以"阿斯塔纳进程"和"索契进程"为抓手,扩大在叙利亚的军事和外交影响力,构建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欧亚三角联盟";军事上通过扩大在叙利亚、埃及、苏丹、索马里、黎巴嫩的军事存在,打破美欧在中东事务上的垄断权,与美欧形成军事平衡;经济上通过与沙特、卡塔尔、阿曼、科威特等中东油气大国合作,构建新的石油与天然气供应联盟,扩大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展望未来一个时期,美俄在中东地区战略博弈将呈现"俄进美退"的特征,域外大国在中东的经济影响力呈现"亚洲进、欧洲退"的局面,地区大国自主意识增强,中东地区多极化趋势进一步明显。  相似文献   

16.
这个世界并不和谐。正当焦虑的世人未及自波斯湾和东北亚的危机中稍喘一口气之际,以色列对黎巴嫩的大规模武力攻击又燃起了新的中东战火,更为严重的是,此次战火在短短几日内急剧升高,而随着死亡平民人数已多运数百,包括国际航空港在内的多个机场受到高烈度袭击,有欧美战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民主会必然催生一个更繁荣、更稳定、更少恐怖主义的“美丽新中东”吗?先有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选举、后有沙特首次地方选举、叙利亚宣布从黎巴嫩撤军、埃及宣布政改……整个中东都似乎随着天气的转暖而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民主之波。《华尔街日报》2月28日发表社论说这是“另一个伊托克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正是在这种民主之风的鼓舞下,叙利亚的知识分子和大学生也走上街头,要求选举,要求言论和新闻自由。《华盛顿邮报》3月3日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新保守主义集团原以为,将中东政权摧毁后,将很快建立符合美帝国主义利益的稳定政权。但是,现实远非如此。华盛顿的现实主义者对新保守主义者的冒险行为已经深感不安,他们抱怨说:“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是由在20世纪80年代被华盛顿高层称为‘疯子’的一些人所把持。”那么,华盛顿将会从中东后退吗?不会。基辛格已经向布什建议采取这样的战略:入侵伊朗、叙利亚和黎巴嫩,以清除伊拉克抵抗力量受到训练、供给和重组的地点。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和基辛格在面临越南战争困境时,就是将战争扩展到越南之外的柬埔寨,——以通过更多的战争冒险来使整…  相似文献   

19.
"阿拉伯之春"爆发10年来,中东国家进入艰难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转型期,特别是经济持续低迷,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困率不断上升.与10年前相比,中东经济陷入发展困境,其主要原因包括中东国家粮食对外依赖度高、经济结构不合理、劳动生产率低、创新创业艰难以及地区政治不稳定等.中东各国政府虽采取多种举措应对困境,但受结构性因素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20.
令华盛顿担忧的是,美国对中东的控制正在松弛。美国在中东尚未受到不可扭转的挫败,但美国在该地区的地位已经削弱。由于成功地干预了黎巴嫩,至少有一个阵地已经走向相反的方向。但在其他地方,反对华盛顿的浪潮此起彼伏。在伊拉克和巴勒斯坦,选举使那些曾被华盛顿认为是温顺工具或对话者的人颜面扫地,促使更多的激进力量掌握政权。在伊拉克,抵抗活动已经引起一系列连续不断的袭击美国占领者的活动,阻止合作政权的稳定和侵蚀对美国战争本身的支持。关于在该地区建立模范附属国的切尼-沃尔福威茨政治计划被埋葬在费卢杰的瓦砾之下。在阿富汗,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