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源 《南风窗》2007,(19):88-89
《消逝的星星》并不旨在批判中国,它只是将中国摊开在观众眼前,人们的劣根性同他们的善良、坚韧一样清晰,一切细节都如此精确,以至于文森佐看到的中国并不比我们看到的更为奇特……故事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雨夜开始,长镜头扫过聚集在工厂门外的意大利工人,他们静静等待着什么。此时,一辆载满中国人的大客车驶来,车上一个男子对他的伙伴说"我想去斗兽场",对方回答"斗兽场在罗马",说话的人一脸失望。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李连山是一位老铁路工人,是1949年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的铁路工人代表,他曾参加过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1948年年初从蒋统区撤到解放区中共华北局城工部,之后,奉命到东北哈尔滨参加"全国第六次劳动大会",被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候补执委。他为成立铁路总工会呕心  相似文献   

3.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到了《工会博览》杂志第二次复刊时曾任美术编辑的李滨声先生,听他讲述了当时的工作经历以及他与当年《北京工人》杂志的一段难忘故事。  相似文献   

4.
中共“一大”时有57名党员,北京有1名产业工人,他是北京长辛店铁路机厂的钳工史文彬。 史文彬,1887年出生在山东青城,又名史志清。1907年在济南铁工厂做工,1912年进长辛店铁路机厂(二七机车工厂)做铆工场的白铁匠。他在老家读过几年私塾,有点文化。“五四”运动时,他从报上看到巴黎和会的有关消息,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山东异常气愤。从  相似文献   

5.
正一处革命遗址,一座历史丰碑。位于京西卢沟桥畔的长辛店,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这里被称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更因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彪炳史册,孕育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二七精神"。二七纪念馆、劳动补习学校、工人俱乐部、留法勤工俭学旧址……这些一一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长辛店工人反抗反动统治阶级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  相似文献   

6.
《国际政治研究》2002,(2):147-147
《当代西欧工人阶段》是张世鹏于90年代中期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写作期间,作者曾两次赴德国进行学术考察,收集资料,下矿井,参观工厂,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此书试图对70年代中期新科技产业革命兴起之后,当代西欧社会的阶级关系变化、西欧工人阶级的社会经济状况、内部阶层结构、以及劳工立法、工会运动的发展进行系统调查研究。 此项目于1995年结项,得到有关专家好评,现获北京市社会科学理论著作出版基金资助,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1年12月出版。《当代西欧工人阶段》一书出版  相似文献   

7.
雷加同志逝世一周年了。1978年7月,我从生活、工作了25年的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调到了北京市文化局,和江风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筹备北京市文联的恢复工作,这时我认识了久已闻名的东北老作家雷加。那时候,十年动乱刚刚结束,老作家们很多还在靠边  相似文献   

8.
只有高中学历的他,在实践中,练就了一身真本领,靠一把“大锤”在海外砸响了中国工人的名号.而今,他带着一群青工,一心扑在企业转型“城市净化器”的实践中.他就是北京金隅集团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熟料制备车间党支部书记、“郭玉全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郭玉全. “上学的时候,我就想当工人,工人阶级光荣、吃香.”回想起自己当初心里的那份“工人情结”,郭玉全显得有点兴奋. 但郭玉全刚进厂的时候,却非常“失望”.“印象中,工厂环境好,而且技术水平很高.可实际上,当时厂里浓烟滚滚,穿着白衬衣根本不敢进,而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并不高,跟想象中有很大差距.”郭玉全坦诚地说.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工会博览》(原《北京工人》)创刊80周年,我应邀以老作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本来想推辞,但我与《北京工人》的联系确实比较特殊,也就觉得是一种缘分,却之不恭。我有个习惯,发表过作品的杂志,如果有可能就把它存起来。尽管我清理过几次报刊杂志,但《北京工人》一本也没有扔过。  相似文献   

10.
张宝申 《工会博览》2004,(18):69-70
1958年,我14岁,因家庭生活拮据,初中只读了半年,便退学进北京618厂学徒,成为首都工人大军中的一员。 我虽然出生在北京,但童年和上学读书,却都是在山东农村度过的。受父亲和老师的影响,我从小就爱看书,对文艺产生了兴趣。到五六年级时,新小说入了迷,《新儿女英雄传》,《吕梁英雄传》、《烈火金刚》、《青春之歌》等书,全想办法找  相似文献   

11.
就在73年前,列宁在《给美国工人的信》中告诉我们,俄国的工人农民已经夺取了政权并正在建设一个新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第一次不是少数人,也不仅仅是富人和受过教育的人,而是真正的人民,即广大劳动人民自己在建设一种新的生活。" 他要求我们,"美国的革命工人……作为美帝国主义毫不妥协的敌人发挥着异常重大  相似文献   

12.
李北方 《南风窗》2013,(5):96-96
谁是新工人?理论界在追问这个既是社会结构的也是理论的问题,《南风窗》也在2012年参与了讨论。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本书,它要回答的就是这个问题。或更准确地说,本书要回答的不仅是"谁是新工人"这个问题,它要回答的问题还包括:"新工人是什么样的"。本书的作者吕途是非政府组织的工作人员,她的工作就是与新工人群体打交道,在某种程度上她也是这个群体的一员。这种身份决定了她的视角和工作方式,作者主要以白描的和直接记录的方式呈现下了新工人的生存现状:工作与流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水草 《工会博览》2006,(14):38-38
我通过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医学院大门。毕业后被分配到一个工厂的医院。虽然后来离开了那里,但还是常常想起一个叫牛旺的工人师傅。他因为在粉尘环境中工作,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总是坐在改装过的那种儿童竹车上,被人推来就诊。当时的大夫护士都不  相似文献   

14.
李北方  杨军 《南风窗》2012,(21):39+38
中国工业化成就的最大功劳理应属于中国工人。3年前,中国工人被美国《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人物,4位女工作为他们的代表登上了这本杂志的封面。这种笼统的表述方式无助于理解中国工人问题的复杂性。新中国的前后两个30年经历了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工人"一词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使讨论更加深入,很多学者引入了"新工人"这个概念,但这一概念尚未规范化。为了讨论的方便,本专题采取了狭义的"新工人"概念,即通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工会博览》(原《北京工人》)创刊80周年,我应邀以老作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本来想推辞,但我与《北京工人》的联系确实比较特殊,也就觉得是一种缘分,却之不恭。我有个习惯,发表过作品的杂志,如果有可能就把它存起来。尽管我清理过几次报刊杂志,但《北京工人》一本也没有扔过。  相似文献   

16.
马里哈·萨夫里(MalihaSafri)是美国德鲁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是政治经济学、社区经济、阶级、移民、主体性、种族和性别。本文是他为美刊《反思马克思主义》(RethinkingMarxism)2011年7月号"工人合作社:一个阶级分析"专题所  相似文献   

17.
雷加同志逝世一周年了。 1978年7月,我从生活、工作了25年的北京二七机车车辆厂,调到了北京市文化局,和江风等同志组成领导小组,筹备北京市文联的恢复工作,这时我认识了久已闻名的东北老作家雷加。那时候,十年动乱刚刚结束,老作家们很多还在“靠边站”的状态,艺术创作自由也还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8.
正在京西永定河畔,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长辛店。这里留存着多处红色遗迹,构成一个红色地标建筑群,勾勒出一幅红色地图,向世人讲述着红色故事,传承着红色基因,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这里曾是进出京城的咽喉要道,出现了中国早期的铁路工厂,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最早的区域之一。长辛店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旧址、工人夜班通俗学校旧址、劳动补习学校旧址、长辛店工人俱乐部旧址、"二七"惨案长辛店遗址、长辛店二七纪念馆均坐落于此。  相似文献   

19.
王颖 《工会博览》2005,(19):6-6
金秋的一天上午,记者采访到了曾任《北京工人》杂志主编的李学明。交谈中。记者感受到了他对工作对同事的热诚、对杂志的辛勤付出,而房间里。学勤明义人直品正。的条幅正是他人格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1984年10月,经市总工会党组请示市委批准,《北京工人》杂志再次复刊。复刊后的《北京工人》开始为双月刊,所以1984年只出了一期。在复刊的第一期上,当时市委分管副书记徐惟诚写了《祝<北京工人>创刊》的“代发刊词”,要求这个刊物“帮助广大职工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把读书学习引向更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