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     
《南风窗》2009,(15)
【美】《新闻周刊》7月13日谁是中国的消费者?目前,关于世界经济最热门的讨论不是美国的命运,而是中国的命运:它是金融危机最大的受害者,还是最成功的幸存者?迄今为止所有的信息都指向后者。尽管经济长期以来依赖对美出口,5月份的出口总量下降  相似文献   

2.
美刊《当代中国杂志》2006年2月号刊登了中美经济与安全评论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I.帕利题为《中国发展模式的外部矛盾:出口导向型增长与全球经济萎缩的危险》一文。文章认为中国目前所实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转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的增长模式,以达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虽然从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出发来探究这一问题,但其观点确有借鉴意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国当前发展战略的局限性:相互对立的学说在过去的20年,中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近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出口增长十分迅速。即使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世界经济》杂志第19卷第1期(2011年)刊登了瑞士学者伊尔马兹·阿奇乌兹题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依赖与可持续性》的文章。该文研究了最近10年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增长的1/3是靠出口拉动的。中国过度依赖外国市场的主要原因在于国内的消费不足,其中的原因不只是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高,而且还有家庭收入占的比例低、企业利润占的比例高。文章认为,中国的出口不可能再保持如此高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一些以异样眼光看待中国发展而导致的奇谈怪论也不时冒出,除了“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经济黑洞论”等怪论外,近期,又悄然蔓延一种“中国输出通缩论”。 “中国输出通缩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著名的摩根斯坦利公司首席经济师斯蒂芬·罗奇,他在去年10月间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报告,认为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的通  相似文献   

5.
美刊《激进政治经济学评论》第43卷第1期(2011年)发表了朱安东与大卫.科茨合著的题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的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间中国增长模式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文章认为,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赖出口和投资,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蔡欣怡(Kellee Tsai)教授针对《中国的经济开放和地区政治》、《从铁饭碗到非正式化:变化中国的市场、工人和国家》、《中国的管控型政府:面对全球化的新战略》这三部著作发表于美刊《政治观点》(Perspectives on Politics)杂志2013年9月号上的一篇评论性文章。蔡欣怡教授长期研究中国政治经济学,出版过《后街金融:中国的私营企业主》、《绕过民主:当代中国私营  相似文献   

7.
李安山 《当代世界》2012,(10):21-23
随着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中国企业走进非洲的步伐无疑会不断加快。这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非洲与世界经济融合的一种结果。近年来,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在全球持续恶化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8.
张锐 《南风窗》2012,(22):65-67
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让欧美等国中止了高负债和高消费的经济增长脚步,从而对出口导向特征明显的中国制造业形成强硬的结构性制约。中国制造业试图借助于外力摆脱产能过剩、空心化等一系列痼疾将会显得非常艰难而漫长,如何重塑原有模式?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侨报》报道,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统计,中国旅居外国的侨民和出国打工的工人,2008年一共将406.3亿美元汇回中国,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侨民汇款是一些发展中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印度、中国、墨西哥、菲律宾是世界四大个人汇款目的地。在中国的某些地区,  相似文献   

10.
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将于2016年9月4—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G20峰会被称为"全球最具决策力的首脑级峰会",在全球经济合作与治理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G20峰会在中国的首次举行能否推动其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它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与挑战?它未来的发展前景又将如何?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金灿荣进行了深入对话。  相似文献   

11.
英刊《牛津经济学与统计学通报》(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2011年第2期刊登了格拉斯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丁赛与牛津大学中国发展中心教授约翰·奈特题为《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迅速?实物资本形成和人力资本形成所起的作用》的文章。该文采用跨越30年的跨省数据来解释为什么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如此之快。研究发现:各省都存在条件收敛,实物资本积累和人力资本积累都促进了经济增长,其中  相似文献   

12.
《南风窗》2016,(8)
正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所作政府工作报告里61次提及"创新",而"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也提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近日出版的《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一书亦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可见,创新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等方方面面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那么,我国为什么必须要走创新之路?我国当下的创新体系处于世界什么水平?我国创新呈现怎样的特征?创新优势产业与短板产业分别是哪些?以及创新质量如何?本期报告将揭晓:中国创新体系指标目前  相似文献   

13.
对墨西哥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成功"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刊《每月评论》2002年12月号刊登了马丁·哈特-兰兹伯格题为《质疑新自由主义的神话:对墨西哥经验的批判性审视》的文章,认为新自由主义所树立的新样板——墨西哥的经济增长虽然较快,但是主要是出口部门的增长,经济发展与整个国家和人民日益脱节:墨西哥工人平均收入下降,国家在核心技术上没有得到自主发展和进步,环境受到极大破坏,整个经济高度依赖外资,——这是一种极其脆弱的经济,极易被世界经济危机破坏和摧毁。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外交现状 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外交。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经济与全世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经济利益的全球化拓展要求中国采取更加多样化的手段来加以维护。中国领导人曾多次表示,外交要为经济建设服务。2004年8月,在第九次驻外使节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15.
美刊《每月评论》2006年5月号发表了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威廉·塔布题为《美国债务膨胀与经济泡沫》一文,分析了美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债务膨胀和经济泡沫愈演愈烈的情况,认为美国已从以工业生产作为核心的经济转变为金融化的、以食利主义为主的经济,美国食利资本家在美国和全球日益获得支配地位将导致美国走向新帝国主义。文章主要内容如下。当前美国宏观经济政策所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该国是否具有持续借款的能力:美国消费者能够通过负债持续消费吗?联邦政府巨额的预算赤字不会导致严重的问题吗?美国经常项目逆差能够继续增加吗?外国人…  相似文献   

16.
刘卿 《当代世界》2011,(3):36-38
为促进出口、扩大就业和恢复经济增长,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启动了美国新一轮出口管制改革。此次改革的重点内容是调整管制物项清单,以集中精力加强对最关键技术和产品的出口管制。实质性改革将围绕“四个统一”展开,具体分“三步走”。目前改革已经进入关键阶段。美国出口管制改革将直接或间接对中美贸易、中国安全环境等方面带来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25年的世界将是什么样子?这一问题主要有三种答案。第一个答案说,美国将继续称雄。第二种回答是,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超级大国。第三种回答是,世界将变成一个无政府和相对不可预测的多极化混乱无序的舞台。美国继续称霸?有三个理由怀疑这一点。第一个是经济上的,即美元作为世界经济惟一储备货币的脆弱性。美元目前依靠日本、中国、韩国和其他国家购买债券带来的大量资金注入得以维持。这一点将很难继续下去。当美元急剧下跌时,暂时可能会扩大制造业产品的销售,但美国将失去它对世界财富的控制,并丧失其扩大赤字而不立即遭受严重惩罚的…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失衡的本质原因及中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经济失衡是近年来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其突出表现是经常账户收支,特别是商品贸易收支的严重失衡.失衡的主要背景是国际间产业转移导致的贸易流向变化,以及主要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由于失衡各方近期内均难以做出根本性政策调整,未来国际贸易失衡可能将呈常态化特征.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把握好国际经济变化的脉络,从自身平衡出发,调整相应政策措施是协调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日本经济的结构性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刊《每月评论》2005年4月号发表了日本著名左翼经济学家伊藤诚的题为《陷入结构性困境的日本经济》的文章,认为近期的日本经济复苏是脆弱和不稳定的。四个因素使日本经济复苏受到结构性制约:一是促进日本经济复苏的国际环境充满不确定性,二是日本引进的新自由主义政策一直在持续地加深国家财政危机,三是大多数日本工人正面对日益恶化的工作生活条件,四是日本总人口趋于减少。该文主要内容如下。虚弱和不稳定的复苏由2004年12月20日日本内阁会议批准的一份文件《2005财年经济展望》将2004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从3·5%调低到2·1%,并预计2005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走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尼古拉斯.R.拉迪(Nicholas R.Lardy)是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曾著有《中国未完成的经济革命》(China s UnfinishedEconomic Revolution)、《世界经济中的中国》(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等书。美刊《国际经济政策略览》2006年第10期上刊登了他题为《中国:走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的文章。他在该文中指出,中国领导层决定转向内需驱动型增长模式是因为,目前的投资和出口导向型增长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妨碍个人消费的增长,在增加就业方面所起作用不明显,造成能源消耗增加和对环境的破坏,危及现代银行系统的建立以及可能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