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法治视野中的高校学生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初曾有一位学者说过:"大学什么都研究,就是不研究自己。"长期以来,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常常游离于法治视野之外,高校也成为现代社会法治阳光难以照射到的地方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成为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历史选择,高校"无讼"的年代也已过去。从这层意义上讲,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构建,既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同时也是高校学生工作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校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的法律问题,教育领域权利争议案件时有发生,影响着校园的和谐发展。本文将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状况以及高校学生管理活动中的弊端进行剖析,进一步阐明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实重要性,并就如何实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进行分析,以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以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实现学生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对于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而言均有重要意义。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需求,结合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着重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法律意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设学生参与自我管理的渠道,设立高校法律服务中心,出台法律冲突处理程序指导性文件,依法治校、多措并举,共同助力高校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张颜梅 《工会博览》2009,(11):35-35
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眼界开阔,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确非易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管”与“导”的关系,从“导”入手,深入“管理”。在工作内容上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  相似文献   

5.
工会管理工作只有维护职工利益,满足职工需要,才能真正发挥效用。因此,作为为职工提供服务的管理职能部门,工会管理工作应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切实为职工谋利益。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权利同样需要正当的救济程序来保障,要按照符合法治精神的权利救济原则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程序,以保证高校学生不但有权利可以行使,而且当权利遭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正当的程序得到救济。  相似文献   

7.
刘明明 《工会博览》2009,(7):184-184
意思自治是私法的精神实质,它是民法的价值基础、效力来源,是民法各项制度构成的理念基础。民法在从近代民法向现代民法的转换过程中,对传统民法一些基本原则的限制.对民法各项制度中具体权利行使得限制,仅仅是对意思自治传统理解的修正。意思自治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与价值理念的地位并未改,也不应改变。  相似文献   

8.
冯洲静 《法制博览》2013,(2):294-295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属于社会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随着法治社会的深入,高校的管理工作不可避免的要参与到这种社会管理制度当中,这给高校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学生权利的维护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高校在管理工作的变革中,正确认识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法治社会下建立管理制度的根基。在法治社会中,正确厘清高校和学生之间的行政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管理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孙德芳 《工会博览》2008,(20):37-37
本刊讯 日前,第五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调研检查第一互检组在西城区召开汇报会,检查了西城区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两办通知》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巩固、规范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应对挑战,党的治理需要法治化。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的前提和保障,对我国国家现代化和长治久安意义重大。从实质上讲,党的治理法治化意味着党彻底接受规则之治;从形式上讲,规则至上、权力约束、程序刚性、有责必究和权利保护应成为其主要逻辑;从路径上讲,党管党治的法治化和管党治党的法治化是其两个主要面向。  相似文献   

11.
詹立平 《法制博览》2013,(3):120-121
民法的渊源理论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在我国目前正进行司法改革和民法典的起草工作的背景下对其进行讨论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我国民法渊源的体系是包括制定法、法律解释、国际条约、国家政策以及作为事实法源的习惯和判例在内的体系。我国未来民法典建立的民法渊源体系应排除国家政策作为法源并明确规定各法源间的适用次序。  相似文献   

12.
贺颂青 《法制博览》2013,(10):80-81
民法基本原则所含效力贯穿于民法的基本准则,并具有极其重要的宣誓意义。公平原则作为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中的核心。近年来,民法价值取向主要以安定性和妥当性为特征,而公平和秩序是其的基本价值取向。民法本位作为民法的根本旨归,近年来的民法本位没有改变,仍然是由权利本位和个人本位组成。民法的出发点是民法本位,而民法的归结点是民法价值,两者都被民法基本原则所包含并体现。  相似文献   

13.
关今华  徐平 《台湾研究》2001,(2):78-84,91
维护权利人的精神价值、精神法益和其他非财产性利益是民法中人身权及人格权保护的核心内容之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在侵权行为法领域里创建出一个新分支——精神损害赔偿法。“台湾民法”吸取欧陆大陆法系的立法经验而建立了保护人身权的非财产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4.
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民法的理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法制化进程的发展,然而民法原则和民法规则并不完全相同,在一定范围内民法规范是民法原则的一种补充,而民法规范是民法原则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法律制定的过程中,民法基本原则发挥重要意义,在众多民法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是公平原则,并且共平原则是民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和基础。民法的主要特点是安定性、妥当性,而其基本价值取向在于公平和秩序。最近几年,民法本位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改变,其主要组成部分依旧是权利本位和个人本位。民法是以民法本位为基础的,然而民法的归结点体现在民法价值上,在民法基本原则中,能够更好的体现民法本位和民法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是我国民法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构成部分,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本文主要通过对民法原则与民法规则之间的差异的介绍,进而探讨了放弃民法规则而改用民法原则裁判系争案件,仅供交流使用。  相似文献   

17.
张韬 《法制博览》2013,(10):257
战斗精神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法制的激励和规范是强化战斗精神、提升战斗力必不可少的途径。罗马《民法大全》中军事法条款体现了维护王权的立法取向,聚合了罗马公民的国家责任感;同时,通过构建严明的奖惩制度,促使国家责任感向战斗精神转化,并以保障军人的社会地位和荣誉感为突破点,激励战斗精神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18.
周程华 《工会博览》2005,(14):59-59
本刊讯 为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第五次厂务公开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民主管理工作,日前,怀柔区总工会对小教员和骨干进行了培训,系统地讲解了非公企业开展民主管理工作的目的、意义、途径、方法和职代会召开程序等知识。培训后的小教员将担负着本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的培训,不断创新非公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从真正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入手。  相似文献   

19.
孙明丽 《法制博览》2013,(1):116-117
意思自治是民法的基本精神,真正要实现意思自治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而公序良俗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对契约自由的一种限制,其目的是为每个社会个体实现意思自治创造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本文首先分析了意思自治与公序良俗原则的关系,继而提出公序良俗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时的判断基准,最后提出对我国公序良俗原则制度设计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工会博览》2008,(21):36-36
本刊讯 日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调研检查第一互检组在西城区召开汇报会,检查西城区企事业单位贯彻落实《两办通知》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推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巩固、规范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等情况。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霍连明、贵州省总工会副主席杨清源、云南省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王留德、北京市总工会民主管理部部长乔熙中作为检方代表出席汇报会,西城区总工会副主席欧群、民主管理部部长陈宁、什刹海街道工会主席赵福林作为迎检方代表出席汇报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