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9):8-8
又到了开学的时节,又有无数的青年第一次走进大学校门,他们心里必定是怀着新奇、激动和希望的。回想我本人独自扛着一个小包袱,跋涉千里到学校报到,已是17年前。看到一个报道,北大2013年招收的新生中,来自农村的学生比例为14.2%。就是这个14.2%,已经比上一年高1.7个百分点了。17年前情况如何?我没有那时  相似文献   

2.
在汶川地震抢险救灾现场,他们身着橘红色抢险服穿梭其中;7.21特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中,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无数次涉水营救被困群众;面对熊熊大火以及化学药品泄露,他们第一个冲上去扑救、化解危机……几年中,他们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一次又一次成功完成任务.为此,他们也赢得了众多荣誉:长辛店中队荣立集体一等功、北大地中队荣立集体二等功、4个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101名个人荣立三等功以上奖励、消防官兵王伟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他们就是北京市丰台区公安消防支队的消防官兵们.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访问中国武汉期间的一次宴会上,朗诵了唐代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作为宴会致辞的开场白,而前一天在北大的演讲中,他也引用了中国的哲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相似文献   

4.
2003年5月12日,《北京大学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下发到北大各院系,旋即引起轩然大波。6月16日,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出台,海内外学者也纷纷介入讨论,褒贬不一。北大校方宣称,第三稿将在今年秋天推出,将来也可能还有第四稿。舆论普遍认为,改革是必需的,但就如何改才能标本兼治,各方莫衷一是。本文作者跳出既有的分析框架,提出北大应该砍掉大量的博士课程,建设多层级的大学集团;应该把吸收弱势阶层、普及精英教育作为未来发展战略的核心。这两点应该说都具有超前性和大视野,值得北大改革的参与者垂注。  相似文献   

5.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北大。首先我要向大家祝贺新学年的开始,并对北大国际关系学院的新同学表示欢迎。今天又恰逢教师节,借此机会向北大的各位老师致以节日的祝贺!今天,我准备归纳回答大家给我提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麦田 《法制博览》2008,(7):47-47
辜鸿铭第一天到北大讲授西洋文学时,戴的是一顶瓜皮小帽。脑后还拖着一根辫子,身着长袍马褂,脚蹬平底布鞋,完全是一副老古董形象。 当时北大特设教员休息室,辜鸿铭有时也来休息,有一次,一位新来的英国教授见辜鸿铭长袍秽迹斑斑,特别是那根小辫子,更显猥琐不堪。这位英国教授就不客气地问旁边的人:“这个人是谁?”那人回答是“辜教授”,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18日,北京大学聘请我国驻美全权大使李道豫为兼职教授的仪式在北大临湖轩举行。参加仪式的有: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国家教委代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袁明教授及我院部分师生。 陈佳洱校长向李大使颁发聘书。他说,在北大百年校庆之际,聘请李大使为北大兼职教授,是北大的一大幸事,欢迎李大使对北大的国际交流工作和国际问题学术研究进  相似文献   

8.
29岁的北大教授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895年人私塾,熟读四书五经。1907年夏考入刚刚创办的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夏毕业,同年底东渡日本留学。从1920年7月起,李大钊担任北大教授,兼任北大图书馆主任职务。他为北大史学系学生开设“史学思想史”、“史学要论”等课,在经济系开设“社会主义与社会运动”课,在法律系开设“社会主义”课。同年9月,又与人在政治系举办“现代政治讲座”,还开设“唯物史观研究”。  相似文献   

9.
《南风窗》1998,(5)
以平常心看北大,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北大抱有更大的期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一些原动力,“一枝独秀”的历史一页已翻过去了,但北大仍然有理由有必要承担更大的责任。 江泽民提出的“科教兴国”和“建设新文化”的战略构思,充分反映了社会对文化科技的强烈需求。北大的历史使命远没有完结,所要做的,是如何再造自我以回应时代提出的新的挑战。北大,毕竟是中国思想的“根”,是中国新学的先锋,是精英荟萃之地。  相似文献   

10.
黄纪苏 《南风窗》2014,(16):47-47
<正>北京大学有卓尔不群的另一面。北大的一些师生这次又挺身而出,选择在沉默中爆发。这才是令人神往的北大精神,这才像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毛泽东等先贤呆过的地方。6月的一个下午,阳光暴烈得像五雷轰顶。我去参加了一个会,讨论北大的什么"燕京学堂"。会议通知写得太"价值中立"了,让人看不明白会议组织者到底想干什么。"燕京学堂"当然不看也明白,虽然说得高大上,要"构建中国文化主体性",其实就"办班"、"创收"那点事,早臭一条街了。一个惯见不怪的事情,我倒觉得有说说的必要,理由有两个,一个是它有代表性;第二个么,读者看到结尾就知道了。其他与会者们议论"中国学"、"国  相似文献   

11.
《南风窗》1998,(5)
北大精神以及地位的失落几年前就让一些北大人焦虑不安。 1996年4月,《中国青年》杂志以十几个页码的篇幅登出了一篇长文:《魂兮归来》。文章的开头即列出了位居“’95北大十大新闻”榜首的一则消息:“从国家科委举行的全国科技论文统计信息发布会上获悉,北京大学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数和被国际上引用论  相似文献   

12.
三强战京城     
中欧的举动,对于北大的BiMBA或是光华来说,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个令人放心的迹象。不过,当你走入北大校园,尤其是来到未名湖畔燕塔脚下的古园里,就会发现“竞争”两个字在这里是另一种写法。  相似文献   

13.
"法学教育是一种高等教育,要求学生足够成熟,有足够的知识背景来支撑他学习这个学科,才能更深层次、更好地表达法律。"STL(北大国际法学院)的教学楼坐落在远离市区的深圳大学城北大校区。杰佛瑞·雷蒙院长并不是经常呆在这儿,  相似文献   

14.
《南风窗》2014,(16)
<正>鲁迅说过,北大是常为新的。"新"字用得好,妙不可言。大师就是大师。为新,意思是走在人前,敢为天下先。这的确是北大的特点,也正是这个特点,造成了北大的尴尬:进步的时代她最进步,堕落的时代她最堕落。这一点,鲁迅也早就看出了。他夸过北大是"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也骂过北大"堕落至此,殊可叹息"。这看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和失望轮回中,巴以和平进程又一次面临关键时期,又一次面临曙光,巴以两国领导人又一次坐到了同一张谈判桌前。然而,在谈判双方之外,总是有一个坚韧而又尖利的声音,提示着它也有“在场”和“表决”的权利。这个声音来自大名鼎鼎的“哈马斯”(即“伊斯兰抵抗运动”)。现在流行“身体写  相似文献   

16.
值"黄金周"来北大这所非世界一流大学瞻仰朝圣的人吃了闭门羹,因为北大行使了它的"产权":非北大人不得入,除非你和北大人沾亲带故。里面正在讨论关系国运民命的军国大事,所以不能打扰?非也。有恐怖分子要袭击,所以采取措施确保安全?亦无。北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8)
正我们普通人,本身就是百姓一员,更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想办法为人服务。陆步轩、马云的胜利,就在这。北大的学生当年卖猪肉,此事件变成大新闻,几乎家喻户晓。您说印度卖猪肉最有名的是谁,没人知道。您说美国卖猪肉最出名的是谁,大家同样不知道。但您问中国卖猪肉最出名的是谁,一个就是陆步轩,另一个就是陈生,两人都是北大的。当然,老陆在全国更出名一点,陈生,则在广东很有名气。说实话,北大有这样的学生,应感到高兴、自豪。北大有人在政界发展很好,有人在学术界发  相似文献   

18.
萧且行 《法制博览》2010,(17):22-23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合并,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1938年春,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到1946年5月,北大、清华、南开才得以复员北上,迂回原址。  相似文献   

19.
我系张汉清教授与张康琴教授(北大国际经济系)共同主编的《社会主义实践与马克思主义》一书,已于今年5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和马克思主义”课题的研究成果。北大国际政  相似文献   

20.
赵林 《南风窗》2007,(18):50-52
27楼及南门校舍,是50年代初北大从沙滩迁址海淀后历史风云的见证,是新北大的起点。这些有着鲜明民族形式风格的建筑正面临在"危房改造"名义下毫不留情的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