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写美国"需要各种文体和角度,特别是不能用中国式的眼光看待美国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2.
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义为"修正主义国家",指责中国挑战美国权力,威胁美国利益,破坏美国的安全和繁荣。2018年8月,特朗普签署《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强调对华长期竞争战略是美国的第一要务,明确要求制定对华"全政府"战略。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一年多来,美国挑起以"贸易战"为主导的一系列对华打压政策,对华强硬俨然成了一种新的政治正确。与此同时,"全政府"对华战略已经跨越政府部门,向着更深更广的"全社会"方向蔓延,逐渐形成了横向和纵向的战略互动与协同。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文化霸权"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文化霸权"源于其根深蒂固的种族等级观念,美国人运用这种观念逻辑地证明"优等"种族文化征服"劣等"种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特殊的民族经历造就了美国特殊的民族性格.高度的"自我中心、唯我独尊"的意识、美国例外的信念及好斗自私的本性,成为美国建立"文化霸权"的内在原因."硬权力"的膨胀是美国建立"文化霸权"的真正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帝国论"是美国人从自身的角度对世界所作的观照,洋溢着对美国实力的高度自信和对美国利益的诉求.面对新的威胁,他们主张美国必须采取"新帝国主义"手段,来保护美国的安全,实现美国霸权下的世界稳定."新帝国论"在美国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既与美国的历史沿革和"天赋使命"、"上帝选民"的意识源流相关,又与二战后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现实的变动相连.这种理论以"单极稳定论"、"先发制人论"、"主权有限论"、"民主和平论"为理论基石,对美国的大战略形成了极大的影响.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派和布什政府新帝国大战略的实验场,它暴露了新帝国论的苍白.由于存在种种制约和难解的死结,"新帝国论"的实践最终将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5.
"人道主义干涉"与冷战后美国的伊拉克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门罗主义"诞生以来,干涉一直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的对外干涉发生了重大变化,"人道主义"成为它干涉别国的最好借口.为了建立其主导的"中东新秩序",进而构建单极的"世界新秩序",美国对伊拉克大力推行"人道主义干涉".这对国际干预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对伊的"人道主义干涉"严重侵害了伊拉克的领土主权完整,践踏了国际法准则,制造了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是干涉主义的继续和发展,它与强权政治紧密相连,是后冷战时代美国新霸权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18日至20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美国,辛格总理此访被看作是让美国"重新发现印度"的一次旅行.辛格在美不仅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而且还在安全、经济和能源等领域与美签订了十一项协议.印美关系由此而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8月25日以来,一场罕见的飓风"卡特里娜"袭击了美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所过之处房屋倒塌、工厂损毁、人员伤亡.尤其是29日之后,飓风登陆路易斯安那州,直击文化名城新奥尔良市,致使其周边堤坝溃决,全城80%的地域遭到灭顶之灾.截至目前,官方统计的风灾死亡人数已达883人,数十万人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以上,灾区最终重建费用可能需要3000亿美元."卡特里娜"风灾无疑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之一.除此之外,数万灾民被困于新奥尔良洪区达一周之久,他们呼天不应、叫地不灵的惨状和灾区一度秩序崩溃、犯罪横行的乱象更令已经历过"9·11"事件的美国民众震惊不已.  相似文献   

8.
最近有舆论谈及美国对华签证的"恐惧主义"。美国至今未将免签证待遇给予中国,其中原因,除了看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差异,还要多方考察。其一,美国给予外国人免签证待遇的首要标准是守信,即能否恪守规定的进出美国的时限。美国对中国的签证政策与对德国、日本等国的不同。后者到美国去的人绝大多数都按时回国了,但在每年获得签证  相似文献   

9.
观察和研究国际问题,可以有多个"切入点".在现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研究中,有两个"点"是不能忽视的,这就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和"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印太战略"的提出与推进始于特朗普政府,它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重心持续调整的产物。"印太战略"的推进主要包括三大层面,即军事层面的力量建设、政治层面的盟友与伙伴关系发展以及制度层面的地区网络化结构的形成。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全领域、全政府、全方位的方式来推动"印太战略"的实施,但其前景受到美国政治经济状况、"印太战略"内在矛盾的协调、美国"印太战略"与域内国家地区战略的融合度、中国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地区安全形势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亨廷顿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著述甚多,最为著名的是他于1992年在美国<外交>季刊上发表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据说,这篇文章在3年里引起的争论超过了该刊40年中所发表的任何文章,也超过了作者所撰写的其他任何文章.1996年,他又出版了<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试图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解释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该书出版后再次引起广泛注意,被译成32种文字.2002年9月,德国<时代>周刊发表题为"血腥的伊斯兰边界"的记者访谈,亨廷顿在谈话中从文明的冲突的角度解释了"9·11"事件,并论述了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争夺等因素在冷战后世界各种冲突中的作用.现将访谈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欧盟对华军售禁令解禁问题已引起欧、美、日、俄、台的高度关切,成为当前国际政治斗争的-个重大议题.解禁大势已定,但欧盟内部的"反解派"和美国的作梗使解禁面临重重障碍.最后的解禁将可能是欧美达成妥协,美国仍维系其主导的西方对华武器禁运体系.  相似文献   

13.
1970年11月,为了营救越战战俘。缓和国内日益高涨的反战情绪,美军对越南山西战俘营实施了一次代号为"象牙海岸"的突袭行动。"象牙海岸"行动是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最有影响的一次特种作战行动,此次行动计划周密,准备充分,保密措施得力,不失为特种作战的典范。"象牙海岸"行动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从位于河内附近的山西战俘营营救大约50名美军战俘"。此次行动是美国参联会直接领导下实施的首个大型军事行动, 由美国总统发布实施命令。但最后由于战俘己被转移,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其对以后的特种空降作战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共产主义是20世纪的美国主义"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口号.它以通俗的形式,向人们介绍了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有力地回击了敌对势力对美共的攻击和诬蔑,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新帝国主义以"仁慈的帝国"面目在全世界推广"自由民主"体制,妄图重建新世界秩序,并以反恐为名推行先发制人、政权更迭和单边主义政策,建立了军事、经济、技术和制度霸权.然而,正如罗马帝国最终要走向衰亡一样,美国的霸权也必将如泡沫一般破灭.  相似文献   

16.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美国高举"反恐"和"民主"两面大旗,以"先发制人"、"单边主义"、"政权变革"为手段,在全球尤其是中东和中亚大力散布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美国价值观.稍稍检视美国近期的外交行动:从阿富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从朝核危机到伊朗核危机,从格鲁吉亚政变到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政权的更替等一系列所谓的"颜色革命",再至"5·13"乌兹别克斯坦爆发的"骚乱",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窥见美国外交政策理念发生了新的重大转向.那就是小布什政府中以副总统切尼和前副国防部长沃尔福威茨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对布什外交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2004年以来,美国在中亚及前苏联诸国推行的一系列以"颜色革命"为特征的外交政策中,把强调"意识形态"因素摆到了冷战结束后的新的高度.因此,探析美国外交政策理念的新保守化及其影响,对于维护和发展中美关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布什连任后,对其中东战略进行了调整,以新的思维推进大中东战略.这就是打着"自由民主"和"反恐"的旗号,整合中东,清除美国所谓的"暴政"和"专制"国家,促进大中东地区国家的"民主改造".在保持绝对战略优势的情况下,美国的战略推进会取得一些成果,但也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挑战.外来高压客观上使"大中东"地区国家面临巨大转型,转型期内各国内部和地区局势面临的动荡又对美国形成更大牵制.国际社会对美国中东"新思维"的前景正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后的美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是加拿大的近邻.两国的边界线长达6400公里.从综合国力说,相差太悬殊.加国弱小得可怜.从经济上说,在七国集团里,美是首,加是尾.相差10倍有余.两国之间的贸易占加对外贸易的80%以上.加过分依赖美,连世贸组织都对此感到担忧.据加国民意调查,有1/5的加人主张干脆并入美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一举一动都会深深地影响加国,即所谓美国一打喷涕,加国就要感冒.平时,与美国的关系无疑是加国政府考虑的重中之重."9·11"事件震憾了全世界,当然更震憾了加拿大.  相似文献   

19.
从1979年建交到2018年经贸摩擦升级为"贸易战",中美关系经历了40年变迁。自特朗普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对华认知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国内利益集团推波助澜,急于寻找竞争对手。特朗普本人及其执政团队的保守主义倾向加快了美对华示强的步伐,将中国定性为"修正主义者"和"战略竞争对手",美国要与中国进行"全政府""全社会"竞争。美国对华战略的重大调整导致中美关系遭遇建交以来的艰难时刻,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已发生"质变"。从美国战略目标和实力匹配度、中美力量再平衡、两国相互依存度及大国关系等方面看,在构建新的力量平衡过程中,中美关系会有起伏和波动,但总体可控,两国关系发生"质变"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0.
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相继提出"印太"构想后,印度在言语和行为上都表达了积极迎合的态度。莫迪上任后,为加速扩展其地缘政治,制定并实施了"大周边"战略,以拓展印度在"印太"地区的地缘利益和战略空间,这将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印度的"大周边"战略,在陆上和海上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运行形成一定干扰和阻碍,使得"一带一路"建设在南亚乃至"印太"地区放缓。随着印度"大周边"战略的推进,尤其是美印日澳在"印太"地区战略组合的潜在形成,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来自印度以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挑战,使"一带一路"建设保持健康稳定的长期发展,真正造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